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傾聽可以有效提高閱讀教學

傾聽可以有效提高閱讀教學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的過程就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多重對話的過程。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絕不是教師按預設教案上的步驟完成教學任務。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教師將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以往的教學只注重學生的傾聽,在校本課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研究”中我不僅再次感悟了學生傾聽的魅力,也領悟了教師傾聽的價值,所以筆者認為“教師傾聽”是提高有效教學的重要策略。

一、傾聽文字,駕馭教材

傾聽是什麼?簡言之,那就是用耳聽,用心理解。在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作為“對話中的首席”,擔負著引領學生走進文字的重任。因此教師自己必須首先要認真研讀文字,琢磨語言,體會意味,學會透過文字元號傾聽文字中那些值得回味的、令我們終身難忘的聲音,教師才能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才能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使自己在閱讀的感知、理解、鑑賞方面優於學生。這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才能信心十足地引領學生與文字對話,才能落實三維目標,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傾聽學生,和諧發展

1、傾聽疑問,因勢利導。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有自己的見解。”面對教材,學生提出的疑問,可能難易有別,深淺不一,有的能切中文章要害,有的卻風馬牛不相及。這時教師要尊重學生,因勢利導,要學會放棄,突出重點。引導學生相互解決淺顯的,與課文內容風馬牛不相及的鼓勵學生課後探討,課中主要引導學生解決的是那些能夠體現課文中心的、作者感情的、寫作特色的等問題。如筆者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時,學生就提出了這樣一些問題:①本文的作者是誰,她與魯迅有何關係?②伯父是什麼意思?③魯迅先生為什麼會受到那麼多的人愛戴?④魯迅先生的鼻子真的是碰壁碰扁的嗎?⑤題目中為什麼要加上“先生”二字?⑥作者在幹什麼,是不是革命者?等等。像①②這樣簡單的問題,就可以讓學生相互間解決,像本文的作者現在在幹什麼,是不是革命者,與本文內容關係不大,可讓學生課後閱讀課外資料解決。而像諸如③④⑤這類的問題,教者要緊緊抓住,引導學生重點解決。這樣不僅完成了課堂目標,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也培養了學生課外探究的能力。可以說是一箭雙鵰啊!

2、傾聽發言,科學評價。

在閱讀教學中,師生對話交流是常有的事,但學生的回答往往不令老師滿意。這時教師要有耐心,及時抓出值得肯定的地方並提出合理建議,給學生以客觀公正的鼓勵性評價。當然在評價時也要力戒廉價表揚、肉麻吹捧,要“獎罰分明”、真實坦誠,這樣的`語言評價才有分量。學生的優點要表揚,不足之處也要予以指出。如:

當學生回答明顯有誤,教師一定要說,很遺憾,你考慮偏了,再試一試(想一想),會有辦法的!"

當有學生髮表不同見解時,教師可以說:課堂上只有一種聲音多單調啊,某某同學為我們帶來了不同的聲音,也給了我們啟發和思考!

當學生之間進行爭論時,教師說:友誼第一,爭論第二。為了說服對方,請亮出一個正確的理由!

當學生因為堅持正確觀點而勢單力薄,信心不足時,教師說:真理不會以人數多少來確定,相信自己、堅持到底!這樣才能營造一個輕鬆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也只有這樣,學生才願意說,只有學生願意說,教師才能傾聽到學生的心聲,才能瞭解到學生與文字的差異,從而更好地點撥與引導,把對話引向深入,從而落實三維目標,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傾聽“雜音”,注重生成。

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是對話的中心。學生個體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著差異,因而在語文學習中對同一問題的理解,對同一文字的解讀不可避免地就會有一些“雜音”。對這一個個 “雜音”,教師應給予充分的重視,微笑著耐心地傾聽。因為“雜音”有時候是課堂教學的生長點,是好課的亮點。如我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10冊的《草船借箭》一文時,引導學生概括出文中人物的個性特點,當學生說魯肅忠厚老實時,就有人插嘴:“魯肅並不忠厚,也不老實,。因為他不但對自己的頂頭上司周瑜撒謊,不把諸葛亮借船的事說出來,而且明明知道周瑜在設計陷害諸葛亮,卻沒有將實情告訴諸葛亮。這算是一個忠厚老實的人嗎?要不是諸葛亮神機妙算,那麼歷史可能就要改寫了!而他應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顧全大局的將軍。”這個“雜音”是學生創新思維的體現,體現著學生的創造個性,並且他這一說對人物的理解就更加全面、更加準確了,也就有效地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三、傾聽自我,反思提高

葉瀾教授有這樣一個觀點:“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也許成不了好教師,而堅持寫教育反思,不出一年就會成為好教師。”我認為,寫教育反思就是在解剖自己,叩問心靈,傾聽自己心底的聲音。如果教師能堅持與己對話,不斷反思總結,並將所得付諸教學,那樣課堂教學必定會呈現出更多新鮮的亮點。比如:我在教學中的“學生自主發言”的嘗試,剛開始我讓學生在老師發問後自己主動站起來發言或有問題主動提出,可就出現了“撞車”的現象,怎麼辦?課後,我與學生交流、與同事探討,擬訂了“女同學優先”、“靠前的優先”、“學困生優先”、“誰先發言優先”、“初次發言的優先”五個優先原則,透過近一期的磨合,“學生自主發言”就順理成章了,學生有了好的傾聽習慣,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顯然提高了。應該說這就是傾聽自我,不斷反思的結果,所以“實踐+反思=成長”也是提高有效教學的一種新模式。

總之,傾聽是一門藝術,傾聽是一種修養,傾聽是一種品德,傾聽是尊重的基礎,是溝通的開始。聽學生之疑惑,然後知所講;聽學生之見解,然後知點撥;聽文字之囑託,然後知所教;聽心靈之反思,然後知不足。讓我們在教學中學會傾聽,以人為本,我們的閱讀教學課將更精彩,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也將大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