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課後反思
這是一篇很美的課文,題為《泉水》,其實不管是她的內容,還是文字,她都像一股清泉,涓涓地流淌著,沿路灑下一片片愛心。
開課,伴隨著清脆的泉水聲,學生進入了情境。音樂的渲染,朗讀的感受使他們初步走進泉水的世界,感受泉水的美,由此就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了課文,整堂課顯得非常得輕鬆愉快。
精讀課文時,我便本著自讀自悟,尊重學生的獨特感悟之意,設計了很多形式的讀,不管是自由讀,示範讀,指名讀,小組讀,齊讀,都是希望學生在一遍遍地讀中能做到最大限度的感悟、品味和積累,並由此受到情感的薰陶,感受到泉水的快樂,從而分享泉水的幸福,泉水樂於助人,體會到奉獻的幸福感,這樣以奉獻為樂的.精神也如泉水般浸潤學生的心田。
從“你喜歡泉水嗎?為什麼嗎?”這兩個問題著手去學習課文的各個自然段,對自然段的選擇也尊重學生的意願,選擇他們自己喜歡的段落交流,在交流時讓學生能抓住關鍵字、詞來體會情感和心情,再一次又一次反覆地、不厭其煩地誦讀,用讀來表達自己所感悟到的,同時也用感悟到的來昇華學生的朗讀,而我則在學生互動交流、互動評價時,適時點撥,使學生的閱讀感由表層趨向內部,感悟泉水的奉獻之美,然後再用“如果你是泉水幫助的物件,你會對泉水說什麼?”進入角色地去學會讚美和感恩。
只是可惜,如果能再追加一問“小朋友,你想對這樣的泉水說什麼呢?”,那麼就能讓學生不僅進入文字與文字中的角色同喜同樂,還能跳出文字,最真實地表達自己當時的心情,這樣一來學生的情感體驗也便更深,審美的情趣也便更濃了。
另外還有一點思考的是: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學會聯絡上下文去尋找答案?比如在說到泉水姑娘是衝出來時,我提問泉水姑娘“衝”出來時心情是怎麼樣的,有很多同學都只會說快樂,可是為什麼快樂呢?就說不上來,但是如果在平時閱讀教學中能教會他們聯絡上下文來回答的話,那麼從“原來是一股清泉從石縫裡衝出來,來到這陽光燦爛的世界。”這句話中或者僅僅只是“陽光燦爛”這個詞,能感受到的又何止是高興啊!
其實這樣的問題又何止僅出現在今天的教學上,比如在教授《小鹿的玫瑰花》時,我問“玫瑰慢慢地抽出枝條,長出了嫩綠的葉子”,你感受到了什麼?很多學生也就感受到這是小鹿是開心的,除此之外沒有了,可是如果能抓住上文“他常常去鬆土、澆水”或者僅從“常常”一詞能感受的也不僅僅是開心,更多的是焦急、無奈。本來在平時教學中我為學生的回答總是不得我心感到苦惱,後來上完這堂課,透過孫老師的評課才知道原來問題都出在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沒有不斷地、巧妙地引導以及示範,致使學生在閱讀中無法可尋,那麼回答問題時當然也便有所缺了。
所以在平時教學時一定要精心設計問題的引導與示範,讓學生學會用聯絡上下文來尋找答案,這樣學生在自己閱讀時也便有法可尋,其語言的感受也會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