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文閱讀教學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文閱讀教學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閱讀要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增強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能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文章能作自己的分析判斷,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應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現代社會已進入智慧勞動時代,而智慧勞動的核心是思維能力的培養,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則是培養中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和思維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係。語言是思維的工具,離開了語言,思維就無法進行,思維的結果也無法表達。思維又是語言產生和存在的基礎,沒有思維就沒有語言,二者缺一不可。不注意思維能力訓練,語言能力的訓練就無法順利進行,因為理解和運用語言能力是直接受思維能力制約的。

一、發展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主要是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概括的能力和以概念、判斷推理為基本形式的能力。思維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創造性都必須要有抽象思維能力。尤其是對作品的主題、語言風格、作者的情感特徵的把握,要運用感知、分析、判斷推理的抽象邏輯思維來實施。閱讀需要指向理解意義所具備的`抽象思維。正確和深刻地理解所讀文章意義是讀者面對的第一要求。把握作者寫作意圖和思路,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和結構這些都要有理解分析的能力。閱讀教學要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但理解能力從本質上說還是一種思維能力。所謂理解,就是弄清事物與事物之間,部分與整體之間,表象與本質之間的聯絡。不透過判斷、推理、分析、概括綜合就無法進行。思維混亂,整個閱讀就無法有序的開展,無法獲得閱讀印象和閱讀結果。

二、發展學生分析能力。分析能力也是一種思維活動,如對課文中的詞語、句子進行分析,理解詞語的本義以及在課文中的語境;分析作者寫這句話的意圖是什麼,這個詞語、這句話對內容起了什麼作用;分析作者選取了哪些材料,這些材料是如何支撐觀點;分析作品中的語言特色和作者情感等,這些過程都是思維的活動。分析過程也是推理、判斷的過程。

三、發展學生概括能力。這也是培養中學生閱讀和思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能力。中學生每天接觸到大量的書本知識,接觸到大量的語言材料。只有把這大量的語言材料,加以消化、概括才能形成閱讀結果。不能準確地概括,就不能掌握閱讀過的材料。概括不準確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片面性,只注意到材料一部分內容,而忽視了另一方面內容,沒有弄清兩者之間的聯絡與區別,概括出來的內容不能包涵和覆蓋全部意思。二是主觀性,沒有認真閱讀文字,或者是看不清內容,抓不住重點,理不清頭緒,主觀地改變和歪曲原材料的內容。三是表面性,看到過程現象,沒有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質。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讓學生對文章內容、人物特徵、寫作手法多作訓練,對相關的內容要用字數限定進行概括。概括能力很重要,它關係到閱讀的質量。

四、引導學生聯想、想象,發展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對學生進行文學作品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感知作品中人物形象,調動他們生活積累,想象祥林嫂、阿Q、陳奐生等人的形象,要求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找類似原形。培養學生的形象感,進行求同求異的比較,以把握形象的特徵。祥林嫂與劉蘭芝、劉蘭芝與杜十娘,以及崔鶯鶯與杜麗娘,還有李香君,她們作為女子,她們的形態、眼神該是怎樣?她們說話的樣子該是怎樣呢?引導學生朝這些地方想象,就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阿Q與陳奐生他們的服裝有什麼不同,他們臉色形態、個子該有哪些區別呢?讀詩歌,也要培養學生的形象感。讀杜甫詩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我們要學生想到:秋天風霜高潔,秋葉凋零,尤其是深秋,北風一吹,枯葉滿天飛,令人感傷。但杜甫又寫出盛景與動景的奔騰之水,浩浩蕩蕩向東不息,給人一種永不窮盡的亮色。比如說,我們讀李白的詩歌《將進酒》,讀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我們就應該有形象感,想到長江滾滾奔流的氣勢。讀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如雪,就應該想到一個孩子赤腳在河邊挑撿貝殼,想到老漁翁在撒網,時光很快,人一下子就變老了。還要想到長河裡流淌的不僅是水,而且是時光,是歷史,是逝去的歲月。長河連線過去和未來。這樣我們的思維就有了很好的形象感了。

五、提倡學生探究性閱讀,敢於質疑和批判,發展學生批判性思維和深刻性思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要善於從發現問題入手。思維起於疑問,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我們要善於用問題來組織教學,問題可以打破課堂沉悶的局面,可以激發思維,撥亮學生智慧的火花。一堂精彩的課必須由若干有價值的問題組成。我們設計的問題必須是圍繞課文的重點、難點、疑點來組織,這些問題要儘可能地體現文章的思路、教者的教路、學生的學路。這些問題可能要涉及到或者從這些問題應該看到你的教學過程和步驟。看到你的問題,就能瞭解到學生的思維軌跡,每個問題都應該成為引導學生理解和思考的關鍵之處的路標。例如在指導學生閱讀魯迅的《祝福》時,讀到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可以引發學生思考。祥林嫂的破碗是空的,說明魯鎮人不施飯食給祥林嫂。再往下思考說明沒有人同情祥林嫂,揭示魯鎮人的冷漠、麻木,作者透過這個空的詞語,揭示祥林嫂生存環境的愚昧。這樣在緊扣課文閱讀的同時,一步步地把學生引向深入,培養他們的思維深刻性。六、注重探究閱讀,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閱讀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探究與質疑,在質疑中發展創造性思維。例如高中第五冊課文《寶玉捱打》,教者可以引導學生探究寶玉為什麼捱打,要學生從課文中篩選必要的資訊,然後概括原因:一是會見賈雨村無精打采,二是金釧投井與寶玉有些牽連,三是賈環中傷,四是忠順王府登門索要戲子琪官。再往深處探究分析寶玉該不該打,要言之成理。這是一個很好的點燃學生思維火花的導火線,而且學生有話可說。創新思維在批判思維中產生。例如我們在引導學生閱讀魯迅的《藥》《、祝福》和《阿Q正傳》時,要理解魯迅在作品中批判當時社會農民的愚昧、冷漠、麻木。在教學中要學生聯絡生活和社會實際,想想在我們現代社會的生活之中有沒有麻木、冷漠和愚昧。聯絡電視新聞中的礦難以及各種犯罪,引導學生對落後和腐朽的封建殘餘進行批判,從而培養學生正義感和健康的道德感。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發展學生多種思維能力是閱讀教學最根本的任務。思維能力發展了,閱讀水平就自然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