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

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

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熱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怎樣統一,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就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性,有專家提出要抓住三個關鍵環節:一是準確、深入地解讀文字,二是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三是靈活機動地實施教學。教學中,為了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讓學生工具性與人文性兼得,我在“準確、深入地解讀文字,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時,採用了教案學案兩案合一的備課策略;在“靈活機動地實施教學”時,採用了“先學後教,強化運用”的課堂教學策略。透過一年來的實踐、探索,教學效果特別明顯:學生學習成績優異,語文學習習慣好,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強,真正達到了“教是為了用不著教”的理想境界。

一、準確解讀文字,兩案合一

1.準確、深入地解讀文字。

教師文字解讀的程式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以為應當是先“走遠”,後“走近”。

(1)“走遠”。社會生活是“文字1”,作者據此創造出作品是“文字2”,被選入教材提供給教師、學生解讀,形成教師及學生頭腦裡的“文字3”。教師解讀文字,首先從近處的作者作品“文字2”進入,藉助語言文字及相關背景資料走向作者描給的社會生活“文字1”,與“文字1”中的人、事、景、物共同經歷、共同欣賞、共同陶醉,同喜同怒同哀同樂,感受文字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語言美……然後,從“文字1”中走出來,思索解讀“文字2”的思想內涵、語言特色、表達特點,欣賞文章精巧、精美之處。從而形成教師腦海裡的“文字3”。

(2)“走近”。這是文字解讀的第二程式,這裡的所謂“走近”有二層含義。第一,從學生的視角“走近”學生,思考可以學什麼、不學什麼,學習中的困惑是什麼,哪些可能是學生學習的疑點、難點、興奮點;第二,從教師教學的角度再次解讀文字,最大限度地“走近”學生,從學生學習的角度確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策略。

2.建立教案學案框架。

傳統教學設計具有較完整的理論方法體系和很強的可操作性之特點,其過程有許多優點,但弊端也顯而易見:以教案為中心,以教為主,以被動接受為主,不利於培養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為了改變這一教學觀念,我們倡導在教學中,以學案為中心,教案服務於學案。在學案提綱中預設正確、恰當、符合學生實際的學習目標、學習方法,設計好學生應掌握的知識點、重點、難點組成的學案自學提綱;根據教材、學案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案中充分預設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及各種教學手段,設計精細、精彩的教學流程。如我在準確、深入地解讀文字《慈母情深》後,設計瞭如下的教案、學案: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用聯絡上下文及詞素分析法理解詞語“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句、段。

3.指導學生抓住母親外貌、動作、語言的重點句段,體會母親和兒子之間的深情;學會抓住人物外貌、動作、語言、心理刻畫人物特點。

教學重點

抓住母親外貌、動作、語言、心理的重點句、段,體會母親和兒子之間的深情。

教學難點

學習抓住人物外貌、動作、語言、心理刻畫人物特點。

學案

教案

學習提綱

1.自學生字、新詞,用聯絡上下文、聯絡生活實際及詞素分析法理解下列詞語: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

2.讀通讀順課文。

3.跳讀課文,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把課文分成三段,寫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一、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理清作者思路

1.理解詞語注意交給方法,揭示規律。

2.抓住段與段之間地的聯絡分段,理清寫作思路。

(1)(1—4)我想買《青年近衛軍》。

(2)(5—33)媽媽給錢讓我買書。

(3)(34-35)我終於有了第一本長篇小說。

4.默讀課文第二段,勾畫母親外貌、動作、語言的重點句段,想一想,文中的母親是一個( )的母親。

5.默讀課文第二段,勾畫我行動、心理活動的重點句段,思考、批註,我對母親有 ( )的深情。

二、細讀探究,體會母親對“我”的深情

1.母親的愛

①外貌描寫──瘦弱的母親

②行動描寫──貧苦、辛勞的母親

③語言描寫──通情達理的母親

(勤勞善良、通情達理、深愛兒子)

2.我的愛(反襯母愛的深沉)

①行動描寫

②心理描寫

(感動、心疼、崇敬、感激、熱愛)

三、自主評價學習收穫,總結學法

練習提綱

1.抄寫、背誦母親外貌、語言、動作的精美句、段。

2.運用本文“抓住人物外貌、動作、語言、心理的重點句、段體會思想感情”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練習---《傘的故事》

3.以《母親的'愛》為題,仿照課文的寫法,寫寫母親關心你的一件事。

4.課外閱讀《愛的教育》。

四、轉換遷移,訓練運用

1. 轉換積累課內精美語言(1題)。

2. 讀寫遷移,訓練技能,形成能力(2.

