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師

教師開發學生多元智慧的策略論文

教師開發學生多元智慧的策略論文

摘 要:多元智力理論打破了傳統的智力觀,為學生多元化和個性化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如何發展學生的多元智慧成為目前教師亟需解決的難題。為此,教師應在多元智力理論指導下,加強對自身智慧領域和對學生的教育性理解,建立個別化與多樣化的教學體系,選擇適合學生智慧多元化發展的課程內容,並積極營造有利於學生優勢智慧發展的教育情境。

關鍵詞:多元智慧;個性化發展;智慧長項

多元智力理論(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是由美國哈佛大學發展心理學家加德納(Howard Gardner)教授於1983年在《智力結構》一書中提出的一種智力理論,它是近年來國內外關注較多的教育思潮之一。加德納認為:“智力是在某種社會或文化環境的價值標準下,個體用以解決自己遇到的真正難題或生產及創造出有效產品所需要的能力。”加德納打破了傳統的將智力看作以語言能力和邏輯—數理能力為核心的能力的認識,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以下幾種智力:言語—語言智力、邏輯—數理智力、視覺—空間智力、音樂—節奏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後來他在1998年和1999年增加了自然觀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多元智力理論的提出,為學生多元化和個性化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引起教師角色、教與學的方式的變革,在教育理論與實踐領域產生了極大影響。

在我國當前的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傳統的教師“一言堂”或以尊重學生主體性之名出現的盲目的“滿堂問”現象顯然已難以適應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要求。可以說,多元智力理論的提出正符合新課改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的理念,它是改革傳統教育忽視學生作為獨特個體發展的一劑良藥,同時也對教師如何開發學生的多元智慧提出了諸多挑戰。

一、多元智力理論指導下教師認識的提升

(一)多元智力理論呼喚教師加強自我理解

首先,教師要實現角色的轉變。在多元智力理論視野下,教師不僅僅是傳遞課本知識和考查學習結果的人,而是教學和學習過程的領路者、指導者和合作者,更是能夠敏銳捕捉學生智慧優勢領域的開拓者。教師必須時時反思自己的教學適應學生的程度和促進學生髮展的可能性,幫助學生尋找、發現自己的智慧特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激勵他們樹立自己的學習和人生目標,促進其人格的不斷成長與成熟。

再者,教師要積極發掘並有效利用自身的智慧長項。實際上,教師並非教學的工具而是教學的主體,是能夠展開個性化教學的人。多元智力理論要求每個教師都作為獨特的個人存在,要求教師將自身的學養、個性和人格魅力展現在學生面前,要求他們積極發現自己的優勢智慧領域並以此為依託建立自己的教學風格,從而使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科特長得以充分的展示和發揮。例如,作為班主任的初三數學教師許家雄,利用自己具備的文學素養,以創作散文詩的形式來鼓舞學生的學習熱情。他針對班上的學習風氣,在每一階段寫出一首首極具激勵作用的小詩來鼓舞學生計程車氣。在學生臨考前精神緊張、心理浮躁時,這些詩歌幫助大家走出了情緒低谷。

(二)多元智力理論要求教師增強對學生的教育性理解

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每個人都同時擁有上述九種智慧,只是這九種智慧在每個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組合存在,從而使得每個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學校裡並沒有所謂‘差生’的存在,每個人都是獨特的,都具有自己的智慧長項,每個學生在學校生活中都應有發揮自己潛能的機會。世界上並不存在誰聰明誰不聰明的問題,而是存在在哪方面聰明以及怎樣聰明的問題。”由此而論,教師必須切實認識到每個學生的可教育性,關注學生個體發展的差異性和個體發展的不均衡性,樂於對每一位學生報以積極、熱切的期望,並樂於從多個角度評價、觀察和接納學生,努力尋找和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現並發展學生的潛能。

二、教師開發學生多元智慧的策略

多元智力理論為我們全面認識學生的發展潛能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如何將學生多元化發展的可能性變為現實性,適應社會對多元化人才的需要和學生個體各具特色的智慧發展,成為教師隊伍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有效觀察每個學生不同的智慧長項

目前瞭解學生優勢智慧的方法有兩種:一是自陳測驗法,就是讓學生回答和多種智慧有關的一系列問題來確立其優勢智慧型別;二是觀察法,即教師給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機會和環境,從中觀察和了解每個學生多元智慧的發展狀況和特點。教師應有目的、有計劃地在日常學習、教學和課外活動中觀察瞭解學生的智慧型別,並根據學生的表現,結合學生所回答測驗題目的答案綜合判斷學生屬於哪一種型別。“在美國的多元智慧實驗研究中,最重要和最基礎的教師行為是觀察:有效觀察每一個學生與眾不同的課堂表現及結果,並以多種方式予以記錄,包括當場筆錄、日記、錄影……重點觀察學生在課堂中和其他場合表現出的智慧特點和強項,逐步為每個學生建立起一份智慧檔案。”同時,觀察的另一個重要資源是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所以,家校交流與合作十分重要。

