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課堂實錄與點評
江蘇省鹽城市學科帶頭人 郭永康 2004年11月東臺市組織了新課程理念下新教材會教,我們聽了一節好課,在這裡推薦給您,懇請您能多提寶貴意見。藉此我們拋磚引玉,希望加強交流。
一、匯入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十三課《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本文作者是誰?齊說(羅迦·費·因格)。他是哪個國家的人?(美國)
2、透過課前預習,同學們喜歡這篇課文嗎?(喜歡)大家都異口同聲地說喜歡,有沒有同學不喜歡?(生:我)
這位同學很有創見,你能說說不喜歡的理由嗎?
生:①文字不太讀得懂,以前都是寫人記事的文章,或寫景狀物的一目瞭然,這篇文章讀了幾遍也不知寫的什麼?②我不知作者要告訴讀者什麼?③文章的層次我怎麼也搞不清……④特別是文章開頭的這幅圖,答案太多,也覺得羅嗦,再往後我就不知道作者說的什麼,實在讀不懂。……
(點評:匯入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對課文的不同理解,說出自己的心裡話,這樣安排發展了學生個性化思維,與本文創造性思維這一中心相暗合,又把握住“民主、科學、個性”的閱讀教學的靈魂。通常引用雙關圖的匯入方式有兩點不利:一是與課文開頭引用材料的層次重複,二是隻是體現“觀察角度不同,所見也不同”,偏離本文作者意圖。)
二、閱讀
1、學習第一層次:
師:很好,我們剛才幾位同學不隨聲附和,敢於說出自己獨到的見解,思維的碰撞往往能閃出創造性的火花。創造性思維是每個人必備的素質,今天我們所學的這篇課文就是談創造性思維的話題,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先閱讀課文開頭幾小節,看看能不能讀懂。
生:讀課文開頭幾小節。
師生交流:
師:讀懂了嗎?有什麼發現?
生:……“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非只有一個,而是多種多樣”;“不滿足於一個答案,不放棄追求”。
師:“不滿足於一個答案”,作者的觀點其實就是什麼?
生:“事物的正確的答案不止一個”(師板書觀點)
(點評: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議論文,教者注重學生在讀中體味,注重學生自我發現,真正把“主動權”交給學生,點撥文字觀點的方式水到渠成。)
師:作者為什麼開頭不把這觀點點明,而用一道四種答案都正確的選擇題呢?
生: 因為這則材料所體現的就是“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師明確:怎樣亮出作者的觀點 要取決於觀點本身 是否容易被讀者所接受,像那種平白如話、一目瞭然的可以直接亮出,正因為本文的觀點不容易被我們所理解,所以作者才選用這種方式提出自己的觀點。
(點評:蜻蜓點水式的滲透議論文文體特點,又暗暗指導議論文觀點提出的方式,讀與寫交融滲透,這樣處理不溫不火,恰到好處。)
2、學習第二層次:
師: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那麼怎樣才積極尋求到第二種答案,或者怎樣才能尋求到解決問題的其他途徑和方法呢?
生:有賴於創造性的思維。
師:請同學們跳讀課文,思考:針對創造性的思維作者提出哪幾個問題?
生:(自主閱讀,自由討論)
交流:
生:第一個“創造性思維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第二個“創造性思維是否任何人都具備呢”?
第三個“是否存在富有創造力和缺乏創造力的區別呢”?
(點評:注重學生自主閱讀,自我感悟。教材處理針對七年級學生認知水平抓住課文三條主線理清層次,一目瞭然,較好地體現教師-學生-文字之間的'對話理念)
師:我們先來點選第一個問題?創造性思維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同學們快速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生:讀課文,師:行間巡視。
討論:
⑴ 師:作者認為創造性思維的要素有哪些?
……還有補充嗎?(大家對他的觀點完全贊同嗎?)
……獲取知識需要怎樣的態度?
……嘗試又需要怎樣的過程
……列舉持之以恆的例子。
……
(必須精通各種知識,這是形成新創意的素材──孜孜不倦,必須有探求新事物,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進行嘗試──持之以恆)
(點評:師生共同合作探究,與後面學生間合作探究形成呼應,教學層次與學生髮展水平同步。
⑵ 文中用了哪兩個事例來證明作者的觀點?(引導-速讀-講故事給同桌聽)
(約翰發明印刷機和排版術的過程,羅蘭發明了對戰型的乒乓球遊戲)
為什麼要選用兩個事物來證明作者觀點?這兩個事例有什麼側重?同桌之間可以交換一下看法(前者側重於“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後者側重於“嘗試”)
(點評:課堂設計的求同存異思維與本文的創造性思維在這一環節碰撞出火花,議論文的論證理念顯得“潤物無聲”。)
3、學習第三層次:
師:我們看看作者還提出哪幾個問題?請一個同學讀讀這兩個問題?
