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伯牙絕弦》課堂實錄素材

《伯牙絕弦》課堂實錄素材

課前談話:

學生端正坐好。老師微笑地走到講臺。

師:好!孩子們,上課時我們一定得這樣坐嗎?一定嗎?我覺得可以找一個自己覺得舒適的姿勢坐,好不好?

(學生姿勢有所放鬆。)

師:今天下午我們要共同度過40分鐘,共同學習一篇文言文。為了咱們呆會能夠更好學習。現在咱們來相互瞭解一下,可不可以?現在咱們在這裡瞭解有兩種方式,一種就是我用心觀察你們,你們心觀察老師。還有一種更直接的方式就是咱們相互提問了解。這樣,你們是孩子,小孩優先,你們先了解一下老師,願意嗎?

生齊答:願意。

師:你們除了觀察教師之外,還可以向老師提問題。

(學生沒有行動。)

師:你們現在這個樣子,董老師先了解你們了。我發現你們現在比較害羞,我想到一句歌詞,在我的面前是“一朵朵羞達達的玫瑰在靜悄悄的開”。有沒有同學,你想問老師什麼?

(一學生舉手。)

師:你看,那兒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你來!

生:請問一下董老師,你在班上教書時候,你對同學們兇不兇?

師:他問了一個大家都感興趣的問題,我在去年在一所小學教三年級,我呢,對我們班的同學是這樣。我覺得我有時候有一點點的兇,我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嚴格。但是多數情況下我和我的孩子們還是好朋友的,你看我的樣子兇不兇?

學生齊答:不兇。

師:哦,不兇就好。

生:我想問,你們班的同學有沒給你起外號?

師:孩子,你可以這樣說,董老師,我想請問你,這樣更好。如果同學給老師起外號的話,說明她們把老師當作什麼?

生齊答:朋友。

師:但是好像我還沒有聽他們叫外號的,但有時候同學們高興時會對我唱“三月裡的小雨”,會唱嗎?(生:不會)知道為什麼會為我唱這首歌?我叫什麼?

(董老師用手指著大螢幕右下角自己的名字。)

生:董曉宇。

師:我不知道這個算不算外號?

生齊答:算。

師:我覺得這個外號很美的。

生:我想請問你當老師多少年了?

師:我聽到你用請問這兩字,我覺得你是一個懂禮貌的孩子。我是92年開始當教師的,算一算,多少年了?(生:17年)今年是第17的年了,長嗎?(生:長)你現在多少歲?(生:13歲)看來董老師教書的年齡比你們的年齡還大一點,是吧!還想問什麼?(一名男生舉手)剛才是巾幗不讓鬚眉,現在是一個男子漢,你來問。

生:董老師我想請問你一個問題,就是教書辛不辛苦?

師:我不知道同學看過沒有,有一本書的書名叫“疼並快樂著”,我覺得教書給我的感覺就是疼並快樂著,和孩子們在一起。特別是咱們一起上課的時候,我感覺特別快樂。但是備課時我也覺得有點辛苦。有一句話叫臺上(學生齊說: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師:我現在有點了解你們了,雖然剛才是羞達達的玫瑰,現在正靜悄悄的開,非常美!我想了解你們好嗎?因為今天我們要學一篇文言文,所以首先我想了解同學們學過文言沒有?

生:學過。

師:咱們班的同學喜歡一起回答,其實舉一把手也可以!

師:學過文言文沒有?

生齊答:學過。

師:學過哪些?說吧,說吧!

生齊答:《學弈》、《兩小兒辯日》。

師:還有呢?

(學生搖頭。)

師:沒有了,是吧。今天是第三篇。我想問你們,你們學了文言文以後,你們覺得文言文有什麼特點?或者說你讀文言和咱們平時讀一般文章有什麼不一樣?

生:讀文言文,需要深度思考。

師:為什麼需要深度思考?

生:因為寫得有點深奧。

師:你的意思是說文言讀起來有點深奧,是吧?的確是這樣的,同學們,我不知道你們今天預習了這篇文章沒有?你看,講這個故事,作者用了幾句話,數過沒有?趕快數數。

(學生數。)

師:幾句話?

