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生殖和發育之生殖的型別說課稿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的說課材料分以下幾個方面:
一、說教材
1. 說地位作用
1.1說本章的地位
本章依舊圍繞生物體的基本特徵展開,和其他章節相輔相成,緊密相連。尤其為學習第七章《生物的進化》打基礎。
1.2本節在本章中的地位
透過生殖可以產生新個體,新個體經過生長髮育成為性成熟的個體又可以產生新個體。所以,講清生殖能更好地與本章第二節《生物的個體發育》內容相銜接,為學生學習第二節內容打下必要的基礎;組織培養的講述,又再次讓學生回顧加深了第二章有關細胞結構,植物細胞全能性知識及第三章有關植物的新陳代謝知識。
2. 說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
本小節按照生殖方式的進化趨勢,先講述無性生殖,再講述有性生殖。關於無性生殖,教材講述了幾種無性生殖的方式,為了使教材內容精練,課本做表格概括,然後歸納無性生殖的概念,最後介紹了近年來在農林生產中一些利用營養器官來進行無性繁殖的廣泛應用,關於組織培養的講述,教材主要介紹了組培的基本方法,優點等。接著介紹了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透過介紹,得出有性生殖的概念及意義,這樣,就可以把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進行對比。
因此,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
(1)無性生殖的概念和特點;
(2)無性生殖的意義及應用;
(3)有性生殖的概念和特點;
(4)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比較。
對於無性生殖的概念強調:
“不經過生殖細胞的'結合”不等於“不產生生殖細胞”;
“母體”不等同於“母親”。
穿插區分“芽體”和“芽”。
對於有性生殖的概念強調:
能進行有性生殖,也可進行無性繁殖。……
3. 說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
(1)無性生殖的概念和特點;
(2)有性生殖的概念和特點;
(3)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比較。
二、說教法
三、說學法
四、說教學過程
匯入採用“我們都知道生物體的壽命是有限的,生物體卻不會因為某些個體的死亡而滅絕,為什麼?”引出課題。
再問“生物的種類很多,生殖方式也很多,但歸為兩大類,哪兩大類?”
講述:“先學習無性生殖,看無性生殖的型別,比較它們相同點和不同點”
比較提問:(1)新個體產生時是否有生殖細胞的結合?
(2)新個體的形狀與母體基本相同說明什麼?
(3)“芽體”和“芽”的區別。即馬鈴薯芽眼生出的芽和酵母菌生出的芽有何不同?
比較完總結無性生殖的概念和特點,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論知識;自然引出“如果
有優良品種,該如何保持?”進而實現教學目標一。
講述:其實在自然界,最常見的是有性生殖,以被子植物為例,來講述有性生殖。
簡單講述:被子植物開花,傳粉受精的過程讓學生了解有性生殖。
總結:有性生殖的概念和特點。
由學生自己比較: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
五、鞏固練習
六、教後反思
最好使用多媒體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稿,如有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