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專業/職能

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費登伯格首次將職業倦怠一詞引入心理學領域,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開始引起重視。研究發現,在工作10~15年的教師身上或多或少地都會進入一段職業“更年期”:食慾不振,睡眠質量低,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容易疲勞、煩躁,情緒緊張。心理過敏,缺乏熱情,厭倦工作,畏懼課堂,經常處於焦慮,沮喪狀態。情緒波動大,易怒。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覺得前途黯淡,反思工作經歷,覺得一事無成,心灰意懶,由是對事業乃至人生都產生了消極看法。

一、造成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

(一)內因

內因包括教師的人格特徵和對職業的認知。性格往往決定著一個人的人生走向,開朗、活潑、大度的人,內心很少糾結,職業倦怠即使有,程度也會很輕。教師要以開闊的胸襟、樂觀的心態重新認識工作的意義。對職業的認知不當或對職業的自我認同感較低也可能導致職業倦怠的產生。當期望與現實發生矛盾時,便會使自己對職業理想產生疑惑,從而直接影響到以後的職業態度。由於我國職業教育歷史較短,辦學條件較差,辦學經驗不足,社會認可度不高,導致職業院校教師所遇到的困難、承受的壓力和內心的挫折感遠比普通學校教師要高。對此,教師對自己要有準確的社會定位,要認識到教師只是一種職業,要反思自我,降低期望值,學會理性妥協,學會放鬆,合理調節情緒。

(二)外因

外因主要來自社會和學校。首先,毋庸諱言,我國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同率還很低,這造成了職業院校教師尷尬的社會地位,導致心理不平衡,自尊心嚴重受挫,自信力急劇降低,開始懷疑當初所選擇的職業是否真的那麼有意義。同時,社會對教師的巨大期許,也成為教師沉重的包袱。

其次,我國高校管理仍然主要靠行政命令,這使得組建時間普遍較短的職業院校缺乏令人心情舒暢的人文環境,使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缺乏自由度和自主權,抑制了教師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同時,這種管理體制也必然產生不盡合理的管理評價體系,加重了教師的心理負擔。

再次,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隨著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職業院校教師的“鐵飯碗”正在逐漸被打破,他們在承擔繁重的教育、教學、科研任務的同時還得為今後的工作和生活而擔憂,這些都帶給職業院校教師過大的心理壓力。

最後,大多數職業院校都存在生源不足的問題,為了能夠繼續生存和提高辦學效益,根本無暇顧及生源質量,教育物件的種種問題給工作加大了難度,挫傷了積極性,使其工作缺乏動力,很難體會到教學的樂趣和成就感。

二、職業院校積極應對教師職業倦怠的策略

(一)提高認識,加強制度建設,構建人文校園

第一,管理層要樹立正確的教師觀,要有服務意識,要認識到教師的尊嚴神聖不可侵犯,教師的勞動神聖不可侵犯。還要加強自身建設,要惜名譽,顧廉恥,重然諾,不寡恩,做到學識讓人佩服,工作讓人信服,品格讓人敬服。要關心教師生活,多辦實事,多辦好事,幫助解決生活困難,使教師無後顧之憂。

第二,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師隊伍管理激勵評價機制。以人為本,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體現公平公正。完善激勵機制,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制定合理的、適合本校發展的教師考核制度,正確評價教師的勞動,讓教師在制度的執行過程中體驗教書育人的成就感、榮譽感和責任感,從而提高工作效能。

第三,要營造良好的氛圍。要協調好領導、教師與學生關係,在每個位置上放上最合適的人,讓每個人都找到最合適的位置,營造公平、民主、科學的和諧文化氛圍,彼此信任、理解、尊重,增強教師的歸屬感。

(二)強化師德教育,關注教師需求,構建民主校園

第一,要經常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以提高教師思想政治覺悟和道德水平。要制定並認真貫徹教育、教學行為準則,強化教學的行為規範,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增強職業責任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塑造教師良好形象。

第二,要讓教師看到職業的前途,給他們以希望。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需求,而“自我實現”是人生需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每一位教師的職業理想。學校要結合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把學校的`發展與教師的自我實現需求聯絡起來,用一流的事業前景鼓舞教師。

第三,增加教師參與決策的機會。參與決策是教師進行教學和研究的一種權利和責任,增加教師參與決策的機會,應是學校民主建設中的一件大事。教師參與決策,有助於激發其參與學校事務的熱情和增強主人翁責任感、有助於增強其關心學校建設和發展的使命感、有助於形成其為學校目標的達成貢獻力量的強大內驅力。

(三)加強專業建設,開展研討培訓,構建學術校園

第一,加強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隊伍建設,形成以帶頭人和骨幹為核心的專業教學團隊,促使他們儘快成長為本學科的領頭羊。以強帶弱,以核心帶團隊,實現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增強教師的集體榮譽感。

第二,多開展一些形式多樣的研討會,經常組織教學、科研、技能大賽,為教師提供教學經驗與體會的交流平臺,讓教師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克服自卑情緒,培養自信心,增強職業自豪感。相互探討、相互學習、相互競爭,有利於形成良好的風氣,有利於提高士氣。

第三,要針對專業結構和自身特點,選派教師到名校聽課、交流,外出參觀考察,進行在職或脫崗培訓,特別是要建立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制度。透過這些活動,以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激勵上進,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學能力,疏解工作中的緊張情緒,重建專業自信。

第四,加強科研製度建設,提高教師科研意識,積極開展科研活動。職業院校要為教師的科研活動出謀劃策,大開方便之門,要出臺鼓勵政策,提供必要的研發條件,並以校企合作為紐帶,積極開展技術開發、產品開發、成果轉化、專案策劃等服務,使教師成為學校與企業合作的橋樑,激發教師重新追求專業發展的熱情。

(四)研究專業成長,制定職業規劃,構建發展校園

第一,認真研究教師成長規律,完善教師專業成長機制。職業倦怠的形成是個低強度、漸進的過程,一般要經歷熱情期、停滯期、挫折期和冷漠期四個階段。學校對處於不同時期的教師要採取不同的對策,針對特定階段的特點和需求,為教師安排、調整乃至設計合理的工作,規定合適的工作量,明確其職責和任務,以期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才能,

第二,指導教師結合自己的實際制定個人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分析個人現狀,確定個人發展目標,擬定實施的方法和措施,以培育教師的自我意識,加強自我認知,實現自我超越,促進其實現個性化發展,從而推動學校的整體發展。

教師的職業倦怠,不僅事關教師個人職業生命的長短和質量,更涉及學校的整體教育教學水平和社會形象,嚴重點說,已經影響到了教育事業的發展。所以,方方面面,包括教師本人,對此都要重視起來,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消除職業倦怠的影響,讓教師平安度過職業“更年期”,重新煥發青春,燃起鬥志,為自己曾經鍾愛的事業繼續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