生齊答:五句。

師:像這篇文言文,只有五句話,就講了一個故事。所以說文言最大的特點就是:語言簡練,內容豐富,涵意深刻,所以它們讀起來有點深奧。那既然你們學過兩篇文言文,你們有什麼好的方法介紹給董老師,介紹給大家,你覺得怎樣才能把文言文學好呢?小男孩兒你來講。

生:我們一般學習文言文的時候就是先從單個字先理解起來。

師:可是,文言文的單個字或詞有的讀不懂不能理解怎麼辦?

生:可以並且透過工具書知道這個詞的詞意。

師:可是文言文有些字和詞的意思和現在的意思有很大的不一樣。所以最簡便可行的方法是,(學生不知道)我的手一指大家肯定就知道。

(師指著課文下邊的註釋。)

生:註釋。

師:對,這注釋是大家學習文言文的很好的工具。所以我們今天就要充分利用這個工具。還有什麼辦法?

生:聯絡上下文。

師:幹什麼?

生:想到這一句的意思。

師:噢,可以的,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還有什麼好辦法,你說

生:這篇文言文不熟,有一句話就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師:真高哇?對,這句話可是咱們古人總結的學習方法。今天,學古文咱們就利用古人總結的這個學習方法,就是剛才這個小男孩說的(學生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那好,今天咱們就讀書百遍,在註釋的幫助下學習這篇文言文。

師:上課!同學們好(短促輕快)!

生:老師,您好!

師:請坐。

同學們,透過課後資料的介紹,我們知道這個故事發生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能夠流傳到現在,一定有它獨特的地方。現在我們就來一起學習。誰來讀一讀課題?(學生舉手)齊刷刷的小手舉著多好看啦!你來讀,

(一生讀課題。)

師:讀得好,誰再來?你來。

(另一生再讀課題。)

師:這個弦字的字音很難讀,但他們讀得很準確,咱們一起讀。

(生齊讀課題。)

師:清晰響亮,字正腔圓,非常棒!那同學們這樣,自由的.讀一讀這篇古文,讀不懂的詞句就看一看下面的註釋,想想它的意思,然後反覆多讀幾遍,爭取把它讀通順。自己讀自己的。

(學生自由讀。)

師:請個孩子來讀。

(一個女生起來讀,學生讀完,一名男生舉手。)

師:同學,你有話想說?

生:他讀“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讀成了善哉,河河兮!

師(指著剛才起來讀書的女孩)說:哦,你再讀第三句。

(學生讀準確了。)

師:對,看清楚了再讀。剛好讀得不錯,但有兩個地方,咱們要注意一下,同學們一起來看書,第二句,“峨峨”和“兮”這兩個字,咱們看註釋,分別是什麼意思?

生:“峨峨”是高的意思,“兮”是語氣詞,相當於“啊”。

師:那峨峨兮這三個字聯起來是什麼意思?

生齊回答:好高啊!

師:所以峨峨兮這三個字要連在一起讀,理解了意思,你才能讀出恰當的停頓。誰來讀第二句?

(一名女生聲音響亮地讀。)

師:好一個百靈鳥,你的聲音真好聽。咱們一起來讀讀。

(學生齊讀。)

師:會讀第二句的孩子把手高高舉起來,舉著,別放。

(學生都把手舉起。)

師:如果真會讀第二句的同學一定會讀第三句,誰敢站起來讀?

(學生不敢。)

師:誰敢站起來讀?(三個女孩站了起來)咱們班的巾幗真不錯呀!(很多同學都站起來)很好,男孩子也不示弱。

(學生齊讀。)

師:這就叫無師自通,了不起,請坐。

師:剛才那個女孩還讀了第五句話,我聽你讀,好像沒讀懂意思,所以在停頓上的處理上出了點小問題。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看第五句,聽老師讀,注意聽停頓,想意思。

(師範讀。)

師:老師這樣讀,你聽懂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誰來講一講?

生:鍾子期死了以後,伯牙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人聽懂他的琴聲了,就摔破了他心愛的琴,終生不再彈了。

師:破琴──絕弦──摔破了琴就──

生:割斷了。

師:據史書記載,伯牙這時是抽出小刀割斷了弦。

師:剛才那個同學說是伯牙覺得這個世界再也沒有知音。我們從哪個字讀到“覺得”的意思?一齊說。

學生齊答:謂。

師:伯牙覺得了什麼呢?後面才繼續在寫。要理解覺得的意思,就要在謂的後面做出停頓,拿出筆做出記號,再練習練習。

(學生動筆做記號後練習讀。)

