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以疑為徑談閱讀教學

以疑為徑談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中,質疑問難是激發興趣、啟發思維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自能讀書能力的有效途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敢於提出問題的能力,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被調動起來,課堂教學效率才能得到提高。

有了寬鬆的心理環境,學生的思維才會異常活躍。因此要經常提倡鼓勵,甚至獎勵一些喜歡問問題的學生,在班級中創造良好的問的氛圍,使每一個學生的思維得到極大的解放,真正做學習的主人。不管所提的問題是有思維價值的,哪怕是一些幼稚膚淺的問題,我們也不應置之不理,而是用滿腔的熱情去保護學生質疑的積極性。如:在教學六年級的《三打白骨精》的新課伊始,當我問學生:你想透過學習這篇課文知道些什麼知識?班中有一個基礎較差的學生說他想知道是誰三打白骨精?問題一提出來,班中同學就鬨堂大笑起來,要知道,對於六年級的孩子來說,這個問題可是太小兒科了。看到這位同學尷尬而羞紅的臉龐,我制止了同學們的笑聲,同時肯定了這位學生的求知慾及勇敢的學習精神,做到不懂就問。教育同學們要學會尊重別人,這樣你也會更加敢於提出心中的疑問,而不怕會受到別人的嘲笑。久而久之,學生提問題的能力就會逐步提高,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也在這提問中得以鍛鍊與形成。

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減輕學生的精神負擔,使學生激起強烈的求知慾,從而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不斷地去探索,去創新。因此教師應放下架子,蹲下身體以朋友的身份,創造一種推心置腹的交談氛圍,學生才敢無拘無束地把自己對文章的各種感覺以及疑問帶到課堂上來。平時也要讓學生有這樣的觀念:能提問的孩子是聰明的孩子,是愛動腦的孩子,對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學生封以美名,讓學生以能問、善問為榮。

學習質疑方法,善於質疑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但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很喜歡問,但常有一些不合理的、遊離於教學目標之外的無價值的問題,將原本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搞得很糟糕,同時不合理的疑問也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這也就驗證了敢問不難,善問不易。這句話了,其實也是,一個人的手指也有長短,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水平各不相同,所提問題質量也就高低不同,因此切實提高學生質疑問難能力非常重要。

從課題入手質疑

課題常常是文章的眼睛,又是心靈的窗戶。課文的課題總是文章的中心,有的概括了課文的中心思想,有的明確了課文所選定的物件材料,有的提出了課文的時空範圍,有的介紹了文中主公或主要發生的事件等等。只要我們能抓住課題巧妙地進行質疑,就能使閱讀帶有濃厚的趣味性,從而培養學生從課題入手閱讀課文的能力。如教學《夜晚的實驗》一文時,我讓學生從題目入手,可以提哪些問題?然後將學生們提出的問題概括後寫在黑板上:為什麼強調是夜晚的實驗?誰、什麼時候、在什麼時候做夜晚的實驗?實驗的材料和工具都是些什麼?實驗的目的、內容、結果、結論分別是什麼?夜晚的實驗有什麼意義?然後透過學生自學課文,就很容易的將實驗的過程瞭解的非常透徹。但是閱讀不注意審題,不注意課題與文章內容間的聯絡,往往不能把握文章的中心,影響閱讀的效果。因此,審題中的質疑問難教學直接關係到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但是有的文章,我也是讓學生們一開始就從課題開始質疑,可是孩子們想

知道的資訊很多,有些學生們透過讀課文就能直接從中找到答案,有些問題課文中卻沒有,但為了尊重他們求知慾,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我並沒有否定他們的質疑,只是引導學生帶著自己想知道的問題初讀課文,在認真讀完課文後,認真思考剛才提出的問題,解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再透過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共同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可以透過查閱相關的資料。這樣一來,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在整節課中都能積極思考,並透過閱讀和感悟理解課文內容,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在朗讀中質疑

葉老曾說過:好文章是讀出來的,美文尤需美讀。可以看出讀書的重要性,課本中一篇篇文字優美的課文為學生提供了典範的樣本和豐富的'材料,因此,首先要讀懂文章,我們知道讀書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但是一味玩花架子的讀則完全拋棄了閱讀教學的這一寶貴經驗。只要學生熟讀,不要學生精思,卻要不得。所以教學中以問促讀,就是在自能閱讀教學中展現的促進能力發展的最佳途徑。如在教學《生命的林子》這篇課文中,我首先請學生自讀課文,同時提出文中描寫的是怎樣的林子?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呢學生透過朗讀後說出一些詞語:鬱鬱蔥蔥、莽莽蒼蒼、遮天蔽日、秀頎、挺拔、修長、挺直。這樣在朗讀時以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在學生自讀課文的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並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從重點詞句處質疑

一般來講,文章中的重點詞句往往是那些能夠直接反映文章中心內容的詞語、句子,它於課文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功能,抓住它,對於把握全篇課文十分重要。如教學《沙漠中的綠洲》一文,對文中的阿聯酋人民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侍弄著這些花草樹木。一句,學生對文中的中心句提出阿聯酋人民為什麼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侍弄著這些花草樹木?又是如何精心侍弄的。我引導學生們認真感悟課文,把他們的目光直接引向文章的精華。

從標點符號處質疑

標點符號的運用很有講究,有些標點更是文章的精妙之處,其表達的效果是難以用文字表白的。如在《海洋21世紀的希望》一課中,課題中的破折號就讓學生非常好奇,然後同過查閱破折號的作用後瞭解到,這個破折號表示承接判斷的意思,。它涉及到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說明的物件海洋,二是說明的內容、所取的角度。理解這個標題,必須要弄清兩個方面的問題以及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絡。

從課文的插圖生疑。

課文中的插圖,除了用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課文的內容外,還可以用來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既可以是口頭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還可以是觀察能力。本以為高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對語言文字能有一定的理性理解,像插圖這樣的形象理解對學生不能起什麼作用了,所以,我上課經常忽略課文的插圖,可是,在理解《如夢令》這首詞中的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時,開始,學生們解釋為因為暢遊非常盡興,所以陶醉在歸途中,接著就有學生那個對課本上的插圖提出了疑問:插圖上畫著作者坐著小船,船上還放著酒壺,應該是作者喝醉了就才不知道回家的路的。其實插圖也是一種課程資源,高年級的語文教材中雖然插圖比較少了,但插圖的作用並不意味著消失。如果我們能巧妙地挖掘和開發它,它會給我們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在論及教師的教時曾說過:知識是教不盡的,工具拿在手裡,必須不斷地用心使用,才能練成熟練技能。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因此,在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意識,讓學生敢於質疑,善於質疑,學會釋疑,懷揣問號步入語文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