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聽《音樂之都維也納》有感

聽《音樂之都維也納》有感範文

在六月份我先後聽了由我校謝老師和伍老師兩位老師執教《音樂之都維也納》一課的課堂教學,無獨有偶,他們兩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均有引導學生在讀書時動筆標註這一教學環節。他們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特點恰當地安排了這一環節,學生在參與這一環節時的投入度和有效性,讓我感慨良多。

當時他們是這樣操作的:

1、引導學生自由讀課文,並建議學生讀的時候拿支筆,一邊讀一邊給重點句子畫上記號,在感受最深的句子旁邊做簡單的標記,寫寫讀書時的心情或感受。可以是一、兩個簡單的詞語,也可以是一個簡單的符號。2、在學生交流了標註內容、交流了初步的閱讀感受以後,教師簡單小結,然後引導學生找出重點的、感受深的.句子,進一步感悟,讀出感情,達到學生與教師、與文字的更深層次的對話。

我認為這個環節是這堂課的一個亮點,也是在語文教學中值得推廣的做法。例如在課堂上,謝老師老師在講授第一課時時首先引導學生邊讀《音樂之都維也納》一課邊動筆,邊思考邊做標註,學生就在這自由寬鬆的氛圍中走進文字,切身感悟文章。這樣不但給了學生自主閱讀、個性閱讀的時間和空間,而且使得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閱讀感受豐富起來,發言踴躍起來,也使得這堂課精彩起來。同樣,伍老師老師在講授《音樂之都維也納》的第二課時時,他安排了讓學生讀課文,畫中心句體會文章寫法和畫出重點句體現“稱維也納為音樂之都”的原因。這節課學生同樣是熱烈地參與,效果良好。

其實,學生一邊讀書一邊動筆,表面上看沒了熱鬧,多了安靜,實際上這是他們在與文字進行心靈的對話,是非常有效的心智活動。閱讀心理和閱讀規律表明:每個學生閱讀時都需要經歷一段安靜的、自我閱讀思考的時間,這是學生首次與文字進行對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透過接受文字資訊,進行初步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讓學生能動動筆墨,或圈點詞句,或寫寫閱讀體會,或記下閱讀疑問,將會幫助學生更有效地進一步閱讀、思考,促進學生與文字、與教師之間更深層次的對話。動筆墨的過程,也是學生積累詞句、運用詞句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生在讀書時動動筆墨,順應了學生的閱讀心理和閱讀規律,能夠助讀、助思、助寫,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自我閱讀能力。

這不由引起我思索: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呢?在同科租教師研討後,我歸納出以下幾點方法:

首先,要用好教材中的相關提示。教材編寫者非常重視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養成。比如以前在人教版教科書中的“預習”板塊裡我們可以經常見到這樣的提示:遇到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把最使你感動的地方畫下來,寫上幾句自己的感受。對於教材中這樣的安排,我們教師要充分重視,要引導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運用這些方法。

其次,要適時教給學生邊讀書邊做標記的方法。如可以引導學生圈點詞句,對文中精彩的、重點的詞句圈圈點點,畫畫標標。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印象,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詞句。另外,還可以鼓勵學生把疑問寫下來,對於閱讀中產生的問題,可以隨時標註在書旁的空白處。既可以用問號等符號表示,也可以寫出問題,以待有機會提出來與大家討論。再者,可以引導學生寫寫批註,在空白處寫寫自己的理解、感受、思考。

要養成好的讀書習慣不是一日之功,貴在持之以恆。只要我們教師堅持引導、提醒,學生就會在堅持運用的過程中樹立“開卷即是提筆時”的意識,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就容易提高了。希望這種方法不止於《音樂之都維也納》一課,而應貫穿於整個語文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