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公好龍教學實錄
引導語:《葉公好龍》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聽過,那麼有關葉公好龍教學實錄哪裡有呢?接下來是小編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文章,歡迎閱讀!
葉公好龍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好,我們昨天學習了文言文《葉公好龍》,誰來背誦一下?
生:(背誦)“葉公子高·····”(其他同學小聲附和背誦)
師:我們還學習了文言文的學法,我們來回顧一下,哪個孩子來說說文言文的學法?
生:(迅速翻開書本的筆記)我們要讀通課文,再理解它的意思,還要明義,最後背誦。
師:呵,毛西嶺很聰明,能夠透過檢視筆記來回顧學習的內容。那好,我們一起再來看看文言文學習的基本步驟。(PPT出示文言文的基本學法:讀通-理解-明義-背誦)
師:孩子們是不是覺得我們已經學完了《葉公好龍》?那我們今天學什麼呢?其實,很多歷史故事、寓言故事都有出處,不是後人杜撰出來的,這個故事就是這樣的。我們一起來看看完整版的《葉公好龍》,這個故事出自漢代劉向編著的《新序·雜事五》,(PPT出示原文)《葉公好龍》只摘取了中間部分,現在我們補上它的前面和後面部分,孩子們想不想學一學啊?
生:點頭,微笑。
師:今天這堂課,我們要來挑戰一下自己,既然孩子們已經學習了文言文學習的基本步驟,那我們就用這樣的學習方法來試著學習這篇文章的前面和後面部分。金鑰匙第一步,讀通。對於文中一些較難的字,老師已經註上了拼音,來自己讀一讀,把字音讀準。
生:(剛開始學生各自小聲讀,逐漸變成全班一起讀了。)
師:來,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
生:齊讀課文
師:很好,不僅把字音讀準,而且一些地方的斷句也讀出來來了,比較流利,有了一點讀古文的感覺。那些孩子來讀給大家聽聽,試著讀流利一點。
生:(流利朗讀前部分)“子張·····好龍也”
師:呵呵,語速稍快了一點,為了讀流利有點急了,“欲速則不達”,不用那麼急的,那個同學讀最後部分。
生:朗讀“今臣···敢託而去”
師:這樣的語速就比較好了,好,看來孩子們很能幹,很快就把古文讀通了,下面我們還有很多次讀的機會,接下來該怎麼學習了?
生:理解
師:好的,我們來理解一下。(PPT出示理解文言文的金鑰匙)我們還是回顧一下文言文的理解方法,首先是看註釋,為什麼要看註釋呢?
生:因為文言文中的很多字的意思和現在的意思有很大的區別。
師:對,例如《葉公好龍》裡的···?
生:“施”在古文中讀yi意思也不一樣
師:對,不僅字音完全不同,意思也不一樣,這個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延伸”。這樣的字還有很多,所以我們首先不要用現在的意思去理解文言文,一定是先看他提供的註釋,然後才是聯絡上下文理解,理解出大意。如果這兩種方法都還不能讓自己比較清晰地理解呢?
生:我們就要查詢資料。
師:對,查資料,上網查,在相關的書上查,今後還可以學著查專業的古漢語辭典之類的工具書。總之,這些方法是我們小學階段通常使用的方法。我們現在就來理解一下課文。老師已經提供了一些字的註釋,請你試著理解一下。哦,再為你們提供一點小資料:魯哀公:春秋時代魯國的國君;子張:孔子的學生;《新序·雜事五》:漢朝劉向編輯,書中記述了許多歷史故事。
生:自學理解。
師:和你的同桌合作,試著一句一句用自己的話說出意思。
生:同桌合作,交流。
師:來,我們全班交流一下,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第一句,誰來?
生:子張去見魯哀公,過了七天,魯哀公都不搭理他。
師:很好,非常流利,“禮”的意思是接見,你說的“搭理”也大同小異。接著第二句“託僕伕而去”
生:就叫僕人去。
師:誰叫僕人去?
生:子張讓他的僕人去。
師:去幹什麼啊?
生:去見魯哀公,並要給他說。
師:嗯,很好,古文凝練,我們在理解的時候,就要聯絡上下文來,進行一些適當的補充,孩子們已理解得很好了,這裡是子張讓他的僕人或者是派遣都可以,去見魯哀公。說“臣聞君好士,故不遠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塵垢(ɡòu),百舍(shè)重趼(jiǎn),不敢休息以見君。”這個句子較長,我們慢慢理解。注意看看註釋。
生:我聽說你很喜歡知識分子,因此從千里之外趕來。
師:喜歡知識分子,你是從哪裡知道的?
生:臣聞君好士。
師:好的意思就是?
生:喜歡。
師:“士”也指人才。
生:我冒著風沙······呃···
師:孩子們,想想這個句子中“百舍重繭”是什麼意思?聯絡我們以往的學習經驗,百舍在這裡是一種··?
