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探究式學習的心理學習環境設計教育論文
內容提要:目前教育技術對學習的支援已經到了“無處不在”的程度,因此為學生安排和設定有效的學習環境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而網路探究式學習環境中的心理環境又是學習環球瓣核心因素,心理學習環境對學生學業習所產生的影響,起到的作用是決定性的。
關鍵詞:網路 探究式學習 心理學習環境
武法提博士認為,學習環境是學習活動展開過程中賴以持續的情況和條件,一般包括物質條件和非物質條件,非物質條件主要包括學習氛圍、學習者的動機狀態、人際關係、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我們認為,非物質條件主要是指人與人、人與物質環境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心理環境,也可稱為軟環境,或精神環境,而物質條件一般是指物理環境,或稱硬環境和物質環境。我們在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資訊化教育環境中學業校綜合性學習的教學設計研究》的研究過程中,提出了這樣一個假設,在現代學習化社會中,心理學習環境對學生學習所產生的影響,起到的作用是決定性的。因此,心理學習環境是第一位的,物理學習環境是第二位的,物理學習環境對學習和教學的影響必須透過心理學習環境才能發揮積極作用。在關注學生的物理需要的同時,還必須關注學生的心理需要。搭建網路化的物理學習環境容易,因為面對的是物,而為學生創造一個理想的心理學業習環境難,因為面對的是人。
近來,探究式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與網路技術的有效整合,已經初步地顯現出巨大的綜合性效果。網路探究式學習關鍵是探究,而非網路。實施網路探究式學習的核心並不在於網路技術的運用,與其說網上的技術重要,不如說網下的教與學的活動設計是取得最最佳化學習效果的關鍵,資訊科技本身的教學意義是有限的,只是資訊科技的單邊參與不能自動地解決教與學的現實課題,也不能自動地產生優於傳統教學的效果,在此,“工夫在詩外”的內涵值得我們深思。另外,一系列的網路化學習活動必須在一個適合於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的心理環境之中執行,因此應該深入研究與人有關聯的問題。學生的探究式學習行為應該得到良好學習環境的有利支援, 這個學習環境就是我們要重點設計的網路探究式學習的心理學習環境。
一、教學設計理念的轉變──從“教學環境”到“學習環境”
在此我們提出的二元化命題,並不是非此即彼的.命題假設,而是要強調一種理念的轉變,這種轉變是社會發展的需求,也是教育教學自身變革的需要。網路探究式學習的學習方式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從以教師為權威的理念向以學生為主體的方向發展的大好時機。以往我們過於關注教學環境的建構而大大忽視對學生的學習環境的設計,過於關注教授者的環境需求而忽視了學習者的環境需求,我們應該設身處地地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設計學習環境。我們認為,如果需要把學生培養成為終身學習社會中的學習環境,這個學習環境應該包括由學生自己決定要做什麼、自己擬訂學習計劃及自己確定學習進度等。
在實施網路探究式學習時,學習環境必須從單一的知識傳授墨跡為自主自立的學習,從單純重視學習的結果轉變為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從重視教學內容的數量轉變到尊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質量,從單一評價尺度到多元尺度評價從而發揮學生的各種潛能,從封閉式學習轉變到與家庭、社會緊密聯絡的學習,從學校中心的教學轉變到終身學習。
二、設計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學習環境
1.提供給學生充分自由運用的學習時間,激發學生髮揮潛能
如果說教師的支援對學生進行網路探究式學習具有重大意義的話,那麼,為學生提供充分的研究時間和對學習時間做適當的靈活性安排就顯得至關重要了。為了設計出發揮個性、激發潛能的學習環境,在平時、週末及假期中,不宜硬性規定家庭作業的數量,只應做原則性規範,使學生有機會自主選擇想做的事情。另外,由於探究式學習的特殊性,要求學生自主建立學習計劃,確定研究主題,在學習過程中他們的興趣和愛好有時會發生變化,會出現中途變換主題中研究方法的情況,因此對預定時間的靈活把握就顯得十分重要。
以往基礎教育的課時一般為45分鐘,而且是固定不變的。這種不變的時間原則,不通適應網路探究式學習的需要,如果學生的活動是小組討論學習,反覆練習,實驗,實地考察以及訪談等,那種硬性規定為45分鐘或50分鐘的課時就不適宜了。應該根據教學和學習的需要,適當採用15、25、75分鐘等多種時段,靈活調整網路探究式學習的時間。很多網路探究式學習活動是在課餘時間裡進行的。
