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音樂心理學的發展比較論文
一、什麼叫音樂心理學
音樂心理學最早是由美國依阿華大學的Carl Emil Seashore在 1897年提出的,他因此被後來的學者們稱為“音樂心理學之父”。在Carl Emil Seashore 主持工作期間,依阿華大學建立了自己的心理實驗室,並從此成為實驗音樂心理學的著名發祥地。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和完善,音樂心理學現在已成發展成為歐美髮達國家高等教育中音樂相關專業的核心學科。隨著音樂學和社會心理學的緊密結合,出現了音樂教育學、音樂治療學等音樂專業學科。
音樂心理學作為一門以心理學視角分析人類在音樂思維、活動以及行為等方面的心理表現和精神狀態的分支學科,採用的是心理學相關理論、工具或手段,針對人類個體所從事的音樂行為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音樂心理學重視觀察人類個體在參與的音樂活動中所表現或體驗的情感、知覺、舉止、記憶、學習以及複雜的表現狀態。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音樂帶給人們的情感體驗、行為誘導以及心理塑造等也在發生不斷的變化,現代通訊技術以及大眾傳媒介質的快速發展和應用推廣使得人們到處可以觸及不同音樂鑑賞和視聽器材,生活和工作中隨時充斥著大量美妙而豐富多彩的音樂,無形中在影響著人們的心理、行為甚至是生理狀態。
二、中西方音樂心理學發展的比較
無論是中國的音樂心理學還是西方的音樂心理學,都具有開端早的特點,並且在時間上比較相近,西方只是略微晚些。當西方正式建立音樂心理學學科時,而中國音樂心理學的發展正處於從春秋戰國時期到19世紀末的孕育期,還尚屬哲學範疇,仍缺乏獨立的學科品格。
透過以上對中國音樂心理學和西方音樂心理學起源和發展的梳理,我們發現早期中國音樂心理學的發展有其自身的特點,並不依賴西方的理性科學。 首先,在起源上,作為四大文明的發源地,中國的音樂心理學思想的開端甚至遠於西方一二百年,遠及公元前七八世紀的春秋戰國時期,而西方起源於公元前六世紀。其次,中西方音樂心理學研究的內容都比較豐富,涉及範圍比較廣泛。從事音樂心理學探索的人出現在各個層次。但是,在內容的細分上有了中西方文化差異的體現,雖然在對待情感、審美、音樂欣賞的作用等方面中西方偏於一致,但在西方的音樂心理研究中有對音樂心理從物理或數學方面的探討,更偏重於理性和實踐。再次,在研究方法上中西文化古代都使用了觀察和內省。雖然研究方法一樣,但是由於文化的差異,在研究方法的使用上,東方注重感受,西方注重理性,因此在研究方向和層次上產生了不同。
從早期的發展來看,我國的音樂心理學自有其體系,主要特點是在漫長的古代受文化傳承的影響,音樂心理學的研究比較散漫不成體系,研究方法始終以內省為主。這也和中國幾千年的教育方式——私塾有關係。維持了漫長的二千年的傳承方式後,十九世紀中期隨著國門的開放,中國的思想界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中國的音樂心理學是在西方心理學界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開始成長起來,並逐步 形成學科體系。兩千年來中國古人在音樂心理學上的探討開始只是用來作為追根逆源的論據,但是,並不代表這份資源可以被忽視,中國音樂心理學的發展必須隨著西方音樂心理學的發展亦步亦趨。吸取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發展中國自身的音樂心理學,建立起中國自身的音樂心理學體系是目前心理學研究中最迫切的任務。
總之,回顧近現代中國音樂心理學的發展,近現代的中國音樂心理學已經逐漸在西方音樂心理學研究的基礎上形成嚴謹的學科研究體系,參與研究的人員隊伍逐漸壯大。透過我們對中國音樂心理學發展的分析與研究,可以看出將來的中國音樂心理學發展應該注重中國文化與西方理念的結合,整理中國古代音樂心理學成果中的音樂心理學思想使之內容更加理性化,學科化,使中國的音樂心理學發展走上一條具有中國傳統思想特色的學科研究道路。
參考文獻
[1] 蔡黎曼、黃虹.《西方音樂心理學研究方法對我國音樂心理學研究的啟示》[J].中國音樂.2007(02)
[2] 張丹.《淺談音樂心理學研究的歷史和現狀分析》[J].戲劇之家.2014(02)
於欣(1994-),女,聊城大學音樂學院16級研究生,專業為音樂,研究方向為聲樂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