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小學語文《祖父的園子》評課稿

小學語文《祖父的園子》評課稿範文

篇一:祖父的園子評課稿

《祖父的園子》是蕭紅的作品,短文以“愛”為核心,讓“趣和樂”貫穿在祖父的園子裡,祖父的園子是“我”童年幸福、快樂的家園,是“我”成長的根基,是“我”精神的故鄉。

賈老師執教的《祖父的園子》有兩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是問題情境的巧妙設定,善於以問促“情”。教者深知本文以一個“情”字貫穿始終——蕭紅對“園子”的懷念之“情”,祖父對“我”的關愛之情。賈老師緊緊抓住這條情感線索,透過一個個連貫的問題,透過學生們的回答,這些情感漸漸清晰為同學們所理解,所感動。賈老師善於提問,而且邏輯性極強,看似“離題”,卻是巧妙有章的。往往待到下一個問題出現,你才恍然大悟,之前的那些問題只是鋪墊,沒有上一個問題的巧妙的鋪墊,課堂教學就會停滯受阻,情感無法進一步昇華,由此我深刻地感受到一個準確巧妙的問題情境設定能大大推進教學的程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教者提問的時候,善於按照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適當幫助引導學生去說去總結。有針對性地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去提不同難度的問題,保證了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

其次,賈老師善於抓住具體的語言文字適時對學生進行語文能力訓練。學生透過讀書,抓住了“願意??願意”、“要??就??要??就??”、“一切都活了。”等詞語或句式進行反覆的品位、以達到不斷積累和最終的運用。在賈老師的巧妙引導下,學生透過讀書,對課文的認識由知性上升到感性,對課文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有所收穫。語文教學首要任務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而語言文字能力的掌握首先要透過讀的訓練,賈老師這節課至始至終地重視和落實了這一點。同時,賈老師對文字的解讀很到位,也很獨特,對語言文字訓練的點抓得很準。只有教師讀懂了文字,讀懂了作者的心,做好了文字作者的知音,力求做作者的代言人,在課堂上才能遊刃有餘地引導學生讀懂文字。正像竇桂梅老師所說的“我們自己的文字需要我們自己解讀。”,我們教師在解讀文字時一定作好充分的準備,該注意的語言文字訓練點要預設明確的練習點,訓練方式、方法,在課堂上才能做到有備無患,訓練到位紮實。總之,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地讓語文學科姓“語”,引導孩子在文字的解讀中,達到到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文學性的互融互進,憑藉豐富動人的語言文字敲擊孩子們的心靈,讓語文的“語言”的魅力打動孩子們的心。而賈老師也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輔助他的教學過程,很多需要學生朗讀的部分,他用幻燈片展示出來,給學生以直觀的印象,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篇二:《我和祖父的園子》評課稿

《我和祖父的園子》一課是蕭紅的作品,全文充滿濃郁的鄉村氣息,散發出誘人的泥土芬芳,字裡行間流淌著的是童年的自由與快樂。文章辭藻樸實到“鹹菜就著窩窩頭”般的簡單,但,恰恰是口頭的大白話,把幼兒心中的暢快淋漓地再現出來,使人讀了,彷彿童年就在眼前,歡笑就在耳邊。

周老師的教學風格如同蕭紅的筆風一樣,簡潔而凝練,樸實而風趣,智慧碰撞智慧,激情擦出火花。下面將聽課感受梳理如下,如有異見,懇請指正,以便共同提高。

一、享受自由

周麗老師抓住了文章的靈魂“自由”一詞構築執教理念。讓學生讀中體會園子中的趣聞趣事,讓學生感受祖父的包容與疼愛,從而找到令蕭紅自由的真正的原因;周老師破題的著眼點放在了“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先從園子中的動植物說起,透過朗讀了解到園子帶給諸如“黃瓜”“蜂子”“蝴蝶”“倭瓜”“玉米”等生物的自由,轉折到,人在這個自由的環境中也同樣無拘無束,隨心所欲。景與情交叉在一起,物與人融合在一起,因此,在這個專屬於祖父和我的世界中,神馬都是開心的、美麗的、充滿童話情節的。

