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觀書有感》教學札記

關於《觀書有感》教學札記

《觀書有感》教學札記

《觀書有感》是南宋理學家朱熹的一首古詩,詩中名句“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更是家喻戶曉,寓意深刻。

這首古詩作者借讀書時所看到的情景來教育子女,但是作者在詩文中,卻未曾提到與讀書、學習有關的內容。如何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用意,透過文字型會作者的感情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在突破教學重難點時,我沒有直接點出主題,而是引導學生深入文字,與文字、作者進行有意義的對話,揣摩作者的用意。學生的思維活躍,所獲得的感悟也深刻。

師背誦:《觀塘有感》(故意出錯,引發學生質疑,引起探究興趣)

眾生:(師話音剛落)不對!不對!是《觀書有感》!

師:不對呀!詩的.內容明明寫的是詩人觀塘的感受,我怎麼找不到更讀書有關的內容呀?你找找。

生:沒找到。

師:既然更讀書沒有關係,怎麼又以《觀書有感》為題呢?咱們把題目改改,行嗎?

生:(異口同聲)不行!

師:為什麼?

生:詩人手中抓著書,身旁還有一些厚厚的書,我想詩人肯定就在水塘邊讀書,很愛學習。

生:方塘如此清澈,是因為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流進呀!學習也是如此,要不斷學習,充實自己。

生:要源源不斷讀書,獲取新知識才行。

生3:不斷學習,永不滿足,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

生:不能滿足現有的知識,所謂“少壯工夫老始成”,要活到老學到老。

生:一個人要活到老,學到老,不斷“充電”。

師:是啊!(出示關於詩人的資料)著重強調“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他的詩能用鮮明的形象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有的詩寓意含蓄,具有哲理性。

師:你們終於體會到了詩人當時的感受。這種感受還是對池塘而發的嗎?

生:不是,不是!詩人寫這首詩的主要目的是用半畝方塘來比喻自己讀書的感受。

師:詩人和我們都明白了讀書的道理。

入情入境入理,明理悟道導行!跨越時空的交流,使學生真正領悟“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深刻含義。豈止是讀書需要“源頭活水”源源不斷,作為教師,不也需要“源頭活水”源源不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