師:誰來讀一讀?就是剛才出了點問題的小女孩,你理解了意思,就再來讀

(學生讀。)

師:這樣一讀,就覺得他讀懂了意思,所以讀出了恰當的停頓,咱們全班孩子一起來讀。

(學生齊讀。)

師:真是一群山裡的孩子,老師很想聽你們讀書,聽起來很悅耳,一起來讀讀,拿好教材,端正坐姿,吸一口氣,咱們把這篇文章連起來讀。

(全班同學有感情地朗讀。)

師:那好,咱們讀了這個故事,知道這個故事講了兩個人物,一個是(生齊說:俞伯牙)我們叫他伯牙更親切,一個是(學生齊說:鍾子期),咱們叫他子期 。

師板書:

伯牙 子期

師:同學們,我們再來讀一讀第一句。你從這句話中讀出伯牙、子期各有什麼特點?

(學生自由讀。)

師:誰讀出了他們的特點?

生:我讀出伯牙善彈琴,子期善聽。

師:伯牙善彈琴,就是說什麼?

生:善就是說伯牙彈琴技術很高。

師:你從哪個字讀出的伯牙彈琴技術很高?

生:善。

師:“善”翹舌音,跟老師讀(學生跟老師讀“善”)好,同學們把“善”字圈出來。

師板書:

同學們,我們默讀古文,想一想,你從古文中的哪些句子在告訴我們伯牙善彈琴,而子期善聽,用筆勾出來。

(學生用筆勾。)

師:誰來把你勾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師:這個穿紅衣服的小男孩雖然沒有舉手,但你有一雙可愛的眼睛一直望著老師,說明你想讀,是吧,請你來。

男孩站起來讀: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師:老師就是想知道你從哪些句子具體地體會伯牙善鼓琴,而子期善聽。

男孩再讀: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師:注意,(師範讀:峨峨兮若泰山)想著“峨峨兮”這三個字再讀,

(男孩再讀:峨峨兮若泰山。)

師:剛才我看到很多同學都勾的這兩句,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句和第二句,請同學們結合註釋,細細的讀第二句,為什麼從這一句中我們能感受到伯牙善鼓琴,也能感受到子期善聽呢?細細地讀,想一想,(學生沒讀出聲)我想聽到讀書的聲音。

(學生細細地讀。)

師:誰來說說你的意見?

一名學生:因為伯牙彈琴,他可以彈出流水,

師:第二句。伯牙彈琴怎麼樣啊?

生:伯牙彈琴,他彈出巍峨高山,只有鍾子期才來聽出來。

師:你從哪裡看出伯牙的琴聲有高山的意境?

生:志在高山。

師:你怎麼理解“志在高山”?

生:伯牙彈琴心中有所想,

師:你從哪個字看出他有所想?

生:志。

師:哪好,咱們把這個“志”字圈出來。請坐。

師:當伯牙鼓琴,心裡想著高山的時候,子期的心中浮現了怎樣的高山呢?誰看到了?

生:鍾子期看到了高高的泰山。

師:你從哪出讀出他看到高高的泰山?

生: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哪個詞讓你感受這山特別的高?

生:峨峨。

師:那好,咱們把這高高的感覺讀出來,誰來讀?

(一名男生起來讀。)

師:孩子,我感覺這山還不夠高,女孩,你來!

(一名女生讀。)

師:聽他這麼一讀,你看出了什麼?

生:我看到了高高的泰山。

師:請把你看到的讀出來了。

師(摸了摸小男孩的頭):山高了,你朗讀的水平也高了,咱們一起來讀。

(學生齊讀。)

師:再讀這句話,你從鍾子期說的話中還能感受到子期善聽?學生無語。

師:再讀,讀。

(學生小聲讀。)

師:還有哪個詞讓你感受到子期善聽?

生:我從鍾子期曰:“善哉!“善哉”這個詞聽出來的。

師:“善哉”用今天的話說是什麼意思?

生:表示感嘆。

師:那你今天的話來說。

生: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你扮演了鍾子期。你用今天的話來講善哉是什麼意思?現在你從古代回到現代,你也聽到了伯牙的琴聲,你想對他說什麼?

生:伯牙,我聽了你的琴聲,我知道你的心就好像比泰山還要高。

師:所以,善哉!這個“善哉”是什麼意思?

生:太好了。

師:還有呢。

生:好了。

師:還有呢。

生:十分的好。

生:妙啊!

