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小學集體舞教學的實踐與探索的讀書有感

小學集體舞教學的實踐與探索的讀書有感

當今,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長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一個焦點,並且集中到青少年是否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來承擔社會、家庭以及學校壓力的問題上。“素質教育”雖然已實施多年,仍擺脫不了“應試教育”的本質,學校過分追求升學率,學生成績的誘惑遠遠大於“培養學生的情趣”,學生長期處於這樣的高壓狀態下,極大地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為了扭轉學校“重智輕體”的局面,去年我國啟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要求保證學生每天鍛鍊一小時。此令一出,引起爭議一片。爭論的焦點是如何完成提高學生體質的任務,畢竟在基層學校這種鍛鍊模式很容易遭到抵制。從某種意義上講,校園集體舞可以看作是對這一政令的補充和完善,從而使其更具可操作性,也更容易讓基層學校貫徹落實。讓中小學生跳集體舞,可以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同時可以鍛鍊身體,只要學生們能享受運動的快樂、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就值得推廣。

校園集體舞就是在這樣的深刻背景下華麗亮相的。為促進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教育部組織專家花了兩年時間,在充分調查研究和科學實驗的基礎上,考慮到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育規律而創編了《第一套全國中小學校園集體舞》。“孩子應該得到個性化的發展,他們應該是健康的、陽光的。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應該有快樂生存的權利。”為了緩解學生身體素質每況愈下的情況,使校園集體舞逐步走進課堂,研究其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本文主要針對校園集體舞的具體作用、教學策略、開展事宜以及在教學中的應用進行闡述和歸納,以便對如何實施新課程背景下校園集體舞的教學問題,進行必要的、認真的思考。

“校園集體舞” 是在音樂伴奏下,以學生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透過適合小學生風格、特點的體育舞蹈的舞步,表現出特定的校園文化和展示小學生風采的集體運動專案。擬透過教學實踐的研究:達到鍛鍊身體、陶冶情操、培養良好氣質、最佳化表達及表演能力的目的,而且能夠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和形象,有利於提高學生人際交往水平和團結合作能力。

集體舞,是舞蹈的一種表現形式,而舞蹈是一門技巧性、實踐性很強的技能,因此,教師要盡力營造寬鬆、和諧、民主的氛圍,平等的師生關係,互相交流與切磋的氣氛。並鼓勵學生敢於在學習中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使其在思考和交流中獲得更多的體驗,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人練習熱情和表現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各種教學方法的選擇,在教學初期應以示範與講解練習法為主,教師應注意自己的示範位置及精講內容;在教學中期及以後應以激發學生興趣方法、技能提高方法為主,教師可以透過多種途徑來提高學生的興趣,挖掘學生的運動潛能。

教師應當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透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來體驗和理解校園集體舞的動作,從而更好地掌握集體舞的動作技能,提高學習動作的能力;還要根據校園集體舞的特點,鼓勵和引導學生在跳舞時能與同伴合理分配角色,正確處理與同伴之間的關係,培養學生積極進取、主動配合、自尊自律的品德情操,最佳化學生個性品質;在重視學生學習和掌握集體舞動作技能的同時,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社會適應問題,即努力透過校園集體舞的教學,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做到學生能夠“跳”起來、“跳”得好、“跳”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