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樹》課堂實錄素材
?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上語文課嗎?
生:(幾乎是異口同聲)喜歡。
師:誰能說說你為什麼喜歡語文課?
生:語文能讓我們學到很多知識。
師:說得真好!知識可以使人變得豐富起來。
生:語文課上我們能夠認識很多字,認識了很多字就可以去看很多書,看了很多書就會有很多見識。
師:你的邏輯性很強,如果能夠注意語言簡練就更好了。
生: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所以我們應該喜歡學語文。
師:看的出來你是一個民族情結很重的孩子,我們國家這種燦爛的語言文化的確值得我們很好地繼承和發展,我很敬重你小小年紀就能夠有這樣的認識。
生:我喜歡語文是因為語文課上學習的每一篇文章都特別美。
師:是啊,應該說每一篇課文都承載著一份美好的感情,或者隱喻著一個很深刻的哲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樣一篇課文《給予樹》。
師:剛才我也注意到當我問大家是否喜歡上語文課的時候,有一個男同學沒有作聲,你能告訴我你是怎樣想的嗎?
(用鼓勵的眼神望著那個男孩。)
生:我覺得語文學起來挺麻煩的,而且很枯燥。比如學習每篇課文都是分段、概括段意、主要內容什麼的,好像學課文就是為了這個,沒有懸念感。(掌聲、笑聲)
師:首先我代表所有教語文的老師謝謝你中肯地批評。你所說的概括段意、主要內容等等,是一種語文能力,我想你是希望這種能力的訓練不那麼枯燥和機械。其實這也說明了你對老師上語文課提出的要求:那就是有情趣、不呆板。今天我們不妨一起來試一試。
點評:以學生談對語文學科的認識開始,可以瞭解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態度,同時透過學生的表達可以看出學習語文的程度,為下面順學而導做好準備。教師又能積極捕捉到學生反映出的資訊,進行正面的評價,透露出教師的為學生著想的教學思想。教師能夠關注到每一位學生,以平等的身份和學生進行交往,讓學生都能說真話,抒真情,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師:(板書課題:給予樹 並給前兩個字注音:jǐ yǔ )
“給”就是“給”(ɡěi)的意思;“予”在古文中讀二聲,是“我”的意思,在這裡讀“予(三聲)”,表示“給”的意思,它和給(jǐ)合起來還是表示這個意思。這樣的詞還有個名字,叫“並列式合成詞”。我們這一課當中有很多這樣的生字詞,請你自己讀一讀,找一找。
課件出示一些詞:
聖誕節、寬裕、試探、甜蜜、猜測、擁抱。
生:試探、甜蜜、擁抱這三個詞語屬於並列式合成詞。
師:你真不簡單,這麼快就記住了他們的名字。看看還有誰跟它們幾個是一家人?
生:“猜測”好像也是。
師:不是好像也是,它的確就是。“猜”是猜想,揣度;“測”也有這個意思。
生:“甜蜜”是嗎?
師:問得好。儘管你沒有說出肯定的答案,但是你在思考。“甜”是用來形容“蜜”的,這樣的詞語單有一個名字,以後我們會學到。
點評:教師解釋“給予”,以此為例讓學生找出文中類似的詞語,目的是培養學生對詞語的敏感,感受這類詞語的意義,不用解詞而學生已經明白了詞義。“並列式合成詞”這樣的概念還是不給學生為好,因為學生透過教師舉例,能夠隱約感受到一個詞中兩個字是相近的意思,然後再找這樣的詞語,透過自己嘗試,在以後的閱讀中肯定會注意到這類詞語。這個概念本身比較難理解,作為教師介紹還可以,作為知識點讓學生去記憶就沒有必要了。
師:“給予”這個詞語教會了我們一個新的知識,那麼,這篇題為《給予樹》的課文又能夠給予我們什麼呢?
(指名幾位學生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師:誰來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生:金吉婭去買聖誕禮物,卻給一個小女孩買了洋娃娃,媽媽知道後被感動了。
生:聖誕節快到了,金吉婭去買聖誕禮物,在援助中心看到一棵給予樹,她用媽媽給的錢為一個窮苦的小女孩買了一個洋娃娃,媽媽知道後很感動。
師:你們覺得他們兩個誰說得更好?為什麼?
