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專業/職能

高校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與對策研究論文

高校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與對策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師 職業倦怠 成因 對策

【論文摘要】隨著新時代高校教育出現的種種不和諧現象,本文探討新時代高校體育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透過文獻資料法和專家訪談法,就高校體育教師這一崗位所出現的職業倦怠的成因和解決對策做分析和研究,提出了預防和克服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的若干對策。

0前言

職業倦怠:

有關職業倦怠的研究始於20世紀7O年代。1974年,Freudenberger首次提出並界定了“職業倦怠”(burnout)這一概念。Freudenberger用“burnout”一詞來描述在從事助人行業的人們由於工作時間過長、工作量過大、工作強度過高而經歷的一種疲憊不堪的狀態。Pines和Arorrson也認為職業倦怠是因情感的長期投入導致人身體上、情感上、心理上耗竭的狀態。Maslach和傑克遜(1993)認為教師職業倦怠是教師在工作中所出現的身體和情感的衰竭狀況。Friedman則把教師職業倦怠定義為教師由於為教育教學所付出的努力和所知覺的結果之間不一致而產生的一種無效感。也就是說,教師職業倦怠是指教師不能順利應對工作壓力時的一種極端反應,是教師在長期壓力體驗下所產生的情緒、態度和行為的衰竭狀態。

1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

1.1外部因素

1.1.1社會因素

近幾年來教師的社會地位已大大得到提升,但體育教師的社會地位還處於尷尬的地位。在工資、福利待遇等方面,體育教師的水平偏低。首先,體育教師作為教師隊伍中的一部分,同其他教育工作者一樣,其勞動支出及產生的教育效果基本是一致的。但是體育教師的報酬與工作量不成比例,有偏少的現象,同工同酬的問題一直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有調查表明:35.7%的高校體育教師認為自身職業的社會地位不高,而其他學科的教師僅有9.1%認為自身職業的社會性地位不高。可以看出,同為高校教師,體育教師社會地位相對其他學科的教師而言要低得多。有研究表明,影響高校青年體育教師職業滿意度前3個原因依次是職業工作條件、職業社會地位以及職業收入等“傳統因素”。體育教師在學校的地位處於最底層。在這種狀態下體育教師對工作失去興趣,失去行為動機,進而降低了教師素質,導致了職業倦怠。

1.1.2組織結構因素

調查發現,造成體育教師產生職業倦怠主要的外部因素來自學校各級組織機構。從傳統的金字塔組織結構來看,越向上職位就會越來越少,層級落差也會越來越大,提升機會也就越來越小。由於體育教師所從事的專業在學校處於邊緣狀態,學科發展難以有較大突破,學校在發展中也總是優先考慮學校的主要學科,體育教師獲得學校有限資源時的機會少之又少,使得體育教師在職稱晉升時往外處於弱勢地位。即使有些能力特別強的體育教師得到了一定的行政職位,大多也是學校一些不太重要的部門,其向更高層次進步的希望也十分渺茫。

1.2內部因素

1.2.1身體狀況

體育教師一直工作在教學訓練的第一線,幾乎整天都是在操場上摸爬滾打,風吹、日曬、雨淋,長年的奔波,枯燥單調的工作、艱苦的工作環境使其疲憊。體育教師長年參加體育競技與鍛鍊且多為戶外活動,隨著年齡的增長體育教師的體能和運動技能也隨著下降,其身體勞損傷病也日趨明顯,以至於在教學和訓練過程中對動作的示範力不從心,這與體育教師長期以來養成爭強好勝的秉性形成強烈的反差,造成體育教師失落的心理。

1.2.2教授物件因素

隨著時代的進步,教師在課堂對學生的管理方式也成為壓力及倦怠的原因之一。學生問題日趨嚴重,如學生對體育課缺乏興趣,沒有主動性,學生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思想工作難以進行,與體育教師關係日漸淡薄等給體育教師帶來很大的壓力。體育教師在工作中一旦和學生髮生衝突或學生髮生傷害事故,一切的責任往往由老師承擔,在這種情境下,教師必須花費加倍的時間與精力來處理學生的問題,而社會現實又難以讓教師相信自己的行為有助於情況的改善,這種習得性無助不斷得到強化,必然發展成為職業倦怠。

