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調研現狀分析及建議範文
現狀分析:
一、對教學目標的把握不到位
語文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做到不同學段有不同的學習目標,各個單元各個文字也有自己的目標。可是,有些老師的目標意識不夠明確,造成教學中要求有的太高有的太低,與學生認知特點,現有水平不符,與教材要求有差距。
比如二年級生字教學的目標是“能夠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並能正確端正地書寫。”而老師拔高要求,竟然讓學生給剛學的生字進行三個以上的擴詞訓練,甚至讓學生把擴好的生硬詞抄寫在書上。顯然,這樣做是不妥當的。還有的老師在學生初讀課文後,就提出背誦課文的要求,甚至提出遷移性的說話訓練要求,這些要求顯然是拔高了。
其實,諸如此類的目標要求過高或過低的例子,在調研課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究其原因,一是我們老師對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所起的定向、診斷、矯正等作用認識不足,以為目標只是教案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已,沒有實質性的意義和作用;二是對課標的各階段要求不清楚,心中無數自然就教無方向,學也盲目;三是沒有好好鑽研教材,不知道本篇課文到底要教給學生什麼,所以,教學的隨意性也就不可避免了。
二、對學生的學關注不到位
課堂上有些老師喜歡以自我為中心,課堂教學以完成教案為目的,一講到底,滿堂灌。課堂上與學生的對話也只為了尋找自己希望中的標準答案。對於課堂上學生注意力分散、上課不聽講,老師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仍舊按部就班履行預設程式,而學生遊離於課堂之外,這樣的課堂效率從何談起。
特別是低年級老師上課時,班級中做小動作的學生較多,前後的學生甚至打架,老師都渾然不覺,完全專心於自己的教學程序;還有一位老師,上課提問,就習慣地找一位女生回答,其他的學生只能做聽眾。
其實,這樣的現象,在平時無人聽課時更會出現。究其原因,一是老師教學準備不足,上課時過多關注教案,無暇顧及學生;二是教師未能設計好學案,全班學生不能一齊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成了大多數學生陪一個優秀生讀書;三是沒有以生為本,沒有真正做到教師的教最終目的是為了學生的學,也就是“教是為了不教”。
三、對寫字教學認識不到位。
《課標實施綱要》明確指出“識字寫字是小學低中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標誌,缺少或顯得不足就一定不是好課”。雖然在這次調研中發現教師們對識字寫字教學有了重視,但是仍然不能否認,當前我們低年級的課堂教學仍然普遍地存在著蜻蜓點水式的處理識字寫字的情況,尤其對寫字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往往把教師指導寫字、學生練字的環節擠佔,有的甚至下課鈴聲響起才進入寫字指導環節,因而造成識字不紮實,寫字不落實。
比如,教室裡沒有一塊有固定的習字田字格的黑板,教師都是用粉筆在黑板上現畫了一兩個田字格,用來指導寫字,有的教師甚至不用田字格指導寫字。檢查學生課本後面的“我會寫”一欄,發現學生描紅也罷,仿寫也罷,龍飛鳳舞,把字正確擺放在田字格里的少之又少,部分字寫出田字格外,部分字擠佔別的.格等等,更不用談筆畫書寫的規範性了。
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師們對識字寫字的教學認識不到位,把寫字教學看作是可有可無的教學環節。
思考與建議:
一、學習課標,把好課堂教學的脈。
認真學習新課標,瞭解本年段的教學要求十分重要!只有把好課標,才能把好課堂教學的脈。不管是低年段還是中年段,一堂課乃至一篇文章,定位要準確,低年段聽說讀寫是主要的,而最重要的還要落實在讀書、識字上面。老師們不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那麼,教師在課前鑽研教材、吃透教材、科學、藝術地處理教材至關重要。
二、關注學生,抓住課堂教學的根。
只有以生為本,才會使我們的課堂效率最大,才是真正抓牢了課堂教學的根。衡量一節課的教學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學時間,即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對學生學習知識、形式能力和提高認識真正起作用的時間。小學生每堂課僅40分鐘,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千方百計地提高這40分鐘的利用率。教師要精心設計學案,合理安排學生的學習實踐時間。在教學中,要努力做到巧問、精講,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聽說讀寫。也就是要將教師傳授知識的時間,師生雙向交流的時間(提問、討論、聽寫)以及學生實踐(作題、操作等)的時間三者恰當地分配好,並讓它們既相對獨立又互相滲透。可將三者時間的比例大致分為15:15:10,這樣分配教學時間,有利於提高40分鐘的教學效率。
三、重視寫字,練出課堂教學的實。
低中年段的語文課,都必須把識字寫字教學放在重要的位置,紮紮實實地練字,為學生的一生學習奠基。不同年級識字寫字的要求不同,教師要積極創設各種識字環境,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擴大識字量,培植學生的識字樂趣,為學生的提早閱讀做好準備。對於寫字,我們要求教師每一堂課必須安排學生寫字,量要少一點,但必須做到寫字姿勢正確,把字寫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