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勞動的開端》教學設計
教學要點:
1、教學文章1——9自然段,深入體會“我”的個性特點。
2、寫片斷:展開想象,把“我”第二次挑煤的過程詳細生動地寫下來。
3、簡介作者及作品。
教學過程:
一、學習1——9自然段
1、師: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的腦海中都會出現一個堅強的苦難少年的形象。上了這堂課後,我們將會對他有更加深入地瞭解。請大家自由讀課文1---9自然段,思考一下他還是一個怎樣的人。請找到課文有關依據來談一談。
2、學生自由讀文,邊讀邊思考。
3、交流討論,並隨機練習朗讀。
1)看著一家人捱餓,我心裡像油煎一樣。我要用勞動來解除飢餓的威脅。(說明“我”雖只有12歲卻很懂事。)
“油煎”是什麼?(把東西放到沸騰的油鍋裡煎炸。)“心裡像油煎一樣”比方的是怎樣一種情景?(把心放到沸騰的油鍋裡煎炸。)從這樣的比喻裡你感受到“我”看著一家人捱餓,心裡------(很難過)
隨機練習朗讀。
2)“我”看見比我大點兒的窮孩子都去挑煤,也打算靠自己的力氣去掙幾個小錢。(也說明我很懂事)
“比我大點兒“說明什麼?(我是挑煤孩子中年齡最小的。)
“我”在做此打算之前知道挑煤工作的辛苦嗎?從哪裡看出來?(指名交流。)
同樣辛苦的還有什麼工作作者也寫到了?(挖煤)找到有關句子讀一讀。(指名讀)讀後問:作者在這裡把挖煤工人比作什麼?(狗)從這個比喻中大家感受到了什麼?(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苦難)
師:是啊,從“我”的背後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大群人,那就是舊中國千千萬萬掙扎在生死線上的勞動人民。(隨機練習朗讀)
3)“我的力氣大得很。不信,咱們倆摔跤試試!”(說明我很好強。)
“我”的力氣真的大得很嗎?(不是)
師引讀小趙的.話。師:在小趙眼裡,我只不過像個猴子而已,他根本不想跟我比。而我呢,為了能讓小趙帶上我去挑煤,我都不惜與已幹挑煤苦活的小趙摔跤,足見我的好強。
4、師小結:從全文來看,文中的“我”是一個多麼堅強、懂事、好強的孩子啊!
二、寫第二次挑煤的具體過程
1、師:“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儘管第一天挑煤以失敗告終,但第二天他愣是憑著堅強的個性,克服了無數困難,將那擔能換幾個小錢的煤挑到了車站。
2、指名讀寫第二天挑煤的段落。
3、師:這裡沒有詳寫我第二天挑煤的過程,但從“扁擔一壓到肩膀上,頭上就直冒冷汗”就可以看出我挑煤一開始就已經——(吃不消了)他是憑著怎樣的信念把這擔煤挑到車站的?(齊讀句子)
4、師:傷痕累累的我在第二天挑煤時將同樣面臨第一天所遇到的困難(用手示意板書),可以想象第二天挑煤更加艱難。(板書:更加艱難)
5、師:請看插圖,讓我們展開豐富的想象,把傷痕累累的我第二天挑煤的過程寫下來,要反映出我堅強個性背後挑煤生活的艱難,(指板書並箭頭示意),並透過對工作的艱難的描寫更加反映出他個性的堅強。
6、可根據自己的能力選做星級題:
出示:在課文基礎上展開豐富想象,把第二天的挑煤過程生動詳細地寫下來。
充分運用課文語言,把第二天的挑煤過程較詳細地寫下來。
開頭:第二天一早,我挑煤上肩,開始向著目的地進發。
7、學生習作,教師巡視。
8、交流反饋習作。師生評議(二篇)
評議要點:有否將挑煤工作的艱難及我個性的堅強寫出來。
三、瞭解作者及《把一切獻給黨》。
師:大家知道嗎,那個個性堅強的少年名叫吳運鐸。正是從小經受過這麼多的磨難,鍛煉出了頑強的意志,才使得他在抗日戰爭爆發時,英勇地參加了新四軍;解放戰爭時期又參與制造武器,表現突出;解放後,他把自己的經歷寫成傳記《把一切獻給黨》。《勞動的開端》就節選自這本書。這本書被稱為“生活的教科書”,他本人也被稱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
四、課外延伸:
師:同學們,課外蒐集一下,有關描寫舊中國苦難勞動人民生活的文章,並抄錄下來,到時彙編成一本集子,好嗎?
五、課堂作業:
完成《課堂作業》本中有關練習。
板書設計:
路遠滑受人欺負
艱難第一天
肩膀腫破
堅強
胳膊腳受傷
↑
│
第二天
更加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