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故鄉的教學實錄

故鄉的教學實錄

師: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面貌是一種模糊的悵惘,彷彿霧裡的揮手別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魯迅先生筆下的《故鄉》。請同學們一起背誦賀知章《回鄉偶書》中的“少小離家老大回”兩句。

(生吟誦“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師:“近鄉情更怯”,當“我”帶著二十年的期盼回到故鄉時,竟發出了這樣一聲感慨:

(幻燈展示。)

阿!這不是我二十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

師:請齊讀這一句。

(生齊讀。)

師:同學們讀得很整齊,但缺少點感情。聽老師讀一遍。

(師讀。)

師:老師為什麼讀“阿”(第二聲)?這表達了什麼樣的情感?

生1:驚訝。

師:一個否定加反問的句式,這又表達了什麼樣的情感?

生2:加強肯定語氣,眼前的故鄉就是二十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

師:一個“阿”和一個“不是”表達了“我”複雜的情感,眼前的故鄉明明就是那個故鄉,卻又不願意相信,是故鄉什麼樣的景象讓“我”如此感慨?請一位同學朗讀第2段,其他同學在該段中分別找一個詞形容眼前故鄉的景象和“我”此時的心情。

(一生朗讀。)

生3:故鄉的景象“蕭索”,“我”的心情“悲涼”。

師:罷,罷,景既已如此,還是去看看故鄉的人吧!“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故鄉哪個人最讓“我”魂牽夢繞?

生(齊):閏土。

師:二十年過去了,兒時的夥伴在相貌上肯定發生了變化,請在文中勾畫圈點出有關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的外貌描寫,並用這樣的形式回答:

(幻燈展示。)

少年閏土,中年閏土

(生閱讀,勾畫圈點。)

生1:少年閏土的臉是紫色的圓臉,中年閏土的臉是灰色的,還增加了很深的皺紋。

生2:少年閏土的手紅活圓實,中年閏土的手又笨又粗,像松樹皮。

生3:少年閏土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中年閏土帶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

師:從相貌上看,原先可愛的小男孩儼然已成為一個飽經風霜的農民了。可是讓“我”感受最深的好像還不是相貌上的變化,那究竟又是什麼變化呢?

(生若有所思。)

師:請同學們在文中分別畫出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語言描寫中使用的省略號。

(生勾畫。)

師:少年閏土的語言中用了四個省略號,你能說說它的意思嗎?

生1:表示話未說完,表示他善於言談。

師:你覺得他還有哪些話沒說完?

生1:許多有趣的事吧。

師:是說不完的趣,道不盡的奇。

生2:我覺得他是很快很流暢地說出來的。

師:那他又是怎樣流暢地說出來的,你能試著朗讀一段嗎?

生2:我就讀第18段吧。

(生2讀得流暢、清晰而且語速快。)

師:誰再來挑戰一下,很快很流暢地讀。

(另一生朗讀。)

師:同學們聽完他們精彩的朗讀,覺得少年閏土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

生1:活潑可愛、淳樸天真。

師:在“我”的心中,少年閏土就是一個小英雄,他的思想是自由的,生命是有活力的。二十年後的'閏土呢,這個當年的小英雄說起話來還是這樣滔滔不絕嗎?中年閏土的話語中也用了很多的省略號,你感覺到有什麼不同了嗎?

(生陷入思考。)

師:那就整體感知一下,中年閏土語言中的省略號和少年時的一樣嗎?

生2:這些省略號表明中年閏土說話斷斷續續、吞吞吐吐。

師:和少年時完全不一樣了。為了讓同學們更深刻地體會這一點,老師把中年閏土的語言中最短的一句挑出來:“老爺!……”這個省略號,你覺得省略了什麼?

生3:首先他見到二十年未見的兒時的夥伴感到非常興奮、高興,省略了這一部分。而且他喊“我”老爺表現了他現在對“我”的敬畏,好像還有很多難言之隱。

師:這位同學說還有很多難言之隱,那你覺得兩個闊別已久的好朋友見面了,應該說些什麼?會說些什麼?

(師請兩位男生進行情景對話。)

生1:你最近過得好嗎?

師(鼓勵):對,這是詢問近況。(生2似乎很緊張,不知怎麼說,師啟發。)他問你過得好不好,那你想問他什麼呢?

生2:你還記不記得咱們兒時那些美好的事情?

師(對生1):那你還想對他說什麼呢?

(由於緊張,兩名男生不知說什麼好。)

師:闊別二十年,突然相見,真是思緒萬千,難以言表了,是嗎?

(兩名女生主動舉手發言。)

生1:二十年了,你最近過得怎麼樣?