周老師努力給學生創設自由的學習環境,不拘泥於按部就班地逐層推進,而是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孩子們,你們將體現“自由玩鬧”的段落讀到哪,我們的課堂就推進到哪,不是老師牽著學生的鼻子在走,而是學生駕御著老師的課堂在行進。可以先讀最後一段,也可以先讀中間一段,還可以前後輪流轉換著讀,一切的一切,看似混亂,卻亂中有序,章法遒勁。這就是民主裡集中,集中里民主。

二、讀悟品文

周老師拎住“最感興趣的段落是什麼”這根主線,順藤摸瓜,將自由與愛聯結在一起,讓學生在快樂的語言文字中品味蕭紅對住在呼蘭河城中的祖父的懷念,周老師緊抓園子不放,透過反覆朗讀有關園子的語句,品味園子的生機勃勃。二著從不同角度展示了這個園子,一個敘事,一個寫景,參照物迥然不同,而效果卻驚人的一致,這就是殊途同歸。

在品讀“園子裡的一切都活了”那一段,周老師下足了工夫,充分地體現了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篇課文的主題是“自由”“快樂”,如何讓學生體會呢?周老師把她的整節課堂設計成了一個“自由快樂”的課堂,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出這一點。如何引導學生與文字進行深層次的對話呢?周老師引入了“景物”,在老師的循循善誘中,在一次次的個性化朗讀體驗中,學生逐步體會到了“所有的東西都是自由的。”巧奪天工,渾然天成。更難能可貴的是周老師總結出了“借物抒情”的寫作方法,既教讀法,又教寫法,最大限度地進行了知識的傳授,這樣的課堂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

同樣是品讀“園子裡的一切都活了”那一段,周老師分析得那麼透徹,那麼有深度,雖然周老師沒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但是一個小練筆卻不偏不倚地替學生習作引路。表達與閱讀理解應該是融為一體的,閱讀課有表達。光說不練的課堂是不行的,哪怕寫一個詞,寫一個字,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就養成了用筆去思維,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更嚴密,更全面。

三、敢於創新

一般狀態下的語文課堂程式是質疑——釋疑——總結,但在周老師的課堂中我們卻看到了不一樣的地方。比如周老師在學完全文後,話鋒一轉,將焦點落到了第一自然段,並提出了一個問題“呼蘭河城那麼大,為什麼寫住著的人就只是祖父呢?”。說老實話,一般情況下,我們學完全文了就不再進行更多的提問了,而這個問題卻不能迴避,是的,在蕭紅的世界裡,祖父是唯一能給她自由與快樂的人,所以,蕭紅的經歷越坎坷,對祖父的懷念會越深。這個問題不是多餘的,而是必須的。

創新並不等於轟轟烈烈,而是一種教學觀念的轉變,很可能是平平淡淡的。在周老師的課堂中沒有許多零零碎碎或者冗冗長長的問題,有的只有貫穿全文的精幹主軸,那就是“課文哪裡體現了我很頑皮”或者“你對課文的哪個地方最感興趣”。很簡單,學生學起來很輕鬆,留下來更多的時間去讀讀文章,去悟悟文章,甚至去寫寫片段。

刪煩就簡應該也必定成為語文改革的最終趨勢,因為,我們太需要簡單地教語文,學生太需要輕負擔地學語文了。

求同、存異、探索、創新,這就是今天的課堂教學給予我的啟示,課還沒到精緻的程度,在今後的家常課中,我們不妨嘗試周老師的教法,課堂教學效率一定會提高。

篇三:向老師《祖父的園子》評課稿

《祖父的園子》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向老師非常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有意識的訓練學生快速瀏覽,獲取有效資訊的能力。課的開始,向老師就告訴學生這是一篇略讀課文,略讀課文與精讀課文的讀法不同,可以是默讀,可以是瀏覽,甚至可以是一目十行。在此基礎上,向老師就引領學生開展了對課文的三次瀏覽,可謂是別具匠心。

第一次瀏覽,讓學生緊扣課題,思考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想到什麼詞了,就可以寫在課題的旁邊。於是,“生機勃勃、五彩繽紛、應有盡有、快樂、自由”等園子的特點就在孩子們的第一次讀中感受到了,對文字初步的整體感知就達成了。