生:我覺得第二個同學說得好!因為他在說的時候抓住了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還有事情的發生、發展還有結果。
師:你很會評價。說明你認真聽了他人的發言,而且聽的時候還在思考,這是很好的學習習慣。的確如這位同學所說,抓住時間、地點、人物,還有事情的發生、發展還有結果來說,事情就完整了,顯得很有條理。
點評:讓學生交流初讀感受,注意從整體把握課文,引導學生從關注文字整體開始閱讀。讓學生參與評價,學生的想法會在交流中產生碰撞,加深對文字的理解,在討論過程中教師用自己的評價滲透閱讀方法,達到了“指導在討論中”的目的。
師:剛才同學們說到金吉婭在援助中心看到一棵給予樹,這樣一棵樹上寄託了一個小女孩的願望。
板書:
一棵樹 一個願望
師:同學們還說到媽媽聽到這件事後很激動,那麼媽媽從始至終都是這樣一種感情嗎?(生搖頭)在這件事情中,媽媽的感情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請你默讀課文,把相關的語句畫下來,然後再讀一讀。
(學生默讀、標畫,然後自己練習朗讀。)
師:請你讀出表現媽媽情感變化的句子。
生:讓我擔心的是,家裡並不寬裕,我只攢了100美元,卻要由五個孩子分享,他們怎麼可能買到很多很好的禮物呢?
生:還有這樣一句:我有些生氣,她到底用這20美元做了什麼?
生:我激動地緊緊擁抱著金吉婭。這個聖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
師:幾位同學的合作使得我們的發現更為完整了。下面我們按照文章的順序先來看你們找到的這句話:
課件打出:
“我只攢了100美元,卻要由五個孩子分享,他們怎麼可能買到很多很好的禮物呢?”
師:我覺得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攢了100美元,要分給五個孩子,他們可能買不到很多很好的禮物”。你們認為我理解得準確嗎?
生:我覺得您理解得不對,“只攢了”說明她家不寬裕,攢這些錢很不容易。刪掉“只”這個字,表達得就不充分了。
師:僅僅一個字,你卻能夠從中讀懂它背後蘊藏著的潛臺詞,說明你很會讀書。
生:我發現您在理解時忽略了這個“卻”字,它在這裡表示轉折,更加強調了100美元真的是太少了。還有,媽媽說,怎麼可能買到很多很好的禮物呢?意思是說根本不可能買到。而您說“可能買不到”,意思是說也有可能買到。
師:你讀得特別認真,每個字都體會得很準確。媽媽說“要由五個孩子分享”,和“分給五個孩子”意思一樣嗎?
生:不一樣。如果是“分”,只是把錢分了,如果是“分享”就有分享快樂的意思。
師:是呀!媽媽由衷地希望能夠讓孩子們分享聖誕節的快樂,但是家裡並不寬裕。你能夠讀出媽媽的這份擔心嗎?
(生練習,教師指導)
點評:教師給學生自己閱讀、體驗、感悟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劃出“媽媽感情變化的句子”。劃出句子後,讓學生練習朗讀,在朗讀中體會媽媽的感情變化。彙報的時候,讓學生朗讀這些句子,給學生展示的機會。這些設計就是讓學生體會閱讀的方法,默讀感受,劃下重點句子,然後用朗讀體會人物情感,同時用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師出示改動過的句子,學生透過比較感受到“只”“卻”“怎麼可能”“分享”“”這些詞語背後的意思,從而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這種比較是教師在閱讀中引導作用的積極體現,教師並沒有透過問答的形式讓學生像猜謎語一樣去找答案,而是給學生一個學習情境,讓學生在這個學習情境中,自己比較、自己思考、自己感悟,得出自己的答案。語文學習的目標更為明確了,就是透過文字中語句來體會人物情感,透過詞句的.比對來感受作者寫作的獨特匠心。閱讀的方法已經蘊含在教師的引導中,學生以後閱讀的時候也會注意追索詞句,體會詞語背後隱含的意思,讀書會不斷深入,最終會實現自能讀書。
師:媽媽的擔心似乎是多餘的。當她帶孩子們到商場去購物時,孩子們都很高興。但是,回來的路上,我們卻發現媽媽很生氣,這又是為什麼呢?請你自己讀一讀下面的句子,
(投影打出剛才學生標畫的句子:透過塑膠口袋,我發現,她只買了一些棒棒糖──那種50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有些生氣,她到底用這20美元做了什麼?)
生讀。
師:我注意到你在讀的時候特別強調了“只”字和“到底”這個詞語,為什麼?