1.2.3學術科研能力薄弱

體育教師科研意識不高,原因有:一是部分教師知識結構單一,專業面過窄,綜合能力欠缺,且缺乏必要的人文素質和非專業能力,是體育教師科研能力低的原因之一。二是長期以來,學校體育的高度競技化,使廣大教師的目光難以觸及體育核心,加上對體育科研的重視不夠,導致了學校體育研究的滯後,也使體育教師的學術能力難以提高。

2緩解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的對策

2.1提升教師的社會地位

社會、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要創設一個公平、公正、寬鬆舒適的教育環境,創造條件讓體育教師獲得事業成就感,最佳化校園人際關係,幫助教師適應環境,溝通情感,相互理解,維護教師心理健康。從社會層面這個角度來講,主要是透過制定有關政策,切實提高體育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尊重體育教師的勞動,並透過媒體對體育教師做積極報道,改變社會對體育教師的偏見,促進體育教師對自我價值的認識,提高其對工作的熱情和滿意程度。

2.2教師職業生涯的再培訓

陳舊的師資培訓體制已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為了使體育教師能夠勝任時代賦予的新的職能,必須使師資培訓體制具有終身的性質。學校應採取優惠政策,鼓勵青年教師在職讀研究生是提高師資整體學歷層次的最佳辦法。這既可緩解體育教師繁重的工作負擔,也可使教師在此期間積極充電,更大效率地提高教學科研水平,且教師在職進修可以提高工作熱情,更新思想,更新知識,增加新的活力,推動教學工作不斷創新,取得高效益。

2.3改善體育教師的工作條件

社會和學校要共同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完善教學管理和教學體系,包括提供必要的教學參考書、教學軟體、資訊科技裝置以及良好的體育設施等,增加對體育教師的'精神支援和物質支援。對體育教師的教學、科研的評價應根據其特殊性而建立相應科學、合理、客觀和公正的評價體系。建立激勵機制,為教師成功創造機遇,促進教師的主動發展。

2.4加強自我調適,促進心理健康

體育教師要想增強心理適應能力,首先,要有正確的社會價值取向,即要認識到教師職業從其對社會推動作用這一角度來講,是一種高尚的事業;其次,要學會努力提高自己的耐壓能力,改變行為態度;再次,就是以開放的態度來學習新的策略,以便應對將來可能面對的壓力。所以體育教師應該及時調整心態,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和終身學習的觀念,發展合作競爭的建設性的人際關係,保持健康的心理機制,主動迎接教育改革的機遇和挑戰,努力實現教師職業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郭英,董淑花.教師職業倦怠的研究綜述[J].四川心理科學,2004,3.

[2]徐富明,朱從書,黃文鋒.中小學教師的職業倦怠與工作壓力、自尊和控制點的關係研究[J].理學探新,2005,1.

[3]黃俊偉,楊博.高校青年體育教師職業流動意願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34(6):118-120.

[4]劉四.河南省城市中學體育教師生存環境調查報告[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6.

[5]王曉松.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分析與對策研究[J].瀋陽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

[6]王曉松,周瑩.運用激勵機制消除體育教師職業倦息的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4.

[7]謝雪玲,毛進紅,閻小良.關於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與對策探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7(4):122-123.

[8]郭曉娜,王大磊.希望、信任、虔誠: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職業倦怠及其治療的三味良藥[J].教育導刊,2007(3):36-38.

[9]龔正偉.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論[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

[10]王守恆.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及其消解策略探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10):1393-1394,1405.

[11]耿文俠,陳震.需求關懷:消解教師職業倦怠的策略[J].中國教育導刊,2007(6):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