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說課稿
今天我說的課題是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單元第一節《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主要是圍繞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基本特徵,共分三個層次:第一層,以歷史事實說明一些世界古老文明相繼衰落、中斷或湮滅,而中華文化則具有獨具特色的輝煌歷程並薪火相傳;第二層,以漢字和史學典籍為見證,說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第三層,近代中華文化走向衰微,因而我們要再創中華文化輝煌。本節課是政治知識與歷史知識結合非常緊密的一節課,知識的綜合性很強。
二,教學目標:
作為文化生活知識,它的主題就是精神家園的耕耘,使學生在瞭解文化常識的同時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而作為高二年級的學生,在相關的歷史知識與文化知識方面有一定的積累,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透過多種方式獲取知識的能力,據此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透過師生的探究互動學習讓學生了解古老的中華文化走過的輝煌歷程,掌握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徵之一,瞭解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的原因和重要見證就是漢字和史學典籍,瞭解中華文化的現狀與未來。
2、過程與方法:結合實際,採用情景創設法、探究小組討論法,引導學生透過課外探究、蒐集和獲取有關人類古代文明源流、中華傳統文化思想、漢字、史學典籍等方面的材料,並透過分析、整理,對資訊資源收集整合,去粗取精,從而培養學生提取資訊和解讀資訊的能力,提高學生整合不同學科知識的綜合能力,加深對中華文化的理解,激發學生的生活智慧與學習智慧。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透過回顧古代中華文化的輝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通過了解中華文化的現在,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學生自覺肩負起振興中華的使命。
三、教學理念
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的教學是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以學生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發揮引導者、點撥者的作用,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力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透過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互動探究達成教學的目標。
四、教學內容的組織與處理。
本課的教學內容比較特殊,結構雖然簡單,但是知識跨度大,是一節橫跨政治與歷史知識的課程,因此就要透過多媒體、資料收集與整理等手段對教學內容進行加工處理,使之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並在原有教材內容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擴充套件與延伸。這對學生綜合知識的能力也提出了挑戰。
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與目標,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是如何表現出來的。教學的難點在於如何探究瞭解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全體學生,重視差異,進行合理的組織。
五、教法與學法
1、教法:貫徹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以學生為主體,選取典型、具有感染力的影片資料、設計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貫徹以上理念,採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有:(一)直觀演示法:利用影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二)情景教學法:透過情景和問題的引導,啟迪學生思維,主動探索知識。(三)歷史對比法:其他古老文明與中華文明對比,讓學生在對比中感悟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特徵。(四)合作探究法:透過問題探究的形式,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思考、討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營造和諧、寬鬆、民主的氣氛,學生在探究知識的同時形成了豐富的人生態度和情感體驗。
2、學法:在學生學法上力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了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和探究討論學習等方式。
六,教學過程
堅持以問題探究或活動探究為線索來展開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引導學生的'探索過程。
1、匯入新課。透過同學們非常熟悉的世園會、長安塔所蘊含的 “天人合一”的思想來引出中華文化之源遠流長。
2、設計探究問題1“古國文明各如何?”,透過學生對中國與其他文明古國進行對比,發現其他古國的文明中斷或湮沒,而唯獨中華文化薪火相傳。
3、探究活動2“面對奇蹟深思索”。透過觀看秦始皇兵馬俑的影片來引發學生的思索,感知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文化創造力。
4、探究活動3“文明長河共追索”,採用學生小組展示的方式進行。透過展示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文化所走過的輝煌歷程和創造的燦爛文化,增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5、探究問題4“源遠流長——在哪裡,觸控你?”引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兩大見證——漢字和史學典籍。結合多媒體的影片資料瞭解中國漢字的發展演變歷程,並適當擴充套件書法藝術的發展軌跡,瞭解中國史書典籍作為中華文明一脈相承的重要見證,其具有規模大、存留豐的特點。在本問題的探究中採用師生互動的方式進行,突出重點。
6、探究活動“風雨之後,期待輝煌!”透過對近代歷史的回憶思考中華文化衰微之遭遇,透過小組討論來為中華文化之再創輝煌出謀劃策,形成知識上和思想上的提升。
本節課在設計上的創新點在於透過探究問題或者活動的串接來引導課堂流程和學生的學習思路,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環環相扣,增強教學的效果。
七、教學媒體的使用
本節課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透過問題的展示引導教學過程,透過一些圖片的展示和影片的播放引發學生的思考、調動學生的思維,使教學更加立體化和形象化,增強教學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八、教學評價
課堂的教學評價非常地重要,透過評價,可以及時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測,可以及時地對學生進行資訊反饋和學習效果反饋,從而進行有效的調整與指導。
在教學中採用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以及時跟進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評價,在評價中把教師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與生生評價相結合,更重視對學生的引導與啟發,調整與提升,提高教學的效果,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度。
九、教學反思:
1、本節課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得比較好:
(1)、在課堂匯入環節上,選用了我們西安世園會與長安塔的材料,既拉近了與學生距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有典型的代表性。因為世園會是我們西安的一個盛會,長安塔是它的標誌性建築,他們所蘊含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正好證明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2)、在教學設計思路上,打破教材框目設定的束縛,以五個探究問題和探究活動為線索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在環環相扣的問題中順流而下進行學習,引發學生的思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教學流程,增強教學效果。
(3)、在教法和學法上貫徹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選取典型而有感染力的影片資料並設計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學中採用了直觀演示法、情景教學法、對比法和小組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思考、討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學生學法上力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
(4)、在教學媒體的使用和教學材料的設定上作了充分的準備和恰當的運用。採用多種教學資源和擴充套件材料,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寬了知識視野、生動了教學過程、提高了學習興趣,增強了教學效果。
(5)、在課堂教學評價方式上,採用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及時而到位的點評,肯定學生的優點所在、及時糾正存在的不足。
2、遺憾之處。
1、時間上比較緊張。因為本節課設計了學生小組學習成果展示活動,學生展示活動的時間比較長,超出了預想的時間。所以後半段教學時間比較緊張,因此適當的進行了教學內容的壓縮處理,並壓縮了後面學生問題討論的時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的效果。
2、由於是公開比賽性質的課,學生在上課的前半程表現很緊張,有想法不敢表達,怕出錯,因此影響到了教學的氣氛。在小組活動展示環節,學生有過於依賴發言稿的情況。
總之,對於本節課的長處,今後將進一步發揚,遺憾之處對今後的公開課提供了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