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詩社》高分電影的觀後感950字
初看影名,第一反應是電影劇情可能會比較悲涼悽慘,但當看完整部電影之後,它帶給我的卻是震撼與感動。
《死亡詩社》的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一所名叫威爾頓預備學院的中學裡。這裡一向都是以傳統、守舊的方法來教授學生,在富有個性的基丁老師帶動下,年輕的學生們在視“傳統和紀律”為第一要務的“地獄學校”,見識到了不一樣的課堂教學,領會到了詩歌的非凡魅力,體悟到了獨立思考的樂趣,感受到了生命追求的另一種可能。基丁老師用他所特有的方式,開拓學生們的眼界,啟發學生們的思考,引導學生們的思想,讓學生們不再死板地墨守成規,而是釋放屬於年輕時代的活力與激情!在教學的第一堂課上,基廷並沒有在教室裡上課,而是領同學們看校史樓內的照片,讓他們去聆聽死者的聲音,並去領悟生命的真諦。基廷甚至要求學生將課本中古板老套的內容撕去,自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開始懂得自己的興趣、愛好、前途和目標。他的學生們甚至於反抗學校的禁令,重新成立基廷曾於該校學生時代參與過的`秘密小組——死亡詩社,在校外很遠的山洞中探討詩歌、人生。
有勇氣展示個性,有勇氣追求愛情,有激情熱愛詩歌,有激情追求自由,尋找自己所喜愛的事物並付出不懈努力去對之追逐。在這種充滿活力與激情的片段裡,“死亡詩社”代表著一種詩意的態度,明快而歡喜,像最美的春光一般,溫馨而感動。
“我們讀詩、寫詩並不是因為它們好玩,而是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分子,而人類是充滿激情的。沒錯,醫學、法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撐人的一生。但詩歌、美麗、浪漫、愛情,這些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在影片中,一開始基丁老師因為思想別出心裁,與眾不同,讓當時的大多數人無法接受,但在漸漸的接觸和了解中,學生們開始理解並接受他甚至成為了心心相惜的朋友,因為他適應了年輕人的天性,讓他們做他們喜歡的事情。這其中我認為和“愛”是分不開的,他在教育中用愛去感化學生,用愛與詩歌去教育他的學生,以此讓他們來明白生命的真諦。
影片最後,基丁老師被校長呵斥快點離開,沮喪中夾雜無奈,但當伊桑·霍克站上課桌喊起那句“哦船長,我的船長”時,我心潮騰湧,心裡都是感激和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