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考試

考試達人是如何做閱讀筆記的

考試達人是如何做閱讀筆記的

已經過了G,現在是總結的時候了,說一下我在閱讀中所經歷,體會的方法和結果,效果,希望大家要儘早意識到自己所處的階段,然後努力進步。我是個菜鳥,但這是我的切身心得,我就是在由一個到一個階段中,受著自己給自己設定的障礙的折磨。

我的心得筆記總結:

曾經拿到一篇文章,直接往下看,被動地接受資料,而沒有回顧,沒有小段總結,而是以能看懂句子為樂趣,更不計較時間的花費。結果是在有限的時間讀不懂,把握不住邏輯關係,作題也沒有方法,很不科學,以僅憑在文章末尾記憶的一點意思,(或不懂全部意思來做題)。很多題目都是猜,正確率無從保證,這種是沒抓住結構,不知道文章內容的分佈,定位極其困難,劃的也看的清,或有時能有意識的劃出第一次人命,在作題時,再看時,能作對一些題,單不知其他在講什麼,因此,再做體就要粗略再讀一遍文章,很焦急,無事於補,正確率在1-2個。

接著試著加快閱讀的速度,試著不太去關注小細節,但有時這種作法下,思想不集中,不知所云,思維不能跟著作者的思路走,只是走馬觀花的看一遍文章,雖說也話了一些東西,但是有些文不對題,劃的是不考的細枝末節。這種讀法下,完全不知作者的重點,是為讀一篇而讀,認為只要能讀完,就可以了,心理有暗示,有其他的雜念,心態不平穩,導致時間的浪費,別談什麼正確率,答題完全自己主觀想,能對也是猜對,運氣好。不能被這時的意外高的正確率迷惑!

再經過一段時間,讀文章時有時下意識的冷靜,能讀出一些東西,能模糊感知一些資訊點,以及作者的結構,正確率也相應高一些,但也不能排除猜的成分,在分析錯誤原因時,主要是因為只看到一點,而沒有看完,匆忙結論!看句子也只能大概看一下前半句,而後半句大多是被跳過的(也沒有怎麼想),希望寄託在詳讀的第二遍,然而第二遍有走馬觀花,不好好看,又匆忙結論,導致能對一部分,但總遺憾對文章看得不徹底!

在上面的過程中,似乎悟出了一些東西,即文章要看結構,把詳細的放在第二遍時再看,這就導致了我走向另一共極端,即:只關心文章的結構詞,一點都不關注文章的細節,企圖在“標記”來解決第二遍中定位的困難。然而,定位正確的地方在第二遍讀時做到了正確,而問題中出現的我卻沒定位的地方,我完全不知在說什麼!在時間公平,不緊不慢的逼迫中,我不得不從看文章,而前面看似節省的時間,(實際上是浪費了大概3分鐘/1長閱讀),要由第二遍中的速讀來彌補,但這更快的閱讀,使我更加不知所云,再一定的情況下,還是浪費了更多的時間。這種時間的大投入與對文章的毫無把握,讓我明智地意識到讀下去會浪費更多的時間。而對7個題,最多能作對結構題。我放棄了繼續讀的願望,同時在痛恨我錯誤的開始,愚蠢地固執己見,興奮地認為只讀結構詞,再找細節是一種全新的觀點。

在痛苦地受著自己連閱讀方法都不懂的自我壓迫折磨後,我結合自己的閱讀失誤之後,分析原因。我認為其實閱讀(在有能看懂難句的能力後)就考的是讀文章的方法,以及邏輯關係的辨明!在有正常邏輯思維的人那裡,大多缺的是一種閱讀方法。這閱讀方法雖不能提高對文章句子意思的理解程度,但是能讓你節約時間,用節約的時間再關注考點,這就是竅門!!

由此,我想還是要突破閱讀方法,時間的壓力只是表象,那是由於你不切重點的`略度使你關注了不該關注的東西,浪費了時間;而完全精讀,也讓你損失了時間。我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從下面幾點來出發:1不要有雜念2不要企圖一些急功近利的方法,那將欲速則不達3正常地讀,不懂的稍微圍繞主題想一想,不要想的太遠(要不然就浪費了時間)4弄清文章的基本結構,文章的大概內容分佈,主要的邏輯層次。這樣做的好處會使你在第一遍讀就已經解決了題目中的一些問題,根據時間的允許,在決定是否有必要去解決一些不易重視的東西,這個過程中要劃一些東西,為做細節難題做前提工作。識記一些東西,為做一些主要題型提供直接援助(事實上,這樣做,使得我們不用在回看文章也能作對題,我就知道選項的某個答案正確,看題目時要留心選項,有十足的把握再選)。

如何透過一種方法來實現上述的目標呢?我認為,既然要作到層次明確,內容知道一個大概,理清邏輯關係,那就必須對文章進行通讀,要理解全文,那這是不是又回到了開始的那種有缺陷的精讀的方法上了呢?事實上,這種新的方法與精讀在最終都實現了作題的可能。而前面的精讀是建立在全文精讀的基礎上,這種的缺陷是作題還得再看原文,加大了時間的消耗(文章讀了2-3遍,且這是在不計時間乾的事),我們在看的時候,由於不想其內在關係,而思維不轉起來,企圖放在第二遍再解決(第一遍把精力放在看有無生詞,難句上,以能讀懂句子為目標,沒有在結構上貫穿,在意義上聯絡把握。一個主要的原因是由於看得太多,而沒記住,給大腦留下極大負擔!但其幾遍之後記住了,熟悉了細節,最後理解的含義是正確,缺點是時間太長!)

現在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要既能看懂意思又能節約時間。我先試試:按照通讀/精讀的方法讀每一段。這種“化整為零”的方法大大節省了在整個文章一氣通讀時帶來的時間耗費。在讀每一段時,力爭讀稍快一點,但要把握作者態度,注意作者在這段作了工作,這樣做是詳述,轉折,提觀點等,理解一下細節,劃一下,為了避免忘。總結作者的態度,作者的事例的過程,結論等,最好能精細理解例子的內容,實在不行,也要能知道大概名詞之間的關係(我們通常以為這樣做,沒必要,但實際這為做細節題提供了支援)。

每一段都這樣,最後能把文章順一下就更好,於是答題!

這種在理解文章花費的時間可以讓解答更快一些。我認為比略讀再詳讀的方法態度好,速度能快一點。

再強調這種化整為零的方法有前提:要求思想高度集中,心態平和(不要擔心時間不夠)但是否能提高更快更清晰的閱讀能力值得商榷。

G的閱讀是以篇為單位,不會要求象填空那樣精細理解每句話,過繁的邏輯轉化,也不會要求象類反精細理解每個字詞的細節,它只要能把握觀點,明確例子與觀點之間的關係就夠了。

從這裡看,類反,填空,閱讀是一體的分別考察了對字詞,句,篇的考察,重點歸於能讀懂其內部的邏輯關係。

我的方法迴歸到了一個結論:用了開始精讀的讀句方法,以段為單位把一篇文章連起來。似乎很簡單,但我覺這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我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了方法的失誤導致邏輯混亂的痛苦。

其實,總結一下,我的文章不過用個人的實際經歷證明了牛人體會的經驗。然而他們僅僅給了一個抽象的結論。我們不能馬上理解,我就是用具體的例子證明了他們的經驗在理論的可行性。我由於開始沒有認真總結,導致在方法上沒有突破,僅僅是能讀難句,和能認識紅寶書中95%的詞。說一句話:觀念一變,方法無限;方法一變,我們得到的就不離散的知識,而是一個能串到一起的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