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來兮辭》教學實錄
師:請大家把書翻到104頁。上星期我要求大家對照課文的註解將全文仔細地讀兩遍,劃記好弄不懂的字詞句,以便今天上課時提出來,下面哪位同學先說說自己的不懂之處?
(無人應答)
師:沒有同學舉手提問,就意味著都讀懂了,那我就檢查一下。陳華,我想請你將“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翻譯一遍。
生:認識到誤入歧途沒有多遠,感覺今天是這樣而昨天不是。
師:請坐。前面的翻譯比較準確,後面一句有點問題。“覺今是而昨非”的意思是察覺到今天的做法是正確的而以前的做法是錯誤的。我們看前面,作者說自己今天回去,是辭官回去,所以說今天做法正確是指回家歸隱是正確的,以前出去做官是錯誤的。
師:張玲,我想請你翻譯“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
生(較吃力):既然……既然幽深曲折的樣子……尋找山谷,也就曲折的經過小丘。
(該生翻譯比較吃力,中間停頓了好一陣子)
師:請坐。翻譯比較勉強,對照書上的翻譯,要靈活處理。我們一起看,這裡的“既”“亦”是連詞,“既去探尋幽深曲折的山谷,有經過了崎嶇的山丘”。看來大家對課文上沒有詳細註解的句子還是不太會翻譯。以後一定要把課文的註釋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好,下面我想請大家把全文齊讀一遍。歸去來兮,預備起!
(生讀)
師:恩,讀完了。但是我總感覺大家讀得少了點味道,我們讀詩詞文章的時候要讀出自己,要從作者的文章中找到共鳴,只有找到共鳴了,才能更好地理解詩歌文章的情感,才能明白作者要表達的`情思。這回我想請大家當回老師,我來當回學生。大家聽聽我是怎麼讀的,你認為我哪些地方讀得不好,不到位,大家可以指出來。
(生點頭贊同,興奮。師讀,讀完後學生鼓掌)
師:哎,不能只鼓掌啊,要提意見啊。
(生笑)
生:我覺得“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要讀得更恬淡些,因為我覺得作者此時心情是平靜的。
生:“乃瞻衡宇……有酒盈樽”應該讀得節奏更快些,此時作者回家心情是急迫的,要體現他回家的高興心情。
生:首句“歸去來兮”聲音不應太高,應稍低一點。
生:“田園將蕪胡不歸”要讀得更有變化,“田園將蕪”聲音要高些,“胡不歸”要降下去。
(師要求生讀,生說讀不好,師又照生的說法讀了一遍,眾生笑,鼓掌)
生:“既自以心為形役,悉惆悵而獨悲”,要將“獨”字讀得重一點,體現作者個人感受。
生:“懷良辰以孤往”到結尾,應該平和一點,此時作者上平穩的心情,怡然自得的心情,而你卻讀得太重了。
……
(學生一口氣指出不下十處不妥之處,我有的表示接受,有的不置可否)
師:剛才大家指出了我的不足,看來大家對文章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認識了,我想請大家再大聲的自由的將本文朗讀一遍,注意讀出感情。
(生大聲朗讀,有的搖頭晃腦,非常投入)
師:停下來,基本上大家又讀了一遍,剛才我說了讀文章要讀出自己,要找到共鳴,文章中哪些句子引起了你的感觸,就是共鳴,有了共鳴,才能更深入的體會文章的內涵,不管你的感觸是什麼,只要能引起感觸就是好的。哪位同學說說體會?
生:“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引起了我的共鳴。有時候一個人太自高自大,一旦從高處跌下來,將是致命的。那時後悔都來不及。(該生曾經中考受挫)
師:你由這句話想到了自己的經歷,從而想到為人處世的道理,不錯!
生:“悅親戚之情話……泉涓涓而始流”引起了我的共鳴。我來自農村,很喜歡農村的景象,尤其春天的時候,萬物復甦,到處散發著春意盎然的氣息。……
生:我很欣賞“舟遙遙以輕樣,風飄飄而吹衣”這句話,感覺非常飄逸。
生:“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引起了我的共鳴。在當時作者不同流合汙,寧願歸隱,我覺得他有神仙風範。
師:哦。你很欣賞他的這種風範,是吧?(生點頭)我希望你以後也像他那樣有仙風道骨。
(生笑)
生:“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引起了我的共鳴。小時侯住平房,經常可以在家門前散散步,看日出、夕陽,可是後來住進了樓房,人們都用防盜門關著,沒有了以前那樣悠閒了。(她還說了對“門雖設而常關”句不太理解的地方,我也回答了,可惜不太記得中間過程了)
生:“乃瞻衡宇……稚子候門”特別引起了我的共鳴。我是寄宿生,一到週末,回家時的心情和陶淵明此時的心情一模一樣,只想快點到家……
生:“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引起了我的共鳴。那天我從南郊公園走到新中路口(其他學生驚訝,有很遠),看見立交橋下很多樹上發了芽,不是黃色,也不是深綠色,而是一種油油的綠,感覺特別舒心,特別……(有點形容不出)
師:哦,你覺得那種綠像流水一樣流入你的心裡去了,是吧?
生:對!就是那種感覺,那天又下著細雨,在雨中欣賞,感覺特別美。
師:聽你這麼說,我都心動了,哪天我去試試。
(生笑)
(還有很多學生髮言,不太記得了)
(學生一直講到下課鈴響)
師:因為時間原因,我們暫且說到這兒,請同學們回去在仔細品位,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到底表達了他一種什麼樣的情感,是悲傷還是愉快,還是兩者皆有?好,下課!
自評:這節課是借鑑了李鎮西老師的上法,先開始在自己班上(105班),設計不夠成熟,感覺並不好,後來在103班上,重新構思了一下,上成上面那樣,自我感覺比較好。當時有一師大畢業生聽課,課後她對別的老師說從來沒聽過這樣的課。我最關心的是學生的反映,下課後因為有其它事情就沒問學生,恰好那天下午教育處抽一些學生談師生關係,恰好有103班的學生,後來教育處主任對我說,103班一學生說,今天潘老師上了一堂好課,簡直太好了,你知道他怎麼上嗎?以前從來是學生讀文章,學生回答問題,然後老師評價學生,今天他要我們當老師,評價他,真是太好了。得到學生肯定我就放心了。當然這堂課還有很多地方不完善,以後要努力做得更好。昨天(3月2日)又上了一課時,完全放開,要學生探討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情感,學生形成了辯論,有認為喜大於悲的,有認為悲大於喜的,各有道理,一直辯論到下課,還沒分出高低,我最後說,過程大於結果,究竟是怎樣的,希望他們課後再去研究,沒有公佈我的觀點。可惜,我還沒有更先進的裝置,不然把那堂課錄下來,發上來,可能更有看頭。
希望老師們對我這堂課再提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