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元素在知覺現象場的影響論文
摘要:本文透過對電影中的知覺現象場的研究,將視覺、聽覺、深度等電影元素進行知覺現象分析。研究發現,各種知覺元素相互配合協調,能夠使得觀眾的知覺連貫性增強,而這一連貫性則保證了電影放映過程中知覺現象場的完整性。越完整的知覺現象場,越能夠帶給觀眾深度的沉浸體驗,這一研究結果對未來電影元素的準確運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本文還提出了,未來電影製作人在對於電影知覺現象場與真實知覺現象場之間的平衡協調,以及深度沉浸之後的虛擬感官脫離恢復,也是值得進一步研究探討的。
關鍵詞:電影元素;知覺現象場;知覺連貫性
一、電影知覺現象場概述
電影作為一種技術與藝術的共生產品,在誕生之初就有其獨特的視聽語言和觀感性質。觀眾在觀看電影的過程中,人體感官隨著電影內容的展開得到充分調動,從而進入一個由電影模擬營造出的知覺現象場。
(一)知覺現象學在電影領域中的概念
梅洛龐蒂的現象學理論直接受到了胡塞爾現象學理論的影響。在其著作《知覺現象學》中,梅洛龐蒂―試圖直接描述我們的體驗之所是,不考慮體驗的心理起源,不考慮學者、歷史學家和社會學家可能給出的關於體驗的因果解釋‖[1]。梅洛龐蒂將人的身體作為感知世界的基礎介質,並提出了運用感官知覺去解釋現象的哲學。在他看來,人的生存空間是客觀存在的,對於空間來說,人也是客觀存在物。然而,人的存在意義並不是只是兩個客觀物體的簡單相加,只有人調動自己的感官知覺,透過身體融入意向性,才能表達存在的意義,構成一個完整的現象場。在電影領域中,對於觀看電影的觀眾來說,電影所表達的意義不僅僅是對描述性質的資訊進行輸出,而是透過調動身體知覺,使得感官得到充實的一種高度的知覺體驗。在這個知覺現象場中,視聽語言之間的相互作用配合,使得視聽體驗遠遠高於視覺和聽覺感知的簡單相加。眾多電影元素集合成的一個龐大的虛擬知覺空間,給觀眾造成了強大的感官衝擊,可以說,當觀眾在觀看電影時,就會置身於一個高度模擬模擬的―知覺現象場‖中。
(二)電影知覺現象場的探討意義
杜威認為,審美的敵人不是實踐,也不是理智。它們是單調;目的不明而導致的懈怠;屈從於實踐和理智行為中的慣例[2]。一個電影知覺現象場的構成,是由電影元素共同作用產生的。在目前電影市場中,一部電影是否能夠給予觀眾足夠高的代入感和情感上的共鳴,是評判這部電影質量最重要的標準之一。情感共鳴的產生需要時代與文化的共同作用,而這裡所說的代入感,就是指電影所營造出的知覺現象場的沉浸體驗。知覺現象場的營造,基於生理知覺、習得性聯覺以及心理情感的共同作用。知覺現象場正是電影中,外在視聽語言的運用,內在故事核心表達的一個完整體現。可以說,藉助知覺現象學理論分析,有利於影視工作者更好地把握電影領域未來的推進發展。
二、電影知覺場的發展分析
電影是一種利用視覺暫留原理,將靜態畫面疊加播放形成動態影像的技術產物。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電影元素逐漸從黑白到彩色、從膠片到數碼、從二維到三維,知覺資訊得到了不斷的疊加與提升。這種知覺資訊的提升使得電影中的知覺現象場正逐漸分化為兩個極端,一種是極度真實的高模擬現象場,另一種是極度虛假的.幻境現象場。
(一)知覺現象場的單一到複合
1872年無聲電影誕生,這種模擬視覺知覺的技術從此正式進入到人類的社會生活中。到20世紀20年代末,有聲電影誕生,電影從單一的視覺知覺變為了視覺與聽覺共同作用的知覺場。隨著1953年膠片3D電影誕生,1985年第一家4D電影院開張,2009年數字3D電影面世,電影所營造的知覺現象場逐漸從單一知覺體驗變為複合知覺體驗。電影調動的人體知覺元素增多,產生的效果並不是簡單的疊加。在電影中,視覺改變了聽覺,聽覺也改變了視覺,在二者化合作用的基礎上能夠產生一種新的―質‖[3]。電影知覺場正逐漸變得高度擬真,這一現象在數字電影,特別是數字3D電影誕生之後更為突出。
(二)電影知覺元素的演變趨勢
觀眾在觀看電影時,是一種被動狀態,這種狀態來源於電影的單向知覺傳達。高度模擬模擬的視聽語言以及深度資訊,透過一個發光屏幕進行傳遞,沒有了人體知覺的參與,這些資訊都是毫無意義的。―單向性‖是電影知覺不同於現實知覺的重要特徵,它使觀眾保持在一個固定的地點不動,始終處於低動能、高知覺的狀態,從而能夠製造完整的―現實幻覺‖[3]。這一特點也解釋了,為什麼觀眾在電影院中觀看時,感受到的電影知覺更為震撼。電影知覺元素與人體的感官體驗息息相關,大腦的知覺合成過程非常複雜,知覺能力和聯覺感知能力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人的知覺感官體驗,能夠在不斷的經驗積累和學習中得到提升和強化,並將各個知覺進行經驗聯動,因而,觀眾在觀看電影時的沉浸體驗就越來越深入。