第二次,還是快速瀏覽課文,讓學生帶著“為什麼是自由快樂的”這個問題,用圈關鍵字的方法,梳理梳理:蕭紅在園子裡幹了哪些事情?然後師生一起梳理出了10件事,學生對文章的主要內容也就基本把握了。

第三次,向老師以“這些事情中最重要的是哪件事?”來引領學生精讀重點部分。看似簡略的三遍讀,實則一遍比一遍深刻,一遍比一遍有效。引導學生從字裡行間悟出趣、悟出情,讓學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戀和對親人的懷念。讓學生知道:使作者感到自由快樂的,不光是祖父的園子,還有慈愛的祖父。他給了孩子心靈的自由,他允許孩子隨便玩鬧,對孩子傾盡了愛心和耐心。他的愛放飛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愛的包圍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樂、幸福的童年。正是因為作者的心靈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裡,一切才是自由的,快樂的,甚至是充滿夢幻色彩的。因此,細讀文字之後的孩子們,又有了全新的體會。

細數向老師《祖父的園子》,可以讓我們感受到課堂教學的精彩紛呈,感受他“灑脫、大氣、風趣、睿智”的課堂風範。課中我們真切看到了孩子們在他的帶領下,潛心會文字,開心滿課堂!課堂上孩子們爽朗的笑聲,告訴我們這樣的課堂他們不累,這樣的課堂他們喜歡!

篇四:《我和祖父的園子》說課稿定稿

一、 說教材

《我和祖父的園子》是蘇教版語文第十冊第五單元——“親情依依”中的一篇講讀課文,節選自現代女作家蕭紅的自傳體小說《呼蘭河傳》。透過對“我”童年時代跟隨祖父在園子裡勞動、玩耍情景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戀和對親人的懷念。全文充滿濃郁的鄉村氣息,散發出誘人的泥土芬芳,字裡行間流淌著的是童年的自由與快樂。使人讀了,彷彿童年就在眼前,歡笑就在耳邊。 課文重點描寫了作者在園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這份自由和快樂,不僅來自於祖父的園子,更源於祖父的愛。

整節課,我的預設和生成力求體現《課程標準》中“語文課程應致力於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等基本理念,本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以下三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透過對文字語言的觸控、感悟、還原語言的形象性,拓展學生的理解,豐富語言的積累和運用。

2.多層次、多角度地“看”園子,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

理解“園子”的精神意義。

3.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領悟“借景抒情”“借物抒情”的寫作方法,並讓學生學會表達。

說重點、難點

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並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園子裡的“一切都活了”,體會“我”的率情、率性、率真,感悟因為有了祖父的寬容和愛,才有了“我”的自由與快樂,並學習揣摩作者鮮活的,獨具個性的語言和境由心生,借景抒情、敘事抒情的寫作方法。

二、教法、學法

教是為了不教。教無定法,重在得法。“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將結合高年級學生特點,圍繞教學目標,面向全體學生,採用“以讀為主,由讀求悟”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潛心學文,圈點勾畫。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會閱讀,學會質疑 。

三、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本課教學我預設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課前談話 回到童年

圍繞“在你的心中童年是什麼?”我用一段“夢中讀到過你的影子,心中迴盪過童年的詩歌,陽光溫柔稚嫩純真的季節,一顆糖果就能高興許久的歲月”童年小詩進行小結,把學生的思緒帶到童年中,學生在美美童年回憶中等待課的開始。

(二)精讀感悟,體會情感

朗讀一直是課堂裡最美的風景。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能感覺到另一番情致,那是情由心生的。孩子們會透過文字與作者產生情感上共鳴。圍繞“這是什麼樣的園子?園子裡有個什麼樣的祖父,什麼樣的我?”指導學生對文字精讀品悟。

板塊一:走進園子,感受物的自由

我抓住“美麗”和“自由”兩個特點,對第2自然段的昆蟲多,色彩豐富,對第13自然段的三個“就像”;五個“願意”; “一會??一會”進行重點品析。指導學生賞析作者是怎麼來寫園子中的自由的?注意那些有趣的、特別的詞句並劃下來。然後提出問題,為什麼在作者的眼裡,園中的昆蟲、花草、莊稼,這一切事物都是自由的?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來讀,聯絡上下文來想。在學生說出“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自由的,心靈是自由的,所以看園子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了。”這層意思之後,我指出:像作者這樣把人物的情感傾注在事物上,藉助事物來表達人物的情懷,這種寫法就叫借物抒情。作者寫園子的自由實際上是要表達“我”童年生活的自由。接著,讓學生把這種自由的感受帶進這一段中,透過朗讀表現出來。其中,對於第13自然段的這些擬人化的',借物抒情的表達還可以進行一些仿寫訓練。

