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資訊科技

小學資訊科技評課稿

關於小學資訊科技評課稿

資訊科技,是主要用於管理和處理資訊所採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它主要是應用計算機科學和通訊技術來設計、開發、安裝和實施資訊系統及應用軟體。它也常被稱為資訊和通訊技術。主要包括感測技術、計算機與智慧技術、通訊技術和控制技術。

小學資訊科技評課稿1

各位參加本次教研活動的老師,下午好,首先我代表向老師和鼓樓區資訊科技學科中心組的全體成員歡迎大家來到虹橋小學參加本次活動。受向老師和中心組老師的委託,我很榮幸地隨向老師一起參加了屈敏潔老師的教學設計活動。為了順利完成本次開課任務,王老師很早就做了充分的準備,我也一同參與了王老師的從試教到正式上課的全過程,下面,我就本節課的情況來談談自己的想法,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有意義的啟發。

一、清晰的教學過程

本節課是屬於小學資訊科技第二冊的內容,該課的特點是操作環節多素材要求大,對老師的系統教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從複雜的內容中整理出了清晰的教學思路,一條貫串始終的主線將整個課文連為一體,並且主要內容層層遞進,亦步亦趨,表現出了較強的邏輯上的嚴密性,使課堂呈現出了既輕鬆活潑,卻又掌控得當的局面。我做了一些觀察,在我附近的孩子她們在自己操作時興趣盎然,不時的露出勝利的笑容,但一旦王老師開始教授下一個環節時,孩子們立刻將視線轉向了老師,眼睛裡充滿了強烈的求知慾,不用老師任何的催促,學生們已經進入了"我想學"的心理狀態。顯然,這樣的課堂效果是歸功於縝密的教學設計。這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二、訓練有素的學習過程

《新課標》表現出了對創新能力的極大關注,要求我們在教會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教會學生怎麼樣學習,要從傳統的班級授課制向建構主義的現代化課堂轉變。在我們的資訊科技課中,怎樣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也是目前面臨的一個重要的課題。向老師曾經一再強調過,我們要學會利用好我們的課本,讓孩子真正學會看書。

在王老師的課堂上,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王老師的學生們不但會看書,而且看得很好很認真。有的孩子還動手在書上做了各種各樣得標記,以記下自己得心得體會。這種良好得看書習慣決非一日之功,從孩子們自然得看書習慣中,我們能夠發現不但是這節課孩子們在看書,以前得課上她們也會看,這是王老師長期訓練得結果,也成為課堂上得一個亮點。

三、富有情趣的組織結構

在本節課上,王老師將時尚的DIY引入了課堂,讓孩子們有了探究的需要。這樣的任務驅動在本課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們圍繞DIY的主題,在不斷的探究,不但促進了孩子們對於未知事務的探索情感,也與生活實際較為緊密的聯絡起來。這樣的俞教於樂的形式,會給孩子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的。

四、活躍的課堂氛圍

在這節課上,我們作為聽課的老師,都能很明顯的感受到愉快的課堂氣氛:孩子們的歡笑聲不絕於耳,並且在欣賞自己作品的同時也肯定了別人。作為幾歲的孩子,能在一個輕鬆的氛圍裡學習,是最好不過的了,在這裡,王老師做了有意義的嘗試。

五、準確的教師定位

在整節課中,我們的教師都不是在做個說教者,沒有刻意的去進行任何知識的講授,而是借用書本和孩子的探索來進行知識的傳授。可以說,王老師在本節課中不再是一名導演,而是劇中的一個組織者,帶著孩子一起來學習,很好的發揮了教師引導的作用。

小學資訊科技評課稿2

《花香滿園》是浙教版小學資訊科技三年級上冊第九課的內容。本課的知識與技能目標是掌握“複製”,“貼上”。學會選區的變化,能清除選定的區域。過程和方法目標是透過將圖形複製、貼上和變形,初步掌握對圖“物件”進行“處理”的一般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是體驗電腦繪畫的神奇,感受電腦技術的應用,培養對資訊科技創作的興趣。

下面就來談談我對這節課的幾點看法:

一、情景創設真奇妙

在引入環節,宋老師透過播放《小貓種魚》影片創設情境,這個既貼近學生生活又富有童話色彩的情境牢牢地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引出知識點“複製和貼上”,可以說是“一箭三雕“啊。

在接下來的環節中,宋老師借用“小貓的車子翻了,請幫幫小魚”和“請你設計一個美麗的魚塘”這些問題自然地順著情境把學生引入“旋轉/翻轉”“拉伸/扭曲”知識點的學習。當學生透過操作變出各種姿態魚時,他們感受到了電腦繪畫的神奇和成功的喜悅。

整堂課,宋老師利用魚這一個情境貫穿始終,巧妙地把教學知識點串聯起來,環環相扣,一節課聽下來給人行雲流水般的暢爽感覺。而知識點又融入到任務中,每個任務地設定循序漸進。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斷地獲得成就感,這對鄭小學生資訊科技資訊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

這節課情境的合理設計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是這節課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半成品加工”策略的合理應用

正如我在網路部落格中發表的第一次磨課感想中提到,鄭小和我們練川小學的學生上資訊科技課時有一個共同的尷尬——學生兩級差異非常明顯。按正常的教學計劃和課時上課時,往往能完成和幾乎不能完成教學目標的學生差不多是一半一半,因此在教學時,如何緩解這種差異決定著一節課的成敗。

對面參差不齊的學生基礎,“半成品”的提供為教與學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宋老師直接讓學生利用已提供的小魚進行復制貼上時非常明智的。這個半成品的提供能幫學生的知識點操作爭取更多的時間,如果小魚影象能可愛的話還可以成功吸引了學生更多的注意力。

從始至終,宋老師都利用這一個半成品進行操作,我覺得這也非常好,但是這個半成品的設計還可以更加美觀些。就這樣一隻魚,感覺略顯單調。

三、學生的生成很精彩

在第一個環節,宋老師提到:我發現了一個問題:有的同學在種小魚的過程中,只複製了半條魚,有什麼好的辦法嗎?宋老師的目的是利用這個問題引入“清楚選定內容的教學”,而有一個學生提到“因為沒有選定好,可以選定好一些”我覺得這個學生的想法非常好。對於剛接觸選定操作的學生來說,這個操作時有難度的。老師可以利用這裡契機把這個難點攻克一下,正好早上的課因為停電這裡教學事故由了充分的時間。

在設計美麗魚塘的環節,有一個學生利用旋轉設計出了花瓣形狀的魚群,有的學生給魚塘添加了美麗的色彩。這些想法很精彩,教師在這裡都可以利用展示稍作評價,給與肯定。

四、教師的講解可以有收有放

新課程模式下,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在學習新知時,可以適當讓學生自己去體驗探索的樂趣。而且,本節課在學習“旋轉/翻轉”中,學生對詳細操作非常有興趣,有些學生甚至都叫出生來。說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在學習“拉伸/扭曲”時,教師可以不用像上面講解時那麼詳細,利用這裡環節讓學生自己去嘗試,這樣的收穫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整堂課思路清晰,突顯了男資訊科技老師的理性味兒,但講解又不失細膩,知識點的落實很到位。可以說這節課上得非常成功,而且為研究“半成品加工”策略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