生:我覺得這樣才能夠讀出媽媽的生氣。因為她只買了棒棒糖,說明沒有其他的禮物了。即使媽媽給她的錢不多,也不能光買那麼多棒棒糖啊?
生:我覺得這裡面不光是生氣,還有媽媽的疑惑。媽媽想,她到底拿那些錢幹了什麼呀?怎麼也沒跟我說一聲呢?
師:這時,如果你是媽媽,你可能會想她用這20美元──
生:買自己喜歡的零食吃了。
生:禁不住誘惑,買了一些小畫片什麼的?
師:可是她的塑膠口袋裡只有棒棒糖啊?
生:也許怕媽媽說,藏在衣服裡了。(笑聲)
生:我想,她還可能沒捨得花這麼多,想留起來以後再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師:可是,作為媽媽,她多麼希望金吉婭能夠心裡想著兄弟姐妹,即便是家庭並不寬裕,也能夠把親情放在自己的心中啊!回到家中,不等媽媽問金吉婭,金吉婭就主動向媽媽講述了事情的經過,於是媽媽激動的擁抱了她。請你再次讀讀課文,找一找讓媽媽激動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生讀句子。)
(教師打出文字投影。)
媽媽,我拿著錢到處逛,本來想送給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禮物。後來,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給予’樹。樹上有許多卡片,其中一張是一個小女孩寫的。她一直盼望聖誕老人送給她一個穿著裙子的洋娃娃。於是,我取下卡片,買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禮品區。我的錢就……只夠買這些棒棒糖了。可是媽媽,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麼都沒有。
師:這位同學讀這段話的時候聲音並不大,而且速度還很慢,誰知道為什麼?
生:因為金吉婭心裡很難過。
師:她明明做了一件好事,為什麼還要難過呢?
生:因為媽媽當時還不知道她幹了什麼,媽媽的誤會讓她難過。
師:可是,一回到家,她就開始向媽媽解釋了呀?
生:她也不知道媽媽是否同意她的作法,所以說話的時候底氣不足。
生:我認為是因為金吉婭的錢不夠了,不能給哥哥姐姐買禮物了,所以有點難過。
生:在她的心裡,哥哥姐姐和那個陌生的女孩一樣重要,但是“忠孝不能兩全”,(笑聲)她也是思考了一番才作出這個決定的。
師:同學們,你們理解得真好。正如你們所說,這20美元雖然不多,但是也可以為媽媽和哥哥姐姐買聖誕禮物,可是當她發現還有一個陌生的女孩需要幫助的時候,還是作出了一個一般女孩不能夠作出的決定。你能夠從這段話中看出金吉婭是個怎樣的女孩嗎?
(學生默讀,彙報。)
生:金吉婭是個善解人意的女孩。
生:金吉婭還是個懂事的孩子。她怕媽媽生氣對身體不好,所以一回家就趕緊跟媽媽說了事情的真相.
師:(做恍然大悟狀)原來是這樣!你也是個懂事的孩子,一下子就讀懂了金吉婭的心。
生:金吉婭是個善良美麗的女孩子。
師:你這裡所說的“美麗”指的是她有一頭漂亮的金黃色的打著卷兒的頭髮嗎?
生:我覺得她的心靈和外表一樣美。
師:美得和諧,美得統一。
生:秀外慧中。(掌聲、笑聲)
師:這個詞比我說的好!更貼切,更能表達我們內心的感受。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點評:這一部分的處理,重點在於透過媽媽的情緒變化,引出對金吉婭內心世界的探求。教師還是透過具體的詞句讓學生髮表見解,進行討論,同時用自己的語言去引導學生。“我注意到……”引起學生對詞語的關注;“如果你是媽媽,你可能會想……”給學生角色換位的機會,促使他們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思考;“這位同學讀這段話的時候聲音並不大,而且速度還很慢,誰知道為什麼?”透過說明為什麼,讓學生體驗金吉婭此時的內心世界,同時感悟如何朗讀能表現文中人物的心理。教師用這些富有實效而又了無痕跡的指導語,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關注語言,關注情感,並且調動自己的情感,調動自己積累的語言。
略感遺憾是,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有意識去運用語文學習的方法,如對於一些詞語的感受,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感受,自己去品味,然後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自己的欣賞能力。即使是三年級的學生,也應該逐步引導學生親身體驗自我發現的快樂!
