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溪水和池水》課後反思

《溪水和池水》課後反思範文

愛因斯坦說過:“對於一切來說,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語文課程標準》也把讓學生“有持久的學習熱情”列入教學目標。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因此,一堂課中如何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教學的《溪水和池水》,是一篇寓言故事,講述了池水因貪圖安逸,最後變成一潭死水,而溪水不知疲倦地向前流,永遠保持鮮活。從而懂得“永不滿足,不斷向前,才能創造出美好的未來。”的道理。

拿到課文以後,我想:興趣是影響小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因素,如何能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從中明白深刻的道理呢?於是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一、識字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

低年級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識字,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能在語境中正確認讀本課生字,教學中老師如能透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並透過活動來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後就能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平常我們所用的識字法一般包括順口溜、換部首、分析結構法,因此,在出示課題時,我板書了課題,在寫“溪”字時,我編了這樣一個順口溜“三點水,爪子頭,扭來扭去碰石頭,溪水流到大海里”,寫完後,回過頭,發現小朋友的臉上大多笑嘻嘻的,非常有興趣的樣子,我想,學生透過這個教學環節一定牢牢地記住了這個字,果然,在後來的反饋中,學生熟記了這個字。

遊戲形式一直是低年級學生學習喜聞樂見的形式,最後的字詞複習,我設計了一個“接受溪水的考驗闖關去大海”的遊戲,第一關“波浪滾滾讀詞語”,第二關“詞語對對碰”。學生在快樂的參與中不知不覺地進行了字詞的再鞏固,以溪水的口吻邀請學生去大海遊玩,學生讀字詞闖關,既結合課文,非常自然,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

二、在誦讀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是一種複雜的個性品質,他推動人去探求新的知識,發展新的能力。對於小學生來說,興趣具有強大的推動力,只有當學生有興趣時,才不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本課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能大聲誦讀寫溪水和池水變化的句子,做到不唱讀,不頓讀,朗讀溪水和池水的`對話,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對話的語氣。

因此,整堂課我力求推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朗讀上下工夫,課的一開始,讓學生說說課文中溪水和池水有何不同,我出示了兩句話,讓學生分別讀一讀,並問學生,看到清清溪水時,你有什麼反應,看到又黑又臭的池水時,你又會怎樣,學生馬上領會了,朗讀時不僅讀出了不同語氣,還讀出了不同表情。初讀課文後的指名讀,採用“打擂臺”的形式,遇到課文讀得不熟練者,採用這一招,其他學生很踴躍,希望自己能把課文讀好。一到四小節的朗讀,採用分角色朗讀。第一次我不做指導,讀完讓學生評議,誰讀得好,為什麼。有部分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馬上指出,溪水的話應讀得熱情一些,而池水的話應讀得懶洋洋一些,就更能反映出二者的不同了。第二批學生在讀時注意了,效果果然不錯,學生搶著來演一演,興趣始終高漲。

讓學生整堂課自始至終充滿興趣,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接受知識,往往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這節課是本學期開學以來我自認為在培養興趣上比較成功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