師:妙哉。妙啊,那咱們就把那種妙哉,妙啊的感覺帶到這句話中去讀。

(有感情地讀。)

師:老師也要對你說,善哉!

(請幾個同學讀。)

師:咱們一起來讚美讚美!

(全班有感情的齊讀。)

師:(大螢幕出示句子: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善哉,峨峨兮若泰山!)這句話中有個“善”字,剛才第一句也有個“善”字,這兩個“善”字有什麼不同?誰來講講?

(剛才穿紅衣服的男孩舉起了手。)

師:小男孩,你現是自己舉手了,老師感到特別高興。好,你來說!

生:首先第一個“善”字是善長;第二個善字也是善長的意思。

師:第二個“善”是什麼意思?(生:鍾子期善聽,那個“善”也是善長的意思。)來孩子,看看註釋(老師站在男孩旁邊讓男孩看註釋。)“哉”是什麼意思?(生:是感嘆。)善哉就是(生:太好了!)這裡的“善”和第一個“善”的意思(生:不一樣)。對了,在感覺梳理不清的時候要看註釋。

師(指另一名學生):你再來說!

生:第一個“善”是善長的意思,第二個善哉表示感嘆。

師:可以這麼理解。第一個表示善長,第二個“善”表示好啊!這裡的兩個“善”字意思不一樣的,這裡相當於現在的一字多意,同學們!剛才我們圍繞這個“善”字學習了第二句,讀懂了意思,讀出了情感。那老師相信你們在註釋的幫助下讀第三句,自己也能讀出滋味,那讀一讀,體會體會!

(生自由讀。)

師:誰來讀出自己的體會?

(一名女生讀,沒讀好停頓。)

師:請坐,孩子,再看看註釋,“洋洋”的理解,想著畫面讀出情感,感受感受。(師對剛才這名女生說)你還想試一試嗎?(女生搖頭)沒關係,呆會再來啊!

(再請一名學生讀。)

師:孩子,聽他這樣讀,你看到了什麼樣的畫面?

生:我看到了一條很長很長的江河。

師:那把你聽到的,它讀出來

(生聲情並茂的讀第三句。)

師:讀得真好!咱們把掌聲送給她。(學生掌聲)善哉!誰還想讀?你來,可愛小女孩。

生:志在高山。

師:第三句,彆著急,來,吸口氣!

(生讀第三句。)

師:對,讀書就得這樣,想著畫面讀出情感,咱們一起讀這句。

(生齊讀。)

師:那咱們把二三句連起來讀,已經能夠讀熟成誦的孩子可以看著提示。(大螢幕出示提示)其它孩子也可以看書。

(生齊讀第二、三句。)

師:(螢幕出示第四句)這就是──

(生齊讀第四句。)

師:結合剛才兩句話來說說這句話你讀懂了什麼?

生:伯牙他彈琴彈出什麼,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說出來。

師:說出來,先是聽出來,再說出來。那你從哪個字讀出了伯牙心中有所想。

生:我從“所念”中聽出伯牙心中所想。

師:剛才上文中也有一字和念字意思相近的,是哪個字?(生:志)咱們把這個“念”圈一圈。

師:讀書就得這樣,讀著下文念著上文,那同學們再讀讀這句話,你還能讀懂什麼?

(一生讀。)

師:你讀懂了什麼?

生:我從“必”字,讀懂鍾子期每次都聽懂了伯牙的琴。

師:是呀!同學們,我們對這句話有了更多的瞭解,那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他們倆的經歷。

(大螢幕出示伯牙、子期經歷的資料,配樂《高山流水》。學生聽音樂,瞭解資料。)

師:同學們,我們再讀這句話。

(學生齊讀第四句。)

師:瞭解了他倆的經歷,你再讀這句話,又讀懂了什麼?又有什麼新的體會?同桌的孩子交流一下。

(學生交流。)

師:有體會的?好,孩子,你來說。

生:我知道伯牙彈琴,鍾子期都能聽出來,我也體會鍾子期非常善於聽伯牙琴。

師:僅僅是在聽琴嗎?誰還有自己的體會?