3題)。

3.拓展閱讀(課內之法用於課外的大量閱讀),內化愛的博大(4題)。

二、以學為主,先學後教

1.依據學案,自讀自悟。這一過程可以“出示學案自學提綱—→學生依綱自讀自悟批註”兩個層次進行。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學案自學提綱,抓住課文重點詞、句、段,全面深入地自讀自悟課文內涵。這是動態的“自讀自悟”,教師既要給足時間讓學生自讀、勾畫、批註,精讀深思;又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個體學習差異,深入學生中個別輔導,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的難點、疑點,及時“喚醒”、“激勵”他們,點撥、引導他們,使他們對教學重點、難點、疑點達到點、面、縱、橫全方位的探究。

2.導讀導悟或精講三點(重點、難點、疑點),總結讀法、寫法。根據學生自學情況及時確定針對性策略,及時組織一條合理、開放的教學主線,師生合作探究教學重點、難點、疑點及讀寫方法、讀寫規律。

(1)教師要充分發散學生思維,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導讀導悟教學重點、難點、疑點,領悟課文思想、情感、價值觀及語言規律。在導悟不出的情況下,還須科學地精講重點、難點、疑點,讓學生在科學地精講中領悟課文思想、情感、價值觀及語言規律。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言語能力、自學能力,發展學生智力之目的。如在導讀導悟母親的特點(教學重點),學生對母親的認識不全面、不深入時,我引導學生聯絡全文母親外貌、動作、語言、心理的重點句、段整體精讀深思,從整體形象及學生自讀感悟的結果一步步抽象出了母親的特點:勤勞善良、通情達理、深愛兒子。又如在探究難點---抓人物動作、心理體會“我”對母親的愛(反襯母愛的深沉),學生體會不到位時,我抓住“我”的行為、心理的重點句子“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中的“酸、攥、跑”,聯絡母親為“我”所做的一切、母親的特點,精講了句子含義----“我”對母親複雜的感情:

a. “酸”是感動、心疼----母親瘦弱、貧苦、辛勞

b. “酸”是感激----母親通情達理,給錢買書

c. “酸”是崇敬、熱愛-----勤勞善良、通情達理、深愛兒子

(2)在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學生總結讀法(理解詞、句、段、篇的方法,精讀、略讀的方法,朗讀、默讀的方法 ……)寫法(遣詞造句、佈局謀篇的方法……),以利在今後的學習、寫作中轉換遷移,學會運用。如在《慈母情深》一文中要教給學生“抓住人物外貌、動作、語言、心理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抓住人物外貌、動作、語言、心理刻化人物特點”的讀寫方法。

三、“兩腿”並行,強化運用

當今的閱讀教學講究舉一反三,它強調精讀的重要性,重視方法和能力的遷移運用,憑藉教材,練就閱讀與寫作的熟練技能。但大量的研究、實踐表明,語言的學習,還需要“舉三反一”,需要把從課文內學到的讀寫知識、讀寫方法用於大量的課文外的閱讀、寫作,需要“舉多”而“勝少”,“舉十”才“反三”,在“巨大數量”言語“例子”的反覆撞擊、反覆刺激下,才點點滴滴“說出”,成年累月數量無限加大後,才“奔湧而出”。因此,今天的閱讀教學需要“舉一反三”和“舉三反一”兩條腿走路(如用《慈母情深》一文“抓住人物外貌、動作、語言、心理的重點句、段體會思想感情”的閱讀方法進行《傘的故事》的閱讀練習是舉一反三;閱讀課外讀物《愛的教育》是“舉三反一”),以“舉一反三”為基礎,透過“舉三反一”求突破和提升,實現“舉一反三”和“舉三反一”的最佳化整合。其具體的實踐操作可以“課內一篇帶課外多篇,讀多篇寫一篇”、“課內外雙軌執行,大量讀寫”、“讀寫結合”等優秀實驗成果指導學生用來讀用來寫,讓語言和精神在多次“用來讀用來寫”中不斷生成、不斷髮展,為學生終身學習、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語言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