1. 首頁
  2. 語文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師教學實錄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師教學實錄

教學實錄是指圍繞本課課堂教學實際展開的主要場景記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師教學實錄,希望大家喜歡。

師:那天上《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讓研究辛棄疾詞與其他人的詞比最大特點是什麼,為什麼有這個特點。不料半路斜伸一個意外的見解,像斜逸枝頭一朵未開的花。

生:特點是歷史人物多,歷史典故多。

師:各個典故用意是什麼?

生:上片。孫權當年建京口,並一度定都於此。南朝宋武帝劉裕則生在鎮江。孫權能稱雄一方,劉裕則曾經北伐收復洛陽、長安。這些都更激勵辛棄疾的北伐大志。

生:下片。1、宋文帝元嘉年間 “草草”出兵北伐,遭到慘敗。承上片北伐雄圖,委婉勸阻當時執政的韓侂冑急於事功,主張立即出兵。2、淪陷區的人民安於異族統治,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在長江邊的瓜步山上建的行宮祭祀。3、用廉頗思趙一事表達了作者的忠心但憂慮被小人排擠。

師:典故多這一特點有沒有影響詞的質量?能說點理由嗎?

生:有,費了我二十分鐘時間才看懂——費時間。

生:沒有,我從中長了好幾個常識。文章要有內容,它有;要有距離感、吸引力,它也有;而且,覺得很恰當,很順。

師:好,果然有見地。送一句前人評點給你:“稼軒驅使《莊》《騷》、經、史,無一點斧鑿痕,筆力甚峭。”(《四庫全書提要·稼軒詞提要》)

師:從這個用典的特點看,有人說辛棄疾喜歡“掉書袋”,你怎麼看?

生:很有學問——用的很恰當,比如“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廉頗的老、忠、被人排擠,與辛棄疾多符合?

生:有才能——從典故中借鑑經驗,得出正確意見,比如“元嘉草草”。

生:是個苦悶的人。——我查過一個資料,從《宋史·辛棄疾傳》辛棄疾南來以後,任職的空間變化即可以看到他的命運:江陵、江西、湖南,奏請建立軍隊,“軍成,雄鎮一方,為江上諸軍之冠”,則再調江西,又調福建,“又欲造萬鎧,招強壯,補軍額,嚴訓練。事未行,臺臣王藺劾其‘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旦夕望端坐閔王殿’,遂丐祠歸。”辛棄疾看出朝廷的形勢,乾脆隱居江西鉛山二十年。這次66歲又被韓侂冑任為鎮江知府,準備北伐。這二十年,則是讀書種地寫詞的二十年,這些典故應當是在這個時段裡積累起來的。而這是被迫的無奈的。

(這一點出乎意料,本來要學生體會用典故這一特徵,然後再拓展一篇《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來鞏固。當時有點慌亂,但感覺這個旁逸斜出的`枝條是“溼漉漉的黑色枝條”帶了一朵將開未開、尚未十分燦爛的花朵。一語點燃了自己的閱讀積累,有點緊張,但感覺應該再多一縷陽光,讓花開足。)

師(拍桌子為他叫好):好,讀書讀出新意,也讀出深意來了!能說說你的這些見地是不是也是“被迫的無奈的”讀書讀出來的?

生含羞微笑,不答。

師:這位同志果然高見,一句話讓我想到前幾天備課查辛棄疾作品時的一點感觸,聊作補充,看有沒有道理。先看一首同時期的詞: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看這首《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有什麼典故,典故有什麼特點?

生:“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的《登高》!

生:“生子當如孫仲謀”是《三國演義》裡曹操的話!

師:那時候有《三國演義》嗎?是《三國志》(裴松之的注)吧?好!再研究一下這兩句典故的位置、字數、韻腳,有什麼講究?

生(齊答):位置一樣,字數一樣,韻一致。

師:厲害,都用上排比啦!從這些典故當中,你讀出了什麼?

生:得意,巧妙用別人的話,很得意吧。

生(剛才作長髮言的):應該也是無奈吧。還是剛才的道理。

師:很欣賞這位同志的堅持主見。我再做點補充。首先,此處借用,嚴格遵從上闋寫景敘事、下闋抒情言志的習慣,以無休無止的滾滾長江眼前之景,象徵悠悠不絕的人世興亡。既寫眼前景暗示興亡之感。其次,又完整(前一句為押韻而改動一個字)引用詩句,情景畢見而情趣盎然,真是妙絕。再次,都放到結尾處,我想這大概不是完全無意而為。妙絕!字數一樣,韻又一致,位置又一樣,並排放置,一寫景一議論,像一把椅子有了對稱的雕刻精美的兩隻扶手,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用典到此境界,妙絕!

這讓人想到曹操的《短歌行》中引用詩經原文不著痕跡令人讚歎一樣,而此處更多巧妙與趣味。讀到此處,可以想見稼軒呷一口酒、望一眼窗外田園青山的得意神態。

這是無緣補天成頑石,愁到極處辭更工。更讓人體味到“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之後的“閒愁”,此時愈自得愈從容,便是愈苦悶愈無奈。

——唉,這樣得意的用典,原來卻是稼軒那一肚子的苦悶!

(學生鼓掌,自己也奇怪這樣處理。我看見剛才那位同學眼中閃光,我得意地看見一朵花正豔!)

現在回憶記錄這個過程,有個感覺:課堂不該只是一場戲,而更應該是一棵樹,斜枝是它的一部分;順其自然,再添一縷陽光,讓斜逸枝頭著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