生2:嗯,我最近過得挺好。我想問你故鄉的近況怎麼樣?

生1:故鄉近況呀……還可以吧。迅哥,你在外面過得怎麼樣,成家立業了嗎?

(全體學生笑,師鼓掌以示鼓勵。)

生2:我希望我們以前的友誼永遠都不斷,不僅在我們這一代,我們的下一代也要像我們一樣。

(全班鼓掌。)

師:由此可見,闊別二十年的好友見面想說的真是太多了,可是閏土見了“我“卻只說了兩個字,把剛才同學說的全都隱掉了,是什麼原因呢?請用文中的一句話回答。

(生看書。)

生1:“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

師:你找對了,而且你的音質很美.能不能再把這句話讀得沉重些?

(生再讀此句。)

師:能再讀得慢些嗎?把,音放在“可悲”上。

(生第三次讀,進步明顯。全班掌聲。)

師:“厚障壁’.就是障礙物,在這裡橫亙在他們之間的是什麼?

生2:是封建家庭的禮教。

(有學生小聲說:是封建的等級觀念。)

師:就是這封建的等級觀念讓閏土欲言又止,只能擠出“老爺”這兩個字。閏土這句話雖短,但我們彷彿能感受到兩顆原本相融的心被硬生生地撕開了。我們再來,閏土說得最長的一句話,也是省略號用得最多的一句。

(幻燈展示。)

非常難。第六個孩子也會幫忙了,卻總是吃不夠……又不太平……什麼地方都要錢,沒有定規……收成又壞。種出東西來,挑去賣,總要捐幾回錢,折了本;不去賣,又只能爛掉……

師:這裡的省略號表達什麼意思?表明閏土說話時處於一種什麼狀態?

生1:他說話時很猶豫,感覺很悲慘。

師:是一氣呵成嗎?

生2:不,是斷斷續續的。

師:是什麼讓原本說話很流暢的閏土現在卻斷斷續續地訴說粉自己的苦處呢?請同學們在下文中找一找。

生3:“他大約只是覺得苦,卻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時,便拿起煙管來默默的吸菸了。”

師:閏土的苦處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的,可是為什麼斷斷續續地說?魯迅先生寫他敘說時臉上的表情是什麼樣的?

生(眾):沒有表情,“石像一般。”

師:說了那麼多苦處,臉上應該有悲苦之情,為什麼那刻著許多皺紋的臉上卻一點表情都沒有?

生4:因為他已經麻木了。

師:因為什麼而麻木了?

生5:被“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折磨得麻木了。

師:你一語道破天機.閏土活了大半輩子都沒明白為什麼自己那麼苦。請齊讀這句。

生(齊):“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都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了。”

師:同學們讀得很齊,但請把每個詞讀得再清楚些,注意每個詞之間是用逗號隔開的。

(生再次朗讀。這次讀出了沉重的語氣。)

師:讀完這一遍,你有什麼感受?

生6:在當時封建制度的壓迫下,農民的生活非常艱難。

師:而且是一層壓一層,這七個詞語彷彿七塊巨石,壓在這麼一個老實巴文的農民身上,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何止是閏土一個人,當時的廣大農民都處在這種重壓下,這是一個社會現象。閏土的悲苦讓我們感受到的是那時的農民日趨蕭條的生活。魯迅先生用對比的手法和一個簡單的標點符號把一切都描繪了出來,卻留給我們像省略號一樣的深思。

閏土迎接“我”的到來時顯然不像我們想象得那麼熱情、親密,但文中有一個人似乎對“我“的到來表示出了極大的熱情。誰?

生(齊):楊二嫂。

師:楊二嫂出場時,魯迅先生對她哪一方面進行了描寫?

生(齊):語言方面。

師:真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往往這樣的人都有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生(齊):潑辣。

師:楊二嫂除了潑辣,還有什麼性格特點?請你選擇一處你覺得最能體現楊二嫂性格特點的語言描寫,讀一讀,品一品。

(生練習朗讀。一生示範讀第48段和第50段,讀得精彩至極。)

師:聽了這位同學精彩的朗讀,你覺得楊二嫂除了潑辣之外還有什麼性格特點?

生1:尖酸、刻薄、勢力。

生2:唯利是圖。

師:這個詞用得好。

(大多數學生都在下面小聲說:自私。)

師:這樣一個尖酸、刻薄、勢力、唯利是圖的楊二嫂,你能感受到她對“我”的熱情嗎?

生(眾):不能。

師:那她對“我“表面這般熱情的背後是什麼?