板塊二:走進童年,自由品悟“我”的自由快樂

教學3—12自然段。我讓學生選擇他們喜歡的方式,輕聲地、自由地讀課文,提醒他們注意那些最有趣、最快樂的細節,讀一讀,劃一劃,可以在課文旁邊寫下自己最想說的話。然後交流,品析,再次指導朗讀。朗讀時要求學生抓住關鍵詞,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如教學第12自然段時,品析“我”是怎麼澆菜的?讓學生讀讀課文,找出描寫“我”動作的詞和短語“搶,拼盡了力氣,往天空裡一揚,大喊”。說說透過這些詞語你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這一大瓢水落下來,你渾身溼淋淋的,像只落湯雞,此刻你的心裡是怎麼想的?把你內心的自由快樂讀出來。

我彷彿看到你和祖父的頭髮都在滴著水,可你卻看著祖父傻傻地大笑呢,這哪是在幹活,分明是拼盡了力氣在玩耍呢!多麼可愛的孩子,多麼淘氣的亂鬧,讓我們再一起讀讀這一段,和作者一起回味那段自由快樂的時光。

接著,讓學生透過師生接龍來感悟這份難得的自由: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下種,(我就瞎鬧);祖父鏟地,(我就亂勾);祖父澆菜,(我就亂鬧)。帶著學生漫步在祖父的園子裡,看到一個可愛、頑皮的“我”。說出只要“我”想怎麼樣,就(怎麼樣),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完全不必擔心有人責怪。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在祖父的園子裡“我”完全是自由快樂的。

板塊三:走進祖父,感受祖父對我的愛,理解自由源於祖父的愛。 抓住兩處“笑”:

“祖父大笑起來,笑夠了” :笑她竟然連穀子和狗尾草都分不清。 “祖父還在笑”:笑她那一本正經天真可愛的樣子。

因為有了這樣一個疼愛她、寵愛她的祖父,所以只要“我”想怎麼樣,就(怎麼樣),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完全不必擔心有人責怪。一切自由源於祖父對我的疼愛與寬容。

迴歸到上課初始的問題:“學完了課文,你覺得,在作者眼裡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透過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真正感受這是愛之園,這是充滿幸福和自由的園子。

(三)合作探究,昇華主題

為什麼蕭紅如此眷戀祖父的園子?

補充作家卡片

蕭紅出生在一個地主家庭,很小就失去母親,父親重男輕女,歧視蕭紅,對她很冷淡無情,後母也不疼愛蕭紅。祖父是唯一疼愛她的親人。 讓孩子們談論交流,瞭解到作者的寫作意圖,即在經歷了無數坎坷與磨難後,那充滿自由和快樂的生活才是作者嚮往的,那給予作者無限包容和愛的祖父是作者深深懷念的。從而昇華了主題。

(四)、結合實際,拓展練習

有愛的天地真好,有自由的天地真好,你的童年是不是也有許多趣事?選一件講給同學們聽,讓他們也分享你的快樂。

(五)作業設計

學習完一篇文章並不意味學習的結束,而是另一次深入學習的開始。特別是在新課程大力推崇廣泛閱讀的今天,對於這樣一篇節選文

篇五:祖父的園子說課稿

一、說教材

《祖父的園子》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以多彩的童年生活為主題的一篇自讀課文,節選自蕭紅的回憶性長篇小說《呼蘭河傳》。課文描寫了“我”童年時代跟隨祖父在園子裡勞動的情景,表現了祖父的園子是“我”童年快樂、自由的家園,表達了對童年生活的眷戀和對親人的回憶。孩子氣十足的腔調,春天的泥土般新鮮的語言,詩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達方式上的突出特點。文章文字雖然淺顯,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