生:不是真的指有百舍,而是指很遠的路程。
師:對,這裡是虛指,指很遠的路程,他經歷了什麼,用自己的話說說。
生:他走了很遠的路,腳上都···
師:看註釋,“趼”通“繭”腳上都長起很多繭了,形容?
生:很辛苦,歷盡了千辛萬苦。
師:對,為了見魯哀公,子張千裡迢迢,不辭辛勞。為什麼他要這樣?用文中原句回答。
生:臣聞君好士
師:“不敢休息以見君。”怎麼講?
生:都不敢休息了。
師:夜以繼日地趕路,可見見魯哀公的心情是多麼的急迫。好,理解到這裡,大意弄懂了吧。子張那樣辛苦,結果如何呢?讀讀
生:七日而君不禮
師:誰說說這個句子的意思?
生:七天了,你都不接見我,你喜歡人才,就好像葉公喜歡龍一樣。
師:非常棒。中間部分,是我們學過的`《葉公好龍》略去理解,背誦。
生:背誦
師:理解最後部分就容易多了,“今臣聞君好士,故不遠千里之外以見君,七日而君不禮,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誰來說說?
生:我現在聽說您喜歡人才,所以不遠千里來見您,可是你七天都不接見我。您並不是真正的喜歡人才,而是喜歡像人才而不是人才的人。
師:大家贊同嗎?
生:贊同
師:很厲害啊,把“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的意思說得很清楚了。最後一句很難,老師給大家講講(PPT出示小資料:詩:就是《詩經》,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分“風”、“雅”、“頌”三部分,共三百零五篇,多數是民歌。“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一個人在他一生中能有幾個人能真正珍藏於心中,不知在何時才能忘卻呢。)
師:請一個孩子讀讀小資料。
生:大聲朗讀:“詩就是《詩經》·····”
師:這一句是子張引用《詩經》裡的一個句子,也是子張對這件事發表的議論吧。看看,這篇文章如果延伸,東西很多的。這句話的意思是指“一個人在他一生中能有幾個人能真正珍藏於心中,不知在何時才能忘卻呢”子張用在這裡,我們不妨這樣去理解:子張認為,一個人一生中能夠有幾個人能珍藏於心,而且不忘掉他。一輩子能夠遇到幾個真正懂得相互欣賞的知己,並永遠珍藏於心啊?子張發出了他的感嘆,所以說“敢託而去”,怎樣理解“敢託而去”?
生:我要離開了。
師:是的,知己難尋,這樣的國君,離開也罷!看來,今天大家的學習能力已經讓我驚訝了,我們帶著理解再次朗讀原文。我相信,現在你的朗讀,會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然斷句,讀得更流利。請——
生:(朗讀全文)“子張·····”
師:談談你的體會吧,我想,理解了原文後,你的感受肯定會不一樣。先想一想,也可以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一下。
生:(小組或同桌交流)
師:誰來談談
生:我覺得魯哀公表裡不一。
生:我覺得魯哀公並不是一個真的喜歡人才的國君。
師:哦,都在說魯哀公啊?不談葉公了?在學《葉公好龍》的時候,不是都說葉公口是心非嗎?
生:作者是想用葉公好龍的故事批評魯哀公吧!
師:你覺得這篇文章真正的不是寫葉公,而是——?
生:真正寫的是魯哀公。
師:子張說話很有藝術,不好直接批評魯哀公,所以就用葉公好龍的事例來說魯哀公不識人才,也感嘆自己懷才不遇。在這裡,孩子們覺得“子張”和“龍”有沒有什麼關係?
生:子張覺得自己就是龍。
師:呵呵,很好的理解。回到我們的單元主題“龍”,在“龍文化”中,其中“龍”喻人才是其中一個元素,這個隱喻還體現在我們積累的一些成語中,例如?誰能想到這樣的成語?
生:望子成龍
師:很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傑出的人才,成龍成鳳,還有嗎?
生:(沉默)
師:這樣的成語還有很多,比如“人中之龍”,還有“臥虎藏龍”,怎麼理解“臥虎藏龍”?
生:是指沒有被發現的人才。
師:很好,沒有顯露出來的人才,我們說他是“臥虎藏龍”。龍文化含義豐厚,子張可能也在以“龍”自喻,可是他沒有遇到賞識他人,說以離開了魯哀公。看來在這個故事中,葉公很冤的,歷史上是有葉公這個人的,孩子們透過查詢資料,瞭解了歷史上真實的葉公,我們三言兩語,來談談葉公。
生:(拿著列印的資料念起來,結結巴巴)葉公,字···
師:我們要把蒐集的資料轉化成自己的語言,抓取其中的一兩點,簡要交流。
生:(仍然拿著資料念)葉公····
師:由於時間關係,我們下來再交流。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