師:你們聽,商場裡響起了聖誕快樂的音樂(播放音樂),這個善良美麗的、懂事可愛的、秀外慧中的小姑娘情不自禁地在給予樹上摘下這張小卡片,她會在這張小卡片上寫些什麼呢?如果你就是金吉婭,請把你要說的話寫在小卡片上。
(課件播放音樂,學生在音樂聲中寫卡片。)
師:現在你就是金吉婭,你願意拿著你寫的卡片和禮物送到援助中心去嗎?
生:願意。
(師扮演工作人員,一生扮演金吉婭,開始交際。)
師:你好,小朋友。你叫什麼名字?
生:我叫金吉婭。
(師接過生手中的卡片和洋娃娃。)
師:好漂亮的洋娃娃,這要花掉你很多錢吧?
生:是的。
師:我猜你家裡一定很有錢,是嗎?
生:是的。
師:那你給你的兄弟姐妹或者朋友是不是也買了很精緻的禮物?
生:(猶豫了一下)是的。
師:但是,我從你的眼神裡我似乎看到了一些不安。來,讓我看看你的卡片上面都寫了什麼?
(師開啟學生寫的卡片,生讀自己寫的卡片上的內容。)
生:小姑娘:你好,我是聖誕老人,我會滿足你的願望,祝你聖誕快樂!
師:為什麼你在卡片上沒有寫上自己的名字呢?
生:因為這個小女孩希望聖誕老人送給她禮物,生活中根本就沒有聖誕老人,我願做聖誕老人,幫助小女孩實現她的願望。(掌聲)
師:多善良的孩子呀,明明自己家裡不富有,卻裝作很有錢;明明是她買的洋娃娃,卻不告訴對方自己的名字。媽媽聽到金吉婭這樣的講述,該是多麼感動啊!此時此刻,她怎能不感到激動呢?怎能不感到欣慰呢?
點評:語文課上“書聲朗朗、議論紛紛”的情景已經比較常見,而捨得花時間讓學生去寫的還不多見。教師在這裡創設了一個很好的寫的情境──以金吉婭的身份寫卡片。學生已經瞭解了金吉婭,已經能夠體會她的內心。以金吉婭的身份來寫卡片,給學生一個總結和思考的機會,此時金吉婭會寫些什麼?這樣的思考,有利於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深處。同時,又讓學生把學習以後的感受融合進寫的過程中,學生既有一次精神之旅,同時擁有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思想的機會。透過教師和學生的對話,不難看出,學生對金吉婭的角色體驗也是真正投入的,說明學生是深有感受的。
(課件打出最後一段,齊讀。)
師生:我激動地緊緊擁抱著金吉婭。這個聖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
師:什麼叫如願以償?
生:就是願望實現了。
師:願望得以實現,就叫如願以償。
師:那個小女孩的願望得以實現,可哥哥、姐姐的願望沒有實現,他們會對妹妹說些什麼呢?
生:妹妹你別難過,雖然你並沒有像樣的禮物送給我們,但我們有你這樣一個有同情心的妹妹,我們感到很高興。
師:有這樣善解人意的哥哥姐姐,真的是很幸福的事情。
生:妹妹,棒棒糖是最好的禮物,因為她象徵著我們一家人雖然生活不寬裕,但是生活很甜蜜。(掌聲)
師:這個哥哥真會說話,又有文采又有真情。
生:妹妹,我們都會把最好的禮物給你。
師:假如有人比妹妹還需要這份禮物呢?
生:那就送給別人。
師:是呀,妹妹在這一點上已經給哥哥姐姐作出了最好的榜樣。
師:(撫摸著扮演金吉婭的學生的頭)哥哥姐姐對你說了這麼多,你想跟他們說些什麼呢?
生:(低下頭不好意思地笑,半天說不出話來。)
師:顯然,妹妹被哥哥姐姐的理解和鼓勵激動地說不出話來了。(笑聲)同學們,現在如果請你給“給予樹”再起個名字,你會起什麼呢?
生:願望樹。
師:我們唯願這棵樹上承載的願望都可以成真。
生:感情樹。
師:就像我們板書當中寫道的:一棵樹、一個心願、一份真情。
生:快樂樹。
師:給予不光能夠帶給別人快樂,也能帶給自己快樂。
生:愛心樹。
師:愛是人類最美的感情。
生:友誼樹。
師:真正的友誼就是這樣心心相依。
師:那麼,這樣的一棵給予樹到底應該種在哪呢?