2.設計學生自我負責的環境
網路探究式學習的主題大多是由學生自己確定的,或是由教師提供備選課題,學生自由選擇,並承諾完成時間,這樣可以激勵學生自我負責,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主體意識以及主體能力。特別是在網路化學習的情境中,更應該強調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學生獲得了自主和自律,必須同時接受要求和責任的約束,這一點以前我們強調得不夠,只是一味追求自主、自律和全作,而嚴重忽視了對學生進行網路責任的教育,學生並非只享受自主而不負責任。因此,網路化學習環境應該是以學生的自主與必要要求兩個方面為重點。作為主體之後,學生能否真正發揮主體作用,充分利用主體地位有效地自我發展,與其自身的主體能力有很大關係,沒有主體能力就不能發揮主體作用,學業生的主體性就失去了意義。當然,如果學生提出了教師規定選擇專案之外的替代方案,教師更應該鼓勵和支援。
3.設計與社群共同學習、互相協調的學習環境
網路探究式學習可以突破傳統學校的封閉式校園,打破學生的學習活動與生活環境隔絕的現象,學生的學習環境可以融入社群,將社群的各類人員作為學習資源,從社群中收集大量探究性資料,作為網路探究式學習的基礎,透過交流、互動,使學生形成與社群共存共榮的態度,並轉化為熱愛社群以至更大範圍的實際行動。
三、設計適應時代和社會需求的學習環境
進行網路探究式學習的目的之一是使學生能夠適應時代和社會的發展需求,培養學生從全球性視角思考問題並作出價值判斷,以全球性全作的精神培養學生參與各種活動的能力和素質。因此,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設計學習環境。
1. 設計能夠培養學生自主自立精神和拓展智慧技能的學習環境
網路探究式學習所具有的創新特性,能夠幫助我們有效地解決培養學生自主自立精神和提高學生智慧技能的問題。學生在這種學習過程中應該將自己作為學習主體,充分發揮個性的主觀能動性,根據自身的特殊興趣,積極參與學習活動。這裡我們主要強調的是學生在協和學習中所表現出來的獨立性。因此,我們應該設計能夠培養學生的挑戰意識,養成質疑習慣的心理學習環境。
2.設計開發共同生存的、具有多元文化氛圍的學習環境
應該設計有利於學生建立多元文化共存的理念,發揮文化多元性的環境,更應該設計超越文化差異而探究具有普遍性價值的理性和精神,這個環境應該可以提供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作業的情境,引導學生體驗多文化共存社會的模式以及異文化之間碰撞的學習環境。學生所處的可以說是全球網路化時代,具有協調性、寬容性以及責任性等內涵的學習環境對於網路探究式學習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應用網路技術把學生作為地球村的一員,為他們建立有益地球和人類的共同體驗學習的學習環境。
四、設計有利於網路探究式學習的策略環境
1.促進學習目的的統一化和共識化
各個學校應該有自己明確的、統一的學業習目標體系。在讓學生學到什麼,培養學生什麼等基本理念問題上,學校的教師之間必須達成共識,由此才能為學生建權一個和諧統一的心理學習環境,教師也能有效地實現相互支援,取長補短。例如學生主體性發展主要應該實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和社會性,這四個特性就應該被廣大教師所認同,使之能夠自覺地在網路探究式學習的指導工作中貫徹這些理念,這樣,學生就可以在一個適合於探究式學習的心理環境中進行活動。
2.追求教學內容的整合與關聯
應該說,學生所學習的每一個學科都有其明確的預期目標和內容,學生面對著不同的學科內容。如果學科之間依然不打破傳統教學的學科壁壘,每個學科只考慮如何將本學科的知識內容系統、完整地教授給學生,很少有全面性、橫斷笥和綜合性的教學,學生也就無法有效地獲得統整的知識和能力,也就不利於展開探究式學習。一般而言,探究式學習不只是將知識的獲得作為唯一目標,主要是以問題的形式教學和學習,問題則往往是綜合性的,解決問題就需要綜合運用各學科的知識。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尋找各個學科的關聯點,實現教學內容的整合。
3.建構教師合作指導機制
由於網路探究式學習一般多采用主題式學習方式,比較淡化學科的界限,強調分科教學變領域教學,因此應該對現行的以班級教師製為中心的教師指導機制進行一定程度的改善,建立起一個教師協同合作的指導機制。傳統學習環境中的很多因素直接影響著教師的一作意識的形成,例如,教師單打獨鬥的工作已經形成,教育教學改革理念尚未形成共識,有過創新進取行為但履遭挫折,少數教師心存安逸心態,教師之間人際關係淡漠,少數教師人格特性比較封閉,學校缺乏民主氣氛,教師再說兒考核制度不健全等。我們認為教師的合作機制可以由三個主要步驟構成:一是共同構思探究主題,以共同理解原則和共同參與原則原則設計探究主題;二是進行合作實踐活動;三是成功體驗的交漢,應該增加目標實踐體驗的交漢機會,重視失敗的體驗,相互借鑑實現目標的手段和方法。教師協作教學的型別可分為五種,學科內協同合作,同年級協同合作,跨年級協同合作,各學科綜合協同合作和主題式的協同合作。
