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化教育手段在中小學教育中的運用意義論文
電化教育在今天迎來了高速的發展,透過電化教育的手段在中小學教育中的運用,為中小學教育的教學方式的改革和創新打開了一片新的天地,因此在以後的教學發展中電化教育也將成為教育發展的趨勢。
電化教育是教育體系的一部分,因此它的目的仍是要實施教育,電教部門和學校電教工作者要為普及電教而提供電教資料,編寫電教教材,他們的工作仍然是教學,只有懂得教學具備教學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教學工作者才能真正做好電化教育。實踐證明,好的電化教育,能夠對中小學的教學成績有顯著的幫助。
一、電化教育改變了傳統教學環境,提高了學生的求知慾
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的形式就是透過教師的言傳身教,為了使學生更加有興趣,更能夠投入,教師必須使自己的語言更具有鼓動性、幽默性或者加入一定的肢體動作。但是這種外部的刺激具有瞬時性,只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效果,同時還存在審美疲勞的弊端。加之,這與教師的性格、環境、語言表達具有較大的關聯性,遇到表情嚴肅、性格內向的教師就很難達到預期的目標。單一的表情、較少的肢體語言、單調的語調就很難能夠形成輕鬆和諧的課堂氛圍,長此以往就會使學生產生厭倦牴觸情緒,從而嚴重影響教學效果。布魯納是美國的一位教育學家,他曾表示: "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的材料的興趣。"由此可以說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現代化電化教育就是應用計算機的多媒體,藉由它的生動、形象、直觀,集中了視覺聽覺,透過靈活多變的視聽效果來改善教學的新型教學方式。藉助計算機多媒體的效果可以很好地表達出平時語言難以表達的思維,從而達到比傳統教學更方便高效的效果。
二、電化教學發掘學生的思維
創造思維是相對傳統的思維上進一步發展起來的,就像藝術與生活的關係"藝術來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創造思維具有傳統思維卻又高於一般思維。創造思維也來源於生活,瞭解的越多思維越發散,越能夠產生創造思維,但中小學的學生大都僅限於學校的生活,因此思維侷限性大。對於中小學學生來說課堂就是激發他們創造性思維的唯一場所,教師想要學生具有極佳的創造性思維就需要豐富的課堂教學素材。那麼教師的教學就不能僅僅侷限於一本教材,因此電化教育就是最有效的教學手段。透過教材和多媒體電化教學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誘發他們產生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發散思維產生創造思維,最終提高教學質量、學生綜合素質,開拓視野。
三、提高了教師的資訊素質和教育的實時性
資訊素質代表了兩個方面即計算機素質和網路素質,計算機素質主要表現為熟練地操作電腦,熟悉電腦系統解決常見問題、應用文字編輯軟體、靈活運用各種軟體解決教學問題、能夠製作和編輯處理需要使用的圖片、簡報製作使用等各項在教學中需要使用的各項關於電腦的基本能力;網路素質則包含收發電子資訊、網頁瀏覽查詢、資訊查詢收集、軟體下載等基本網際網路素質。上海師範大學黎教授在出版的《基於現代教育技術的資訊教育》一書中,透過下面的語言來定義什麼是資訊素質,黎教授的表述如下: 資訊獲取、加工等能力可以簡稱為"資訊能力",透過資訊教育使學生將這些能力內化為自身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從而形成影響人一生的品質。透過這段表述,我們能夠對資訊素質有所瞭解,也能夠判定什麼才是所謂的資訊素質。
電化教育就是透過連線的網際網路來形成一個三維的、空間的教育體系,藉助網際網路強大的資訊化來達到充實課堂使得課堂能夠與時俱進,時刻獲得最新資訊、最新動向,從而遠離"閉關修煉"的教育困境。這樣既可以增強了教師自身的資訊素質培養,也能夠樹立學生對資訊化的觀念,增強學科教育的實時性,避免教育與社會的脫節。
四、提高了學生主體作用,有助於學生自己解決問題
傳統教學中是以教師為教學中心,教師發揮主體作用而忽略了學生的`自主性。電教化則相對平衡了二者在教與學的作用,將講述和吸收轉換為互動式的課堂。將計算機的圖、文、動畫結合,形成螢幕內、螢幕外教師、學生多方面的互動,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一起觀看,一起分析比較,一起提出問題,一起解答問題,從而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在此過程中教師就是引導的作用,轉變了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式課堂,形成了以課堂為中心學生為主體的創新課堂。
同時資訊化的今天,合理、正確、高效地使用現代化電化教學,精心設計的教學方法和方式、不同的教學模組和形式,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而設計的個性化教學,突出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作用。學生除了能夠在老師固定的模式下學習,還能夠利用網際網路的豐富資源自行學習,從而形成師生之間雙向的資訊傳輸,加強資訊的溝通,形成知識的多向網路,形成教師與學生的學習共同體。
五、結論
運用現代資訊和計算機技術和創新的課堂形式,結合傳統教育和電化教育,優勢互補,形成全新的課堂文化。在現代化的整合型的教學模式體現了傳統教學與現代技術、創新思維與能力培養完美融合的新課堂。新的課堂具有更多的創新意識和民主意識,傳統的師生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變成了組織者和引導者; 傳統的課堂中心發生了轉換,教師為中心變成了課程內容為中心; 傳統師生關係發生變化,師授生學的關係變為了教師與學生的學習共同體。同時教材也不再是不變式的標準教材而是求知型的探索式的新教材。這樣形成了新的和諧的教學氛圍,同時為教學注入了新鮮的活力,有利於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和學習積極性。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為目的的教育,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資訊科技能夠很好地達成以上要求為學生提供創新空間和條件,電化教育是構建創新學習環境的技術支援,因此需要體會它與傳統教育各自的優缺點,將兩者有機的相結合從而達到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振紅。 中小學電教。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2]顧明遠。 中國教育的文化基礎[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南國農,李運林,祝智庭。 資訊化教育概論[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