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車》課堂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活動情境中,體會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意義。
2.能掌握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並進行正確運算。
3.透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發展初步的探索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看這是什麼?
師:這些漂亮的小貼上和小紅花,準備送給上課特別棒的小朋友和表現最好的小組,準備好了嗎?
一、情境匯入
師:同學們,動物學校的大象老師邀請我們到動物學校去做客,你們高興嗎?誰願意乘坐李老師的公交車去動物學校看一看?
師:同學們都乘坐過公共汽車,乘車時應該注意些什麼?
生:略
師小結:你們說得都對,乘車時要按順序排隊,要先下後上,要遵守乘車秩序.遇到老人我們要主動讓座,還不能把頭伸到車窗外,要注意乘車安全。
其實乘車也有許多學問,這節課,我們就一同研究乘車中的數學問題.板書課題:乘車
二、模擬演示,探索新知
1.探索連加。
師選2名學生坐車
師旁白:(車啟動請坐穩)並問:汽車喇叭嘀嘀響,李老師的乘客有幾人?
根據學生回答適時板書:2
師:郵局到了,誰還想乘座李老師的車去動物學校?
師先請3名同學上車,再讓2名同學後上車。
師:誰能把到站後車上人數的變化情況完整地說一說?
師:(在學生敘述時,教師把2,3,2,7四個數字寫在黑板上。)
師:(指著黑板上各數)你能不能試著用一個算式表示人數的變化呢?
生:2+3+2=7(師板書)。
師:2,3,2,7各表示什麼意思呢? 生:略
師:孩子們,那你們是怎樣得出7的呢?
(學生進行小組討論。)
生:略
師:哦,老師明白了,就是把前面兩個數相加,得出來的數再與後一個數相加,對嗎?
(老師邊講邊板書:2+3+2=7)
師:小朋友真聰明。這個加法算式和以前的加法算式比較,有什麼不同嗎?
生:略
師:像這樣有兩個加號的算式我們叫“連加”。
2.探索加減混合。
師:(車啟動請坐穩)請同學們數一數車上坐了幾個小朋友?
師:大什街到了,後門有3個人下車,前門有2個人上車。
師:誰能把到大什街站後公共汽車上人數的變化情況說一說?
生:原來車上有7人,大什街到了,上車2人,下車3人,現在車上有6人。
師:用一個算式來表示人數的變化,該怎樣表示?和你的同桌小聲地商量商量。
生:略
師:怎樣計算這兩個算式,是按照什麼順序計算的?
生:略
師:你真聰明,會把兩個算式的運算順序合在一起說,孩子們同意給他一顆智慧星嗎?(同意)
師:真了不起,用這麼簡單的話說清楚了運算順序,老師獎給你枚小貼上。對,我們要從左到右依次計算。
師:看,這兩個算式得數是一樣的`,可列式不一樣,是什麼原因呢?
(學生四人小組,輪流說說自己的想法,再討論討論。)
師:在這兩道算式裡都有哪兩種運算子號?
生:既有加號又有減號。
師:像這樣,一道算式裡有加又有減的我們把它叫“加減混合”。
3.探索連減
師:終點站動物學校到了,請小朋友們排隊下車,(先下3人,再下3人)請小朋友們注意觀察,說一說車上人數的變化。
生:略
師:誰能用一個算式有表示人數的變化。
生:6-3-3=0
師:這個算式和黑板上的算式比較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
生:略
師:猜一猜像這樣有兩個減號的算式我們叫什麼?(師引導)
生:“連減”。
三、動手操作,深化新知
師:瞧我們的大象老師正站在大門口歡迎你們呢!可它說要考考你們,誰能勇敢地接受它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