生3:貪小便宜。

師:是呀,楊二嫂的熱情不僅沒讓“我”感到融洽和睦,反而更讓我感到人與人之間無法文流、隔膜。“我”與閏土之間有隔膜,“我”與楊二嫂之間有隔膜,還有楊二嫂與閏土之間也有隔膜。請在後文中找一找。

生4:第83段,楊二嫂為了從“我”這兒多得一些東西而誣陷閏土把十多個碗碟埋在灰堆裡。

師:這種人與人之間的隔膜怎能不讓“我”感到深深的悲哀?

(師板書:哀世人之隔膜。)

師:這樣的故鄉還有什麼可留戀的,這種人與人之間的隔膜使“我”感到非常氣悶,於是一聲吶喊從腳腔中噴發而出,請同學們齊讀第86段中的“我希望……也不願都如別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生齊讀。)

師:同樣的“辛苦“,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生活。請聯絡上下文,並參看課文下相關詞語註釋,解釋這三個“辛苦”不同的含義。

生1:“辛苦輾轉“是說為了生活而辛苦奔波,“辛苦麻木”是指閏土把希望全都寄託在了神靈身上,“辛苦恣睢”是說楊二嫂挖空心思佔便宜。

生2:我覺得第二個“辛苦”還指閏土辛苦的勞作。

生3:閏土在重壓之下變得麻木了。

師:閏土想改變命運嗎?想。但是他只是想祈求神靈的幫助,不會去抗爭,他的生命已失去了活力,只能成為一個木偶人。這三種生活都不是“我”所希望的,更不是“我”所希望的下輩們的生活。現實生活如此壓抑,那麼“我”是不是為後輩們構想了一個新的生活呢?請一女生讀最後一段的景物描寫。

(幻燈展示。)

我在蒙隴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

(一名女生讀,讀得動情。)

師:你的朗讀真讓我們神往那新的生活。細心的同學會發現在文章的前面也有一段類似的景物描寫。

(幻燈展示。)

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師:那文章結尾的景物描寫是不是對這一段的簡單重複?

生(眾):不是。

生1:再次出現海邊的美景是“我”對新的希望的憧憬,深化了主題。

師:既然是一種憧憬,一種新生活,魯迅先生為什麼不重新描繪一幅美景?按人之常情憧憬當然是和現在不一樣的,全新的,那t迅先生為什麼用和文章前面一樣的景物呢?這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生2:這表明“我”對故鄉依然懷念。

師:你說得很好。雖然故鄉讓“我”失望,但它仍是“我”牽掛的地方。

生3:這也表達了“我”對現在故鄉的不滿,“我”想回到過去那故鄉美麗的情景中。

師:那“我”想的美好生活是不是跟兒時故鄉的一模一樣?

生(眾):不是。

師:但一定是建立在對兒時美好回憶的基礎上的、全新的、與眾不同的新生活。魯迅先生很巧妙地再次描寫這段景物,請大家齊讀文章結尾的景物描寫。

(生齊讀。)

師:美麗的夢想該怎麼實現呢?未來的路該怎麼走呢?.迅先生告訴我們了沒有?請齊讀文章的結尾句:“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

(生齊讀。)

師:你明白了魯迅先生告訴你的話了嗎?你聽到他的吶喊了嗎?

生1:我從這段話中明白了:希望就像地上的路一樣,只有努力地探索才可能出現。

生2:我們要擁有新生活就必須靠自己的努力去創造,靠求神拜佛是沒有辦法實現自己的理想,創造美好新生活的。

師:希望在於不懈地奮鬥、創造,這樣希望就會成為現實。現在魯迅先生已離我們遠去了,但他的這聲吶喊啟迪了無數的後人為新生活奮鬥。我們現在正經歷著他所希望的新生活,如果現在讓你對魯迅先生說一句話,你會說什麼?

生1:魯迅先生:你與我生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裡,現在是,過去也是,你所生活的世界是黑暗的,你所處的社會是動盪的。在那樣一個世界裡,淳樸的人民吃的苦太多,原來安分守己的楊二嫂卻變得如此刻薄,兒時親密無間的閏土二十年後卻與你隔上了一層厚障壁。現在請你看看,你所見到的人們的面容再也不是滿臉愁容,而是幸福與快樂。現在的人們已經進入了小康社會,人們所處的世界正是充滿光明的,水生和宏兒再也不會像你與閏土一樣,他們之間的關係將會如你家鄉的圓月一般永遠是那麼圓,這也是你所希望的生活。

師:大家都被你的發言震撼了。今天這節課就上到這兒,希望同學們能喜歡魯迅先生的文章。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