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課堂教學活動中如何吸引聾幼兒的注意力
聾幼兒能否注意於課堂教學內容直接影響著學習的效果,而不能有效吸引聾幼兒的注意力又是聾兒康復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現象,課堂教學活動中如何吸引聾幼兒的注意力。我們認為,解決該問題應從下述幾方面著手:
一、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
教育實踐說明,如果聾幼兒對教師產生了反感、懼怕或牴觸情緒,就會使他們課上精力分散,消極畏縮,遲鈍笨拙;反之,在他們愛戴、尊敬的教師的課上,他們會精神飽滿、情緒積極、注意力易於集中。因此,吸引聾幼兒注意力首先要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係。
二、採用聾幼兒感興趣的教學方式與方法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聾幼兒年齡小,他們的學習往往從興趣出發,濃厚的興趣能引起他們主動探索和細心觀察。在這種主動求知的過程中,他們的注意力容易集中且思維積極。最使聾幼兒感興趣的教學方式莫過於遊戲。這是由於遊戲符合他們的心理特點、能使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情緒狀態下獲得知識的緣故。因此,課堂教學應與遊戲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體現寓教育於遊戲之中的聾幼兒康復教育原則,教育論文《課堂教學活動中如何吸引聾幼兒的注意力》。
教學方法的有趣多變能使聾幼兒注意持久。比如,同為擊鼓聽聲,若只採用教師擊、聾幼兒聽一種方式,他們的注意力很快就會分散,而變換為聾幼兒擊、教師聽,聾幼兒擊、聾幼兒聽,一人擊、一人聽,一人擊、兩人聽,兩人擊、一人聽甚至自己擊、自己聽等多種方式,則會使他們感到有趣,從而集中了注意力。
發現正確答案、獲得教師肯定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成功感足以引起聾幼兒對學習的興趣,從而將注意力集中於教學內容。因此,善於創造條件引導聾幼兒自己去發現,使他們不斷獲得新的成功,而不是單純追求表面的'、顯而易見的刺激是聾幼兒教師應該熟練掌握的技能。
波多野與稻桓(1973)認為,只要在學生的語言、概念、事實等之間產生不和諧,就會誘發學生對資訊的收集活動和探索性行為。這是由於“不和諧”使他們產生了興趣及認知好奇的緣故。國外有人將該理論應用於教育實踐,採用製造明顯“錯誤”的方法以吸引聾幼兒的注意力。比如,有意將“大馬”說成“大象”,將“耳朵”擺放在“鼻子”的位置上等等。實踐表明,在聾幼兒有能力發現“錯誤”的條件下,該方法的使用不僅可以有效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還有助於形成他們主動表達的意識。
三、要掌握“適中”的原則
研究表明,中等強度的刺激最利於聾幼兒在學習過程中集中注意力。教學內容應該是聾幼兒經過努力能夠掌握的,太易與太難都會使聾幼兒失去興趣,從而影響課上注意力。同理,教學內容過多或過少也不會引起他們充分注意。
新奇的刺激能引起聾幼兒的好奇與注意。但是,如果刺激過於新奇或突然呈現,往往在引起好奇心之前發生恐懼或迴避行為,或者引不出任何反應。此外,教師聲音過大、過小,教具使用過多、過少,甚至教室光線過強、過弱都會給聾幼兒注意的穩定性帶來不利影響。因此,教師必須掌握適中的原則,以有效吸引聾幼兒課上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