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有感》教學反思範文
昨天晚上備課,一邊看參考,一邊看學案,發現了一件讓人糾結的事情:參考上講《觀書有感》是看書使人明智的,這是我們一貫認同的說法;而學案上出的幾道小題,都把“書”解釋為書法作品。為此,我還專門上網查資料,網上大部分的解釋都傾向於參考書,不過也有人申明,朱熹真的是在觀看書法作品時寫下的這首詩,說人家書法造詣很深,還說人家的詩被誤解了近千年,不知朱老夫子會有何感想。看到這裡,我更糾結了,竟不知該怎麼給學生講了。我繼續看學案,等看到最後面的判斷題時,發現了出題人出錯或自相矛盾的地方。一是“為有源頭活水來”一句中“為”字的讀音,這個為的意思是“因為”那麼它就應該讀四聲,可是參考答案竟判斷它讀二聲是對的(網上的朗讀有讀二聲的,有讀四聲的.);二是前面的題認為“書”是書法作品,可是最後一個小題中說《觀書有感》與《冬夜讀書示子聿》都是寫作者讀書生髮的感想,那麼這個小題的答案應該判斷為錯誤,可它卻判斷為正確。可見,本課出題人沒有自己的看法,只是找了一些題,放在這裡,讓老師來糾結的。
糾結許久之後,想到學生要考試,想到參考的權威性,快定採用上中學時,我們語文老師通常採用的方法,他講古文時,有時遇到一詞多解,就把幾種解釋都給我們講講,讓我們自己來甄別。於是我想到了辦法,講古詩時,還按參考書上的講解。做學案時,把另一種解釋說給學生聽,即使讓學生存疑也沒關係,歷史上本就有許多未解之謎呢,等將來有了更權威的資料,有了更合理的解釋,那一切就都豁然了,反而會有一種暢快的感覺。想到這裡,我才解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