三、電影元素對觀影沉浸體驗的影響
一部電影中,電影元素包括了色彩、線條、光影、視角、動態、剪輯手法等各個方面,而幾乎每一個電影元素都對應了一種知覺體驗。就電影知覺現象場的完整性方面來看,觀看電影時感官的知覺體驗是否連貫,直接影響到了觀眾對這部電影的沉浸體驗,也就影響到了觀眾與這部電影之間所建立的感官聯絡,對電影進行更一步深入的情感帶入,引起觀眾共鳴有著重要的影響。
(一)影響知覺連貫性的電影元素
就目前的電影市場來看,2D電影和3D電影覆蓋了整個院線電影的市場。在這其中,對觀眾知覺影響最為重要的是視覺、聽覺以及3D電影中的深度知覺。在視覺方面,畫面對比變化過於強烈,畫面跳躍式變化過於頻繁,會使得眼睛加重適應畫面環境的負擔。特別在一些有高飽和度以及快速切換鏡頭的片段中,視覺上的負擔極易造成由於心理反應滯後而造成極大的知覺錯亂。因此,一些強調知覺體驗的段落,常常會運用快節奏高飽和度的電影元素,而一些強調敘事內容的段落,則會大量運用長鏡頭和低飽和度的電影元素。在聽覺方面,電影中常常利用聲音完善和交代環境狀況。音樂對觀眾情緒的帶動是十分強烈的,一些視覺畫面無法表達的情緒氛圍,可以透過聽覺語言來營造。這一現象在驚悚電影中尤為突出,一個普通的視覺環境畫面可以透過聽覺元素的加入而將畫面賦予新的知覺意義。在視聽語言的共同配合下,知覺連貫方面的不足互相得到了彌補,即使在一些有突變狀況的片段中,依然能夠保證觀眾知覺始終保持在一個不間斷的知覺現象場當中。在3D電影中,深度資訊元素的加入使得深度感知不再僅停留在心理經驗的積累。與數字平面電影不同的是,3D電影透過對雙眼的生理功能進行了高度模擬,將深度資訊與視覺感官相疊加,延伸了視覺的維度。一些電影院運用了立體環聲技術,拓寬了聽覺感官的維度資訊。多種維度感知資訊使視聽語言的知覺作用效果翻倍展現出來。而由於目前3D電影的拍攝與放映技術還沒有成熟,一些畫面的3D電影視覺中心深度落差過大,同樣的運動鏡頭的運用由於深度資訊的加入,使得搖晃感過於強烈等等。由於深度知覺的不連貫,就容易導致人體產生心理落差和生理排斥反應,比如暈眩,噁心,視覺疲勞等等。總而言之,對知覺感官呼叫越多,電影的模擬知覺現象場就越趨向於真實感知,由此,對知覺連貫性的感官要求就越高。
(二)知覺連貫性對高度沉浸式體驗的影響
隨著電影技術的發展,不論是拍攝技術還是放映技術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觀眾的觀影沉浸體驗也越來越深入。在現實生活中,知覺體驗都是連貫的,當一些知覺發生突變時,身體會下意識的進入自我防禦狀態,從而能夠保護自身的安全。高新技術將觀眾引入一個極其逼真的―虛擬幻境‖中,感知高度沉浸式體驗。在這個―幻境‖中,觀眾知道熒幕上出現的人物環境人是虛假的,但是由於人們對真實世界的感知方式被高度模仿,在觀看電影的過程中,觀眾會不自覺的將電影內容當做真實存在的―新世界‖進行感知。由於―虛擬幻境‖存在的特殊性,電影知覺現象場的完整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對觀影的沉浸式要求越高,觀眾的知覺就越連貫,電影營造的知覺現象場也就越完整。電影對知覺現象場的這種高度模擬同時引起了廣泛的爭論和質疑。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學者本雅明就提出,電影將―人-環境‖的知覺模式轉變成了―人-機械-環境‖的知覺模式,電影對知覺現象場的模擬越真實,人要想接觸真實知覺現象場就越遙遠。在高度沉的浸體驗的環境下,觀眾在觀影結束之後需要剝離電影知覺現象場而重新融入現實,這個過程涉及的生理和心理變化也值得引起重視。
四、結語
觀眾在觀看電影時,透過調動自身的感官知覺,不自覺地進入了一個由視覺元素、聽覺元素、深度等電影元素構成的高模擬知覺現象場中。各種元素相互配合協調運用,使得觀眾的知覺連貫性增強,保證了電影知覺現象場的完整性。越完整的知覺現象場,越能夠帶給觀眾深度的沉浸體驗,這對電影元素變化的準確運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此以外,未來電影製作人在對於電影知覺現象場與真實知覺現象場之間的平衡協調,以及深度沉浸之後的虛擬感官脫離恢復,也是值得進一步研究探討的。
參考文獻:
[1](法)梅洛龐蒂,姜志輝譯.知覺現象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2](美)約翰杜威.高建平譯.藝術即經驗[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3]王文斌.數字3D時代的電影知覺——一種現象學的勘察[J].當代電影,2010(7):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