生:種在每個人的心裡。
師:每個人都有一座心靈的花園。讓我們用愛心做水,用善良做土,用同情和仁慈做陽光,精心地栽培給予樹,讓它在我們的心田裡永遠垂著綠茵,開著芬芳的花,結著豐碩的果。
師:剛才金吉婭的哥哥姐姐都為有這樣一個妹妹感到自豪,那麼孩子們,現在我想問問你們:明天你打算怎樣對你的同學說起這件發生在你家裡的事?
生:我有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妹妹。聖誕節前,媽媽給了她20美元,讓她給大家買禮物。她在商場的援助中心裡看到了一棵給予樹,上面有一個陌生女孩的卡片引起了她的注意,於是她買了洋娃娃送給那個女孩。儘管她只給我們買了棒棒糖,但是我們的心裡也很甜蜜。
師:“儘管……但是……”這組關聯詞用的好,讓我們感覺到理解的可貴。
師:如果你是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員,回到家裡,與家人聊起這件事,你會怎麼說呢?
生:今天,我們援助中心來了一個漂亮的小女孩。她自己並不富裕,但是還給一個陌生的女孩買了洋娃娃,我很喜歡她。
師:我想,這樣一個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女孩誰都會喜歡她。
師:如果你就是金吉婭的媽媽,第二天早上一出門,就遇到熱心的鄰居,“聽說昨天你的女兒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能說給我聽聽嗎?”你怎麼說?
生:我的女兒偷偷地幫助了一位需要幫助的小女孩,她用我給她的20美元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那個陌生的女孩,我為她感到自豪。
師:都說父母是最好的老師,相信金吉婭身上一定也有很多媽媽給她的影響。
師:如果你就是那個得到禮物的小女孩,你又會怎樣對別人提起這件事呢?
生:我在援助中心的給予樹上掛了一張卡片,原以為沒有人理我,但卻有一位小姑娘幫我實現了願望,我會永遠記住她的名字。
師: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記住她的美好的品德,記住她帶給我們的人生啟迪。剛才上課伊始,我記得有一個男孩子說語文課很枯燥,沒意思,不知道現在他是不是還有這樣的感受?我們請他簡單說兩句。
生:我覺得語文課上好了也挺有意思的。(掌聲、笑聲)
師:看來我們每一個語文老師都應該朝著“上好了”這個方向努力,謝謝你,話雖不多,但是這是你給予我的最好的禮物,我會珍藏它。下課。
點評:教師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很好的口語交際的情境,以不同的身份來表述這個故事。既是為學習文字服務,檢驗學生學習狀況,加深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同時給學生創造“聽”“說”的機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說出具體的人物應該說出的話,讓學生明白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樣的情境中應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學生在不斷的角色轉換中,無形中鍛鍊聽和說的能力,感受到語言學習的魅力和由此帶來的快樂。
【總評】
這堂課的典型特色是具有濃濃的語文味。整堂課都圍繞著語文課的任務展開。“語文教學的目標,在養成閱讀書籍的習慣,培植欣賞文學的能力,訓練寫作文字的技能。”(葉聖陶語)而這些目標的達成始終沒有脫離文字,沒有脫離具體的語言環境。教師對學生讀書的指導,用了各種各樣的辦法,變換詞句進行比較,進入角色進行體驗,創設情境進行表達……教師獨具匠心的引領,讓學生在真正學習語文,同時又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始終在“聽、說、讀、寫”的活動中學習語文,沒有毫無意義的空談。聽別人朗讀,聽別人的感受,然後讓學生去評價;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交流,讓學生在“聽說”實踐中鍛鍊聽說能力。在默讀,朗讀中走進文字,走進人物的心靈世界,同時教師引導學生讀出具體詞語的“畫外之音、言外之意”,學生無形中學會斟詞酌句,有利於今後的閱讀和寫作。安排了簡單的寫的練習,給學生靜思默想的機會,為學生直抒胸臆留有空間,可以“我手寫我心”。
教師本身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教師捕捉語言的敏感性,教師評價語言的準確性,教師引導語言的文學意味,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就是徜徉在經典的語言中,無形中就是在親近語言、學習語文。
學生在具體的學習情境中,在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中,在老師、同學的富有情味的語言中,度過了美好的一節課,相信學生是有很大收穫的,相信學生內心是充滿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