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語文課後反思示例
《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所寫的一首山水詩。在詩中,作者以輕快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優美的洞庭湖的秋月圖。
一、詩中有以下幾個難點:怎樣理解“鏡未磨”,作者為什麼要將“湖面”寫成“潭面”,這兩個難點在課堂上學生理解得不是很透徹,經過探討,我認為可以這樣來指導學生進一步理解。
(1)怎麼樣理解“鏡未磨”
首先我先讓學生了解“鏡”。古代的鏡子。不是現在的鏡子,而是用青銅,經過打磨後,可以照出人的影子來,接著,我設計瞭如下的安排:我設計了一個問題,讓學生理解“鏡未磨”的'意思,“鏡未磨”是指的是沒有打磨的鏡子,在表面上有一層凹突不平的感覺。然後在進行質疑,作者將湖面比喻成了鏡子,有凹突不平的感覺,那是為什麼呢?經過老師的引導,學生很快就明白了,凹突不平的感覺是因為湖面有細小的波浪在輕輕地湧動,是湖面呈現出層層的波浪,才會有這樣的感覺,從而使學生明白了“鏡未磨”的含義。在此教學環節中,透過引導和老師、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就可以解決這個教學難點。
(2)、如何讓學生理解作者為什麼要將“湖面”寫成“潭面”?
在這首詩中,作者將“湖面”寫成“潭面”,是詩人認為自己的心胸是非常寬闊的,在作者的心中,洞庭湖的湖面比自己的心胸那要小得多,但是如何讓學生理解呢?在教學之前,我為了讓學生更加好的理解,我在黑板上板書“湖面”、“潭面”,讓學生區別哪個大,哪個小,學生就很快地明白了,“湖面”比“潭面”大,然後通過出示法國的哲學家盧梭的名言“在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但是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但是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懷。”讓學生理解這句話的言外之意。透過學生的討論,學生慢慢地明白了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再聯絡詩,透過學生反覆地讀,理解詩人的想法。透過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理解了作者將“湖面”寫成“潭面”的原因。
二、未磨”;(2)如何讓學生理解詩中的意境;如何讓學生理解詩中的意境;怎麼樣讓學生透過恰當的語言將詩中的意境描繪出來。在這個環節中學生掌握不是很好,描寫不是很形象,透過進一步理解,指導學生把詩的意境描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