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材小扇子評課稿
11月25日,遲老師上了一堂二年級的美術課《小扇子》。聽了遲老師的課後,我感受頗深。遲老師執教的《小扇子》一課是一節以繪畫、剪貼為主的綜合製作課,這節課的活動內容是美術造型活動特有的方法和手段。
本課首先透過用小學生們喜歡的形式——謎語進行匯入,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緊接著介紹扇子的來源和歷史,然後透過觀察瞭解到扇子的種類以及製作材料,介紹扇子的組成和作用,最後讓同學們動手製作一把小扇。教學思路清晰層次分明、課堂教學結構明朗,透過先欣賞後製作,既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意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從整個教學和多數學生製作出精美別緻的小扇這點來看,“初步瞭解扇子的文化以及設計製作”這個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教學中也非常突出,遲老師很好地完成了這節課的教學任務。
由於美術課有著不同的活動形式和評價標準,每個老師對美術教育的認識也是不同的,因此,我在賞評這堂課時,有以下看法:
教師在課上沒有進行安全教育,應要求學生安全使用剪刀並注意桌面物品的擺放應乾淨並留出操作的空間。
1、應結合教材
首先,佈置學生製作小扇前,應作些明確具體的指導。扇子具有實用性和觀賞性,可提醒學生扇面宜畫作什麼形狀宜用什麼材料,扇面和扇把怎樣粘連更牢固等。從實用性角度講,哪些材料可以做扇面哪些不可以做;從觀賞性的角度,我們要設計成怎樣的造型、用什麼色彩,給學生講清楚,以進一步突出教學重難點。
這節課的重頭戲在學生做扇子,但對於小學二年級學生來說,可能並不容易。從構思題材,到畫好、到剪好,再到粘好扇把製成一把小扇,應該有些難度,也佔用較長的課堂教學時間。在實際教學中就要考慮充分有效地利用課堂裡有限的時間,來提高教學效率。
另外,在引導學生觀察時,多注意運用美術方面的專業性的語言,提問時可從色彩、造型的角度來講;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時,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叫觀看的同學將小紅花貼在你喜歡的小扇上。
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教師始終以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指導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現,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2、個體差異要隨時關注。
教師要注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關注不同層次、不同型別的.學生的心理需求。在作業設計中,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來設計製作小扇子。如能力強一點的可以自己創造設計;中等的學生可以參考老師提供的,再進行變化設計;差一點的可以用幾何形來製作。透過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讓每個學生都能會做一把扇子,得到成功。
3、語言藝術要不斷加強。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大量的資訊傳遞和交流都是語言來實現的。如果一堂美術課,教師只是滔滔不絕地把繪畫知識倒給學生,或者簡簡單單地告訴學生要畫些什麼然後讓學生自己畫,這是絕對不行的。
所以,需要我們教師“用,藝術的語言來闡述藝術”來激發學生興趣,來啟發學生思維,來陶冶學生情操,讓學生在藝術的氛圍中感受美、理解美、鑑賞美、表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