指名學生讀第二、三兩個問題。
師:第一個問題是老師和同學們一道探究完成的,作者又對我們提出兩個新問題。同學們自己完成,好不好?(好)有沒有信心?(有)下面請同學們分小組針對問題,自己閱讀、體味、探究,小組之間進行交流、小結,小組長組織好做好記錄。
提出問題──閱讀體味──合作探究──交流小結
生:自主閱讀
(點評:“提出問題──閱讀體味──合作探究──交流小結”的學習模式體現“變深入分析為培養悟性,變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變教為學”的新課程理念。)
⑴ 交流:
師:剛才同學們合作得很好,哪個小組先彙報一下本組的研究結果?創造性思維是否任何人都具備呢?
⑵ 辯論:
生正:任何人都有創造力,創造的意識在自己的思想裡。
生反:“東施效顰”中的東施、“墨守陳規”中的墨子、“鄭人買履”中鄭人……,他們存在嗎?他們不是人嗎?他們有創造力嗎?……
生正:偉大人物也是從一般人物開始的,生甲:伽俐略還只是一個學生時就發現擺,瓦特發明蒸汽機時只是學徒,富蘭克林發明輪船時在別人眼裡不過是“瘋子”……
生反: 歷史上只有一個伽利略,只有一個瓦特,只有一個富蘭克林!……
生正:不僅偉大的人有創造力,一般人也有創造力,魯班、黃道婆…… 以及幼兒園的小朋友創作的一幅畫;
生反:知識和態度、意識、嘗試是形成創造力的要素,可事實是並非每個人都到如此盡善盡美
生反:即使是偉大的科學家、發明家,也並非是輕而易舉地獲得靈感,非凡的靈感往往產生於這樣的過程:關注極其普通,甚至一閃念的想法,並對它反覆推敲,逐漸充實而形成的。
……
⑶ 評論:兩方面都給於肯定,指出弱者的不易。
(點評:學生辯論得非常精彩,你來我往。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學生也參與到課堂實踐中來,思維的火花越發的耀眼。透過辯論的形式處理教材,又鼓勵學生與文字對話,與作者辯論,雖然很稚嫩,但勇氣非凡。)
剛才有不同的看法,對第三個有沒有不同看法?(沒有)
(區別一個人是否擁有創造力,主要依據之一是擁有創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的細小的想法。)
(點評:課文的三個問題到此也迎刃而解。)
4、學習第四層次:
師:總的來說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富有創造性思維的人?
這裡的哪個詞語能體現一種科學精神?(鍥而不捨)
5、小結課文,完善板書:
回顧全文,課文開頭先引用材料,引出“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話題,這是提出問題;
主體部分從“創造性的思維必需要素”和“富有創造力和缺乏創造力的區別”的角度進行分析,這是分析問題;
結尾部分歸給總結出:“怎樣才能成為具有創造性思維的人呢”,這是解決問題,
課文寫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結構嚴謹。
(點評:新課程下的閱讀教學不能拋開文字,更不能沉戀於文字。這種處理因學生第一次涉及議論文而設,因前文那麼多的鋪墊而設,水到渠成地從整體上來,向整體上回。)
三、拓展
同學們剛才介紹了那麼多,大家想不想做一個具有創造性思維的人呢?(想)現在就來做一項富有創造性思維的活動,請同學們發揮想象,創造性在為《狐狸和烏鴉》故事加個結尾。(6分鐘左右)
生:這一天狐狸又遇到烏鴉,烏鴉同樣銜著一塊肉。狐狸又是讚美又是恭維仍不見效,狐狸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大罵起來,烏鴉忍無可忍也大罵起來,肉又落入狐狸口中……
師:這狐狸倒挺具創造性思維,不過老師更佩服你有創造性思維!
……
(點評:用“1+1=?”這種違背自然科學觀的方式拓展與文中“事實上,若是某種數學問題說正確答案只有一個是對的”向悖,或是畫個“O”、“ ”叫學生說像什麼培養小學生的想象力尚可,更不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用故事拓展激起情趣,語言水平與思維能力得到同步發展,故事的感性與文字的理性得到交融.)
四、總結、作業
1、總結:透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傾聽了科學家矢志追求的心律和足音,品味了那石破天驚的創新宣言,也碰撞出我們創新性思維的火花,點燃了我們心中創新的激情,我們處在一個激情似火的時代,我們身在一個日新月異的國度,時代呼喚我們的創新精神,祖國需要我們的創新精神。同志在十六大報告中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我真誠在祝願同學們今後的日子裡,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更要學會創造,早日成為祖國棟樑之才。
2、作業:在這裡,我把同志的這句名言,製成賀卡送給在座的每一位,也請同學們,課後選擇一句你所喜愛的關於創新的名人名言,然後製成賀卡,在元旦之際送給你的同學或師長。
(點評:小結的語言激情似火,作業的佈置巧妙新穎,學生感受到的不僅是一段慷慨陳辭,更受到時代感、使命感的感染。文道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