4.擴大學生學習體驗的環境範圍
資訊化環境中的資訊形態不人僅僅是電子化的,同時非電子化形態的資訊對於問題解決學習也同樣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網路化探究式學習不僅需要從網路上獲取大量的資訊資料以作探究之用,而且還應該從其它方面獲取資訊。學生應該與具有豐富經驗和科學知識的社會人士加強聯絡,與國際國內學校的廣泛接觸,從多方面挖掘探究主題、素材和活動內容,可以增進網路探究式學習內容的多樣化,培養目標的多元化。教師應該積極為學生創造學習體驗的機會,幫助學生聯絡各方面的社會支援。另外,各種有效的社會設施也應該得到充分的利用,探究活動並不侷限於校內,可以利用社群環境進行自然體驗和社會體驗。
5.鼓勵教師和學生不斷提高資訊科技的應用能力
師生能夠有效自如地應用資訊科技是網路探究式學習的首要前提,否則就會出現只有探究式學習而不見網路的情況,這樣就與我們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目的不相符合。可以說,網路探究式學習在應該利用網路進行資訊收集、處理與交漢,例如學生共同利用網路觀察日食現象、調查世界各地酸雨情況,透過網路交換共享資料,討論研究成果等。這裡提到的教師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也是一個關鍵問題,往往教師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也是一個關鍵問題,往往教師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低下,會直接影響到網路探究式學習的效果。在研究中我們發現,教師只有在實際工作中應用資訊科技,體會資訊科技,才能有效地轉變觀念,所謂先有實踐體驗,才會產生觀念。資訊科技的觀念不會憑空產生,不使用資訊科技就不會產生資訊科技的觀念。因此,應該為學生和教師營造一個積極學習資訊科技,提高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的有效氛圍。
6.合理使用同齡與混齡小組學習增進腦力激盪
網路探究式學習當然強調學生個性的充分發揮,但同時也特別重視個性之間的相經作用,強調相互之間的腦力激盪、經驗分享、相互支援的過程。這樣可以充分發揮網路的優勢,打破班級的壁壘,形成更加豐富的心理學習環境。網路探究式學習的各種學習主題,透過同齡或混齡小組學習的方式進行溝通和交流,逐漸加深活動的廣度和深度。不同年齡層的相互學習,高年級學生向低年級不生提出建議,你年級可以減少嘗試錯誤的過程,效果往往優於同齡小組的學習。
7.為學生搭建主動發表意見與探究成果的舞臺
學生在網路探究式學習過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收集、處理和發表資訊的能力,而學生髮表學習成果又是網路探究式學習的重要環節。這裡指的發表能力主要包括運用文字資訊、非文字資訊表達的能力,更應該包括運用各種資訊科技表達學習成果的能力。一般而言,學生比較擅長運用書面語言表達,而經較懼握口頭或肢體表達,但是在網路探究式學習中,要求學生必須靈活發揮多種表達學習的能力,這就是所謂的綜合表達能力,它既需要學生的文字表達,也需要學生的將學習體驗和感受以口頭和肢體的形式表達,更需要利用資訊科技把學習成電子作品,用資訊科技將各種學習素材或學習結果整合起來,並與其他人一起分享。這樣,可以使得學生自評學習成果,擁有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使學生對成長充滿希望,更能增進人際關係的能力。
8.轉變教學評價的標準
與接受式學習不同,網路探究式學習的評價重點是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動機、態度和能力變化,而不是考試成績或或分數評比,甚至可以揚棄量化學習結果的呈現方式。教師應該從學生活動或學習過程、報告書和電子作品、發表和討論之中找出優點與不足,進行適當評價。網路探究式學習確實不能象一般學得以成績進行量化評價,而比較適合於記述個人發展的內部評價,主要包括橫向式個人內部評價和縱向式個人內部評價,注意記錄和收集學生生探究過程的各種學習資料,如搜尋過的網站,下載的各種資源,評價學生的研究方法和學習策略,以及發表時使用的原稿、圖表、照片、光碟、主頁以及網路作品等,建立學生學習檔案,進行學習檔案評價。
參考文獻
[1] 武法提 《基於Web頁的學習環境設計》 《電化教育研究》 2000.4
[2] 《探究式學習:含義、特徵及核心要素》 《教育研究》 2001.12
[3] 李坤崇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材教法》 心理出版社 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