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小學語文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論文
【摘要】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準確地理解教材,駕馭教材。對教材內容的呈現進行精心設計和加工,透過教學實踐,體現數學豐富的內容,體現思維過程和思想方法。教師要有正確掌握每篇課文內容的能力;要有適當地補充教材的能力;要對對課文進行擴寫、縮寫和改寫的能力;對教材內容進行教育加工的能力等四種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師 駕馭教材 四種能力
正確地理解教材、熟練地駕馭教材是教學的基本能力,課堂教學是落實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主渠道、主陣地,而教材是承載人類文化資訊的載體,是教師向學生傳遞人類文化的工具,是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的媒體。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準確地理解教材,駕馭教材。這是因為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教科書不同於一般參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課外讀物,它是按照學科系統性結合兒童認知規律,以簡練的語言呈現數學知識的。知識結構雖存在,但思維過程被壓縮,學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維的結果,看不到思維活動的過程,思想、方法更是難以體現。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的呈現進行精心設計和加工,透過教學實踐,體現數學豐富的內容,體現思維過程和思想方法。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書本上看得見的思維結果,讓他們參與那些課本上看不見的思維活動過程顯得更為重要。
1.正確掌握每篇課文內容的能力
教材是根據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和具體要求編寫的,它是對學生進行語文基本知識教育、提高學生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的主要依據和憑藉。因此,教師必須吃透和準確地把握每一篇課文和每一個單元的教材。小學語文的基本構成部分不外乎語文基礎知識、閱讀技巧、聽說能力、寫作能力和課外讀寫等。作為一個語文教師,要從整體上了解和把握這些知識點,能對每篇課文中的字、詞、句、段逐一鑽研、反覆推敲、切實弄懂、弄清、弄通課文中的語言文字知識及相應的技能,準確合理地確定其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並能設計出切實可行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關鍵的實施方案。能深入挖掘、體驗課文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做到科學、準確地掌握,能結合語言文字的訓練發揮它們的思想教育功能。
2.適當地補充教材的能力
教師只有具備了豐富的、充足的材料,才能深刻地理解課文及作者的寫作意圖,以提高駕馭教材的能力。因而教師要在課堂教學的同時,注意收集各方面的資料,以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不能侷限於語文方面,還要拓展到其他方面,如天文、地理、歷史、時事政治等都可作為教學內容的佐料。這樣在教學時才能信手拈來,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側面為教師的教學中心補充了新鮮血液。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需要有一桶水,即此意。但是,僅僅有了材料,並不說明教師已具備了講授教材的能力,而是要把這些材料為己所用,要合理地裁剪這些材料,恰如其分地穿在學生身上,這樣才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同時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3.對課文進行擴寫、縮寫和改寫的能力
能從文章中提取主要資訊,進行縮寫;能根據文章的內在聯絡和自己的合理想象,進行擴寫、續寫。能把握作者的思路,寫作手法及其特點,並能按照作者的思路和表現手法進行擴寫、縮寫和改寫,能夠達到融會貫通地理解課文,居高臨下地駕馭課文,深入淺出地重組課文,創造性地再現課文,教師在課堂上如果能夠親自去對課文內容進行擴寫、縮寫和改寫,就能完全地把握了全文的主旨,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做到一目瞭然,胸有成竹,課堂教學才能做到遊刃有餘。
4.對教材內容進行教育加工的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儘管在編排時充分考慮教學的需要,使其在宏觀方面和微觀方面對學生都有一定教育功能,但是這種具有的教學功能不一定都能適合所有的教學班級,教材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隨著教材功能的轉變,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加工處理,現在已成為一種趨勢。對教材的再加工處理應做到一是瞭解學生基本情況,並以此作為教學設計的基本出發點;二是對教材提供的基本情境進行再審視,明確情境的優勢與不足。情境設計較好的,我們應考慮如何發揮其作用;情境設計不好的,我們需要探索如何彌補、完善,甚至更新相應的情境;三是對教材的設計思路、表達方式、結論等進行多角度分析,以便為學生多樣的思考和表述創造寬鬆的空間,提供必要的指導;四是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時,要注意避免簡單地以學生熟知或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觸到的內容來替換學生陌生的、日常生活中難以接觸到的內容。我們要科學地分析課程內容的價值,對那些學生雖然感到陌生但對其發展有重要意義的內容,應思考採取什麼策略實施教學。透過教育加工後的教學內容的邏輯結構既要與原教材的邏輯性結構具有同一性,又要與具體的教學班級的小學生的認知結構在方向和水平等方面具有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