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風》評課稿與聽課有感
這次聽了谷瑞輝老師的《畫風》一課,給我很大的啟示:一堂語文課結束後,學生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呢?習得什麼,學會什麼?
語文教師要有語文的本體意識,不能輕視對文中語言文字的感悟,老師切不可忽視依據文字對學生進行嚴格的語言訓練,為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自由感受和表達打下堅實的基礎。谷老師指出文中四位孩子的話,可以讓學生內化語言,讓學生依文中的句式:誰畫了什麼?什麼怎麼樣?風在哪裡?說說你是怎樣感受到風的?還可以這樣:誰說:“我也會畫風,風把什麼怎麼樣?”透過多種形式的說,讓學生內化語言,體現語文的本體意識。
這篇課文的語言特點是人物的對話非常多,那麼如何讀好對話,如何從人物的對話中體會感情,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在課堂中,對課文的感知主要透過朗讀的年齡特點,從“讀”入手,以讀為本。谷老師讓學生讀得有層次,讀得有提升。讀書的形式多樣,角度不同,層次分明:有“整體通讀”;有“重點細讀,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有“整體回讀,分角色朗讀”。學生親歷讀書的過程,在一遍遍的朗讀中感悟著語言的形象美、意境美。
我覺得語文課上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儘量省出時間來讓學生多讀、多思、多寫、多背、多練。只要我們在紮紮實實的訓練上下功夫,就一定會提高教學效率,學生也就一定會學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