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香文化是中國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的閱讀題及答案
試題內容: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3題。
中國香文化是中國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之一。它的起源甚早,據考古學家的考證,甚至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古人就以燃燒木柴和其他祭品的方式來祭祀天地諸神。近幾十年考古發現的各類文物(如陶燻爐)表明,早在四五千年前,古人就已經使用香品了。作為活化石的殷商甲骨文,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經有了“柴”字,意為“手持燃燒的祭禮”,堪稱祭祀用香的形象註解。
春秋戰國時,由於地域所限,中土氣候溫涼,不太適宜香料植物的生長,所用香木香草的種類尚不如後世豐富,但對香木香草的使用方法已有很多,有燻燒(如蕙草、艾蒿),佩帶(香囊、香花香草)、煮湯(澤蘭)、熬膏(蘭膏)、入酒等方法。在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不乏記述採掇香藥香草的歌謠,如“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我國第一部醫學典籍《黃帝內經》,總結了我國人民與疾病長期鬥爭的醫療經驗,其中就提出了艾灸、燻燎等治病方法。
人們對香木香草不僅取之用之,而且歌之詠之,託之寓之。《尚書》有“至治馨香,感於神明”之語,《孔子家語﹒六本》說:“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在偉大詩人屈原的《離騷》、《九歌》等名篇中,他用香草來歌頌忠賢,以蕕草來痛斥奸邪,我們可以從中瞭解戰國時期香文化的一些梗概。
秦漢時期,封建社會的鞏固,華夏大地的大統一,特別是漢朝張騫通西域後,絲綢之路的開通,使中外文化出現了空前的大交融。當時東南亞、南亞和歐洲等地的各種香料開始傳入我國,豐富了我國的香料種類,推動了香文化的發展。班固給其弟班超的書信中有“竇侍中令載雜絲七百尺,市月氏馬、蘇合香”等語句,可見當時香料是絲綢之路中外貿易的主要商品之一。
《漢官曲制》還規定,“尚書郎懷香握蘭,趨走丹墀”,“含雞舌香伏奏事”。宮廷內,薰香、佩香、浴香等更是尋常。1972年我國考古學界在長沙市東郊發掘了馬王堆漢墓,在一號漢墓出土的文物中,發現了燻囊、絹袋、繡花枕和燻爐等物品,其中都裝有藥物。這些藥物經研究鑑定為辛夷、桂、花椒等香藥。
宋代,香文化達到了全盛時期。由於中藥成藥的廣泛流傳,香療法的普及,以及佛教、道教的盛行(都用焚香來禮佛敬神),香藥的用藥數量大幅度增加。公元971年,宋朝專置市舶司於廣州,專管對外貿易,當時香藥居進口貨物首位。於是,出現了專事海外運輸貿易香藥的“香舶”。宋朝的稅收,僅僅市舶司香藥稅率收入一項,從宋初的1600餘萬,至南宋淳熙末增至6000餘萬,成為南宋朝廷的主要財政收入之一。
唐宋時期“香”受到文人的高度推崇,讀書以香為友,獨處以香為伴,衣物必以香薰,被褥必以香暖;公堂之上以香飾其莊嚴,松閣之下以香展其儒雅;調絃撫琴,以清香一炷佐其心志,導其韻致;品茗論道、書畫會友無不以香為聚。生活上,書中置芸香草避蟲而有“書香”,以麝香、丁香入墨而有“墨香”,以沉香樹皮作紙而有“香紙”,凡此種種,舉不勝舉。
(摘編自《中國香文化概述》)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新石器時代,古人透過燃燒木柴等祭品來祭祀天地諸神的形式,可以看作是香文化的起源。
B.春秋時期,香木香草的種類雖然不夠豐富,但人們發明了許多使用方法,在《詩經》中就有相關的記載。
C.《黃帝內經》是我國最早的醫學典籍,書中提出了艾灸、燻燎等治病方法,體現了古人使用香藥香草的智慧。
D.文人偏愛香木香草,歌之詠之,託之寓之,屈原就曾在《離騷》《九歌》等作品中借香草來謳歌忠賢。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秦漢時期,政治局面的穩定,絲綢之路的開通,為香文化的進一步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B.《漢官曲制》規定,向皇帝奏事的尚書郎事先要用香薰衣,奏事時還要口含香料。
C.絲綢之路開通以後,東南亞、歐洲等地的香料開始傳入我國,香藥成為當時中外貿易的重要商品。
D.馬王堆漢墓出土了一些裝有香藥的燻囊、燻爐等物品,說明薰香風習在民間已較為普遍。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宋代,中藥成藥的廣泛流傳、香療法的普及、宗教用香等因素使得香藥用藥數量大幅度增加。
B.宋朝出現了專事海外運輸貿易香藥的“香舶”,促進了香藥的進口,使香藥成為主要進口貨物。
C.唐宋時期,“香”已經滲入到文人的生活中,其不僅是芳香之物,更能啟迪性靈,濡養身心。
D.香文化萌芽於石器時代,成長於春秋,發展於漢,鼎盛於宋,伴隨著民族的發展,是留給後人的一筆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
試題答案:
1.B【《詩經》記載的是人們採掇香藥香草的歌謠,不是香藥香草的使用方法。】
2.D【“民間”之說,推論依據不足。只能說“上層社會”。】
3.B【因為香藥是宋代進口的主要貨物,才出現了專事海外運輸貿易香藥的“香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