多元智力理論使教師以多元的觀點對待學生,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智慧特點和學習型別。因此,要使課程和教學適合每一個學生,教師必須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建立個別化、多樣化的教學體系,主動、自覺地為每一位學生設計因材施教的方法,以配合其智力組合的特點,促進其優勢才能的展示和發展,並實現個人價值。

(二)選擇適合學生智慧多元化發展的課程內容

多元智慧的開發要求教師瞭解學生已有的視界,更要明確認識學生未來的視界,即自身的發展願望,以此為依據選擇適合學生個體發展的課程內容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實際上,以教材為唯一教育資源的內容選擇方法已經嚴重阻礙了學生多元化的發展。在加德納看來,選擇適合學生髮展的課程內容的過程中,學生也是積極主動的參與者。我們認為,在對課程內容進行選擇時,教師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確保課程內容豐富多彩。教師為學生提供的課程不僅僅侷限於學生多種智慧的一個或幾個方面,而應儘可能指向各個智慧領域。因為也許在某些智慧領域裡有天分的人,若沒有接觸到能發揮他的智慧的材料,他還是不會有多大的成就。比如,在一所沒有提供創造性學習環境與創新文化氛圍的學校裡,學生的這類天分是不可能被發現和發展的,也是不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

第二,課程內容迴歸學生的生活世界。只有迴歸到生活世界這個基礎,課程內容才能貼近學生的發展學要。學生在其感興趣的環境中有助於他們展現許多平時隱藏著的潛力,同時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容易進行探索,並易於將其探索的'成果學以致用,從而引發他們進一步探索與學習的願望,再者,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設計的課程內容可以較好地處於其最近發展區,這易於使學生獲得成功感,擁有自信心。

第三,大力開發具有校本特色、班本特色的課程內容,在此基礎上建構指向每個學生的獨特課程。唯有如此,課程內容才能最大限度地適應每位學生不同的學習方法與特長,更好地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尊重其獨特的智力特徵。

(三)營造有利於學生優勢智慧發展的教育情境

學生多元智力的開發和發展必須根植於特定的教育性土壤,必須給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機會和環境,從中觀察和了解每個學生多元智慧的發展狀況和特點。教師不僅要在可能的範圍內根據學生特點、教學內容的不同,有效創設能夠促使學生優勢智慧發展和遷移的教學情景和寬鬆的心理氛圍,更要注重對學生智慧成果的重視及展示。

與傳統的智慧成果展示不同,在多元智慧的課堂上,每個學生都有公平表現自我與發展自我的機會,而且這種發展的可能性相當大,個別化程度很高。這種智慧展示可以落實為可操作性的方式,比如,在教室開闢出不同區域,展示不同學生、不同階段、不同主題的作品;鼓勵學生繼續充實、完善自己的作品;為每個學生建立個別化的“檔案袋”等等。同時,教師應該幫助學生髮現和建立其智力優勢領域和弱勢領域之間的聯絡,向學生提供運用自己的智力強項來發展智力弱項的機會,並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將其在從事優勢領域活動時所表現的智力特點遷移到弱勢領域中去,使學生的優勢智慧和弱勢智慧都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當學生沉浸在多元化的氛圍之中,感受到多元課堂帶給他們的成就感和自信,他們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幫助教師共同營造多元智慧的教育環境。

(四)實現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方法的多元化

多元智力理論要求教師在評價學生的發展時做到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評價主體應該多元化,因為不同的主體參與評價能夠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使教師能從多個渠道獲得有關學生髮展的較為全面的資訊,從而有利於學生的發展。比如,有的課程改革實驗區實行了社群評鑑、家長評說、學生評估、同學評議等多主體結合的評價模式。其次,在評價內容上,除了關注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外,還要關注學生情感、個性與實踐能力等方面內容,除了重視學生的言語—語言智力和邏輯—數理智力,還要重視學生的其它智力領域。最後,在評價方法上,多元智力理論倡導檔案袋評價、問題情境評價、過程作品集、智力專題活動等評價方法,這些方法能較為準確公平地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取得的成績以及他們將在學校中學習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的能力。

(五)合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在科技與資訊高速發展的今天,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引進和使用已經成為必然,多元智慧理論在開拓更豐富的感覺渠道方面為我們提供了獨特的註解,展示了多元化的可能性。許多實驗表明,學生接受資訊的感覺通道差異是造成他們學習方式與學習結果差異的重要原因。教師要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依託,以合適的視聽材料作為文字學習的必要補充,開拓學生的學習視野,拓展學生考慮問題的角度,這很可能成為開啟學生潛在智慧的鑰匙。

參考文獻

[1]Howard,Gardner. 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Basic Books,Inc.Publishers,New York,1993.P60

[2]許家雄.教育當是詩性的世界[J].基礎教育,2006,(1)26-27

[3]朱慕菊. 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160-161

[4]劉竑波. 多元智慧與教師[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154-159.

[5]霍力巖,趙清梅. 多元智力理論的評價觀及其對學生評價的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05,(4).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