二、說目標

新課程標準提出目標要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設計,因此根據本課及學生的特點,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認識8個生字,結合課文或藉助工具書理解不懂的詞語。

(二)過程與方法: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體會我在園子裡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生活;

2.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基於以上教學目標我再說一下重點和難點,新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我設定為:體會作者在園子裡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生活。

難點是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三、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的閱讀能力,對課文內容進行質疑的能力,這個年齡階段,學生的自主意識已普遍增強,他們對作品的感受逐漸接近作品所傳達的思想感情,他們的心靈能逐漸與作者的思想感情合拍。能夠充分自主地

讀文,在讀中體會情感,在讀中感悟語言的特點。

四、說教法和學法

在這堂課中,從談話匯入,引用魯迅對蕭紅的評價,引發孩子們對作者蕭紅的關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明確文章學習的重難點,而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探究性,緊扣關鍵字詞句,對文字進行富有個性化的閱讀。

所以,在教法上我主要採取“誦讀法”、“引導法”的方式。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的發展和語文學習得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發揮激發學生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所以,在學法上我主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探究性學習。

五、說過程

(一)談話匯入 走近蕭紅?

語文的學習是以課文文字為載體,學生透過多種途徑進行感知、領悟和運用來完成的。我相信很多時候,透過預習時的初讀課文,學生對課文內容就會有一定的瞭解。但到了教學時,學生對課文的記憶就顯得比較零碎。如果這時直接進入對課文的教學,往往學生不能很好地容入對課文的學習中。

鑑於以上想法,因此在匯入時,我引用魯迅對蕭紅的評價:三十年代,魯迅先生稱一位女作家是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這位女作家就是蕭紅。由此引發孩子們對作者蕭紅的關注,此時介紹蕭紅以及《呼蘭河傳》,同時提出問題:《呼蘭河傳》中蕭紅用許多文字寫了自己的童年,尤其著重寫家裡的園子。她為什麼會對園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設定懸念,激發孩子們的閱讀期待。

(二)自讀課文 整體感知

自讀課文後,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其目的是讓學生透過自讀,對文章內容建立框架結構的認識,對園子形成初步的整體印象,同時對學生的獨立自學情況及時進行反饋,瞭解他們的學習效果。

(三)細細品讀 深入體會??

文章介紹了園子的特點和我在園子裡的快樂生活。教學時,我也會引導學生從這兩個方面著手理解體會。

1.體會園子特點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由此可見,文字在整個閱讀教學中仍處於至關重要的地位。如何能更好的關注文字呢?那就要帶領學生真正走入文字。我先以祖父的園子有什麼特點為契機引領學生研讀,並透過有感情的朗讀感受祖父的園子熱鬧、美麗、自由、充滿生機等特點,從而讓學生體會出我對園子的喜愛和對祖父難以忘懷的感情。

2.感受快樂生活

新課程標準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高閱讀的質量。在學生體會到了園子的特點後,我進一步引導他們感受我在園子中快樂有趣的生活。文中的許多段落都透露著快樂和有趣,因此讓學生細細品味這些段落,在感受到趣的字詞、句下面圈圈畫畫,並寫上感受。歸納總結出幾件快樂有趣的事,加以想象,從中體會我在園子裡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在讀的形式上我首先採用默讀,因為默讀有助於學生用心與文字進行跨越時空的無聲對話,有助於學生產生獨特的體驗迸發思維的火花。為了便於學生輕鬆體會感受,我會採取分角色朗讀的形式把幾件有趣的事表現出來。透過朗讀讓學生體會園子對我的重要性以及我的快樂生活。

(四)展開討論 感受生活???

新課程標準提倡在閱讀中初步領悟文章基本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因此我會讓學生展開討論:作者為什麼能將她的童年生活寫得那樣有趣,真實,吸引讀者?

透過交流,老師點撥,使學生明白,作者留心觀察生活,並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是寫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同時告訴學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推薦原著 探究學習

學習完一篇文章並不意味著學習的結束,而是另一次深入學習的開始。特別是在新課程大力推崇廣泛閱讀的今天,對於這樣一篇節選文章,我們更應義不容辭得帶領學生閱讀原著。所以我會建議學生們去讀一讀《呼蘭河傳》。

六、說板書

快樂

祖父的園子 眷戀 懷念 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