生:鍾子期也懂得了伯牙心裡所想的什麼。

生:我從“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這句話體會到了世上知音難求。身在宮廷伯牙雖然是著名的樂師,名滿天下,可是沒有人聽懂他的音樂,只有鍾子期才聽出伯牙的志向,伯牙的胸懷。

師:是呀,聽的是琴聲,懂的是胸懷,是志向,所以這孩子說世上(學生齊說:知音難尋)啊,這知音二字(師板書:知音)概括了千言萬語,同學們,此時的伯牙是怎樣的心情?

生:伯牙是非常高興的心情。

師:是啊,是眉稍眼角都帶笑,你把這高興之情讀出來。

(一名學生讀。)

師:有點高興,還會是什麼心情?

生:我覺得他會把憂愁和苦悶全部發洩在這琴中。

師:也就是從此以後我不再憂愁,你把這憂愁拋掉,你再來讀。

(學生讀。)

師:好一個喜出望外的伯牙,同學們,此刻的伯牙可能是春風滿面,喜出望外。因這世上知音難尋,可他得到了。“所以伯牙所念”咱們一起讀。

(生激動高昂地齊讀。)

師:(老師意味深長地引導)可能伯牙也是百感交織,喜極而泣,因為知音難尋。所以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咱們再來讀

(生飽含深情地讀。)

師:體會到的情感不同,讀出的味道也就不一樣。這對知音約定第二年中秋在老地方見,可是當伯牙趕去的時候,看到的是鍾子期那冰冷的墳墓。原來分手後不久,子期就病死了。同學們默讀這句話,你彷彿聽到伯牙在說什麼?看到他在做什麼?用心默讀。

(配樂,生默讀。)

師:同學們,你聽到了什麼?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生:我聽到了伯牙的哭泣聲,他在向老天爺問,為什麼?為什麼?我好不容易才尋找到的知音,為什麼這麼快就讓他喪失生命?

(請同學說自己的感受。)

師:把伯牙的這種責問讀出來。

(生讀。)

師:同學們,我們彷彿看到了什麼?

生:伯牙把琴摔壞了,而且再也不彈琴了。

師:他是在怎麼地摔琴啊?

生:很傷心,而且很悲痛。

師:那你把悲痛之情,讀出來。

(生讀。)

師:誰還想讀?

(一生讀出了悲痛。)

師:是呀,同學們,摔的是琴,斷的是弦,此時的伯牙是怎樣的心痛?

(配樂,教師深情朗誦。)

師:一起讀

(生齊讀。)

師: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再對誰彈?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讀!

(生讀。)

師:善鼓琴的伯牙,名滿天下的伯牙,居然從此(生齊說:絕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見著這絕弦,再對子期說什麼?把你最想說的話寫下來。

(生自己寫。)

師:請一個孩子把他想說的話讀給大家聽聽。

生:子期,你死了以後,沒有人聽懂我的琴聲。想到你在時,能聽得懂我的江山江河。現在我還能找誰來聽我的琴呢?所以我只能摔破琴,從此不再彈琴。

師:從這絕弦中感受到的是絕望。

生:子期,我已經砸破了琴,擲了弦,世上除了你,我就沒有了知音。我繼續彈琴,有何用呢?

師:這絕的是弦,不絕的是對知音的懷念之情哪!

生:子期,你死了,我彈琴何用,誰又能聽得懂呢?

師:是啊!

生:雖然我有超高的造詣,但你死後,沒有人能夠了解我,欣賞我,,一切都是徒勞的,我從此不再彈琴了。

師:雖然有很高的造詣,但是我從此不再彈琴。同學們,我們在這絕弦中感受到的是伯牙對知音的懷念之情。但是我們古代的精典,古人的情懷,往往值得我們用一生的時間去閱讀,去領悟。今天我們領悟到的是此時此刻的情懷。兩千多年來,不同的人讀故事有不同的體會,相信同學們以後再讀《伯牙牙絕弦》。從這絕弦中領悟到更多更多。後人根據這故事,為了紀念這知音之情,譜成了這首《高山流水》。拿起書,聽著琴聲,我們再來回味著這個故事。

(放音樂《高山流水》學生齊讀課文 。)

師:誰把這故事記在了心裡,誰來試一試?

(出示課件出示課文填空,讓學生看著讀課文。)

(指一名學生讀,其它同學在心裡記。)

師:熟讀成誦啊!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讀懂了伯牙絕弦這個故事。讀出了情感,讀出了體會,最後熟讀成誦。古文就是這樣,要讀書百遍(學生:其義自見)。下課!謝謝同學們!

生:謝謝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