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課堂教學活動
課堂教學的效率,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教師採用的活動策略。根據教學目標創設一個良好的課堂活動環境是培養學生物理思維的關鍵。所謂活動環境,是指為了探索和掌握有意義的物理問題所提供的時間和空間以及具體活動的背景材料,而且包括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師生相互配合共同探討問題的活動氛圍。為此,我們既要在宏觀上把握好指導課堂活動的思想和原則,又要在微觀上科學操作課堂活動的控制環節。
一.指導課堂教學活動的理論思想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明,學生的知識形成過程是外來的資訊與學生原有知識和思維結構相互作用的過程;學生的物理能力是透過活動作為中介形成的;在活動中進行思考,在思考中進行活動是青少年的一個重要心理特徵。傳統的物理教學基本上是單向灌輸式的教學,忽略了學生主體的活動過程,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的地位,學受制於教,嚴重地阻礙了學生的思維發展。為了達到提高每一個學生的物理能力這一目標,就應該創設一個有利於實現教學目標的活動環境,透過多層次多方位的動態活動方式,努力揭示知識發生的過程和學生思維展開的層次,極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制定課堂活動的原則
1.學生主動參與的原則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對思維活動過程的展開,不能代替學生自己的思維活動。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實際水平和學生所能接受的活動方式出發,精心設計學生活動程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參與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認知結構、個性品質在參與中都得到發展。
2.個體活動和集體活動相結合的原則
物理課堂教學活動必須為不同水平的`學生提供各不相同的學習物理的機會。在制定活動策略時,要鼓勵個別化學習及同學間的相互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個體作用和"群體效應",創造一種個體和群體相互促進的活動氛圍。
3.具體與抽象相結合的原則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處在具體運算階段的青少年缺乏形式運算能力,要依靠具體的物件進行思考。#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制定活動策略,幫助學生學會內化,適應形式思維。透過直觀教具的演示、模型的操作、生活例項的對比等多種活動方式,揭示抽象概念中的某種狀態,某個橫斷面,並透過學生的個別活動來形成概念,提高思維的能力。
三.課堂教學活動的操作策略
課堂教學活動的操作策略,就是怎樣引導學生透過思維獲得物理概念的具體步驟。其中,活動內容的選擇,活動情景的創設,活動中的議論和活動後的小結是四個關鍵的操作環節。
1.活動內容的選擇和轉換
為了達到傳授知識,提高能力的教學目標,物理教師必須認真鑽研教材,並抓住教材加工的兩個環節:選擇和轉換。所謂選擇,一是要選擇教材中的關鍵內容,便於以點帶面,以線成串;二是要選擇能啟迪學生思維的良機。所謂轉換,就是把現成的教材轉換成既有教學內容又有活動步驟的"超文字"。
2.活動情景的創設
從靜止的平面教案到立體的課堂活動,首先應該把握好活動情景的超內創設這個控制環節。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們能在活動的起始階段多著筆墨,多動腦筋,往往能起到出奇制勝、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據教學目標創設優良的活動環境,是一門教學藝術。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遵循針對性、趣味性、創造性的創設原則,在瞭如下嘗試:
(1)設定懸念,構建迫切學習的活動情景
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實際上是以"疑"為紐帶的動態統一體系。以問題作為出發點,能激發學生的認知衝突,使學生產生迫切學習的心理,從而造成積極活動的課堂氣氛。
(2)設計實驗操作,構建手腦並用的活動情景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動作思維的操練直接制約著物理思維的發展。在進行抽象的物理概念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構建學生操作實驗的活動情景,並以學生操作獲得的結論為感性材料展開教學,形成一猜想--驗證的教學活動模式
(3)例項引發,構建學用結合的活動情景
(4)採用電教手段,構建多媒體的活動情景
現代科技的發展,為豐富教學活動的形式帶來了良好的契機。最佳化組合多種媒體,不但能夠展示活動內容的某些細節和動態變化過程,激發學生多種感官協調活動,而且可以節省活動的時間和拓寬活動的空間。在進行練習、總結等反饋活動時,可組織學生把答案寫在膠片上,用投影的發生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