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心理學

高校學前心理學課程教學論文

高校學前心理學課程教學論文2018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前心理學》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及目標。又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具體的教學改革策略,即關注學生能力發展,創新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模式,強化教學實踐性;強調學以致用,建立科學的考評制度。希望促進這門學科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高校;學前教育;《學前心理學》

1《學前心理學》教學改革必要性及目標

1.1學前教育專業《學前心理學》改革的必要性

《學前心理學》教育主要涉及學前兒童的認知規律和性格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關注基礎知識的傳授,又要加強具體技能的訓練。高校的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很少接觸心理學知識,因此,《學前心理學》的教學要求對他們而言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這門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設定一個或幾個具體的課堂目標,每個目標又要細緻劃分為若干個步驟或層次,將教學要點和難點貫穿到這些目標中。在教師的指導和點撥下,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並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這無疑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在《學前心理學》教育中的積極性。但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學前心理學》教學依舊採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中依然出現“灌輸式”和“填鴨式”現象。教師只是一味的講解心理學知識,根本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需求,導致學生在《學前心理學》教學中始終處於被動狀態。認為這門課程艱澀難懂,且枯燥無味,進而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由此可見,對《學前心理學》的教學改革已經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需要注意的是,在改革過程中,教師要勇於打破傳統教育模式,並根據這門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進度,並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設立階段性教學目標,注意突破這門學科的重難點,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採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對《學前心理學》的學習熱情,進而提高這門課程的教學效率[1]。

1.2學前教育專業《學前心理學》教學改革的目標

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的發展需求,《學前心理學》應當轉變原來的灌輸式教育理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探究問題,進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此過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情感、知識和技能素質。在設定教學目標時,教師應當關注學生的知識結構,瞭解學生對心理學的接受情況,進而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掌握基本的學前心理學理論和概念。此外,教師在課堂上應避免直接給出心理學案例或問題的解決方法,要鼓勵學生透過自學、合作學習、分組討論等方式,逐步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根據當前社會對學前教育人才的需求,高校學前教育《學前心理學》的教學目標首先應包括知識目標,即探討研究兒童心理問題和現象的方法、研究學前兒童在各個階段的心理特點、掌握學前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其次是指技能目標,即語言表達能力、教育教學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再次則是指情感目標,即幼兒教師的職業意識和道德、正確的教育觀和兒童觀、個體人格的完善。

2《學前心理學》教學策略

2.1關注學生能力發展,創新教學方法

《學前心理學》是幼兒教育實踐工作者、理論研究者必須學習的課程[2]。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透過學習這門課程,可以掌握兒童心理發展的基本規律和變化特點,並瞭解有關兒童心理的基本原理。掌握相應的教育措施,培養對幼兒教育的興趣。同時,這門課程還可以幫助高校院系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解決兒童教育中的實際問題。《學前心理學》的這些特點和性質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相較於普通的心理學研究,學前心理學具有更加獨特的一面,由於學前兒童在知識、語言、思維、生活經驗等方面的知識都相對匱乏,因此,他們的心理活動主要表現在行為舉動中。這就要求教師在《學前心理學》教學過程中關注實踐教學,指導學生接觸學前兒童,並觀察他們的行為、語言及心理特點。並根據觀察結果,為學生講解相關的心理學知識。此外,還要有效利用幼兒園的錄影和生活記錄資料,要求學生將觀察的結果帶到課堂總,分小組討論、研究資料內容,並針對錄影中的問題尋求解決途徑,以此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2改革教學模式,強化教學實踐性

首先,教師應當根據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學前心理學》方面的學習水平,設定一定的教學任務,讓學生根據任務自主研究教材內容,併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其次,可以實施專案實踐法。例如,為了瞭解兒童的交往型別和關係,可以安排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實習過程中,觀察兒童在交往中的行為和態度,並著重調查某一班級兒童的交往情況,依據調查結果繪製幼兒交往關係圖,並以書面形式在課堂上講解關係圖,以此引導學生在調查實踐中自主掌握心理學知識。再次,還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實訓教學,指導學生參與具體的操作過程。此外,還要加強與幼兒園的合作,讓學生到幼兒教育前線實習,負責具體的幼兒教育工作,在工作中驗證和鞏固自己已經習得的心理學知識,進而形成系統心理學知識體系。

2.3強調學以致用,建立科學的考評制度

建立科學的考核體系,同樣是提高《學前心理學》教學效率的必然要求,為了凸顯這門學科的應用性與實踐性特點,必須改變傳統的考核標準,將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有機結合在一起。並突出過程性評價,即在考核過程中強調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的表現。以此引導學生重視《學前心理學》教學的各個環節。日常考核首先包括課堂表現,即案例討論分析、學習任務完成、課堂問題回答、實習實訓表現等內容。其次包括作業完成情況,促使學生及時掌握和鞏固學前心理學理論知識。再次包括實踐活動,以此引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自覺運用習得的心理學知識解決幼兒教育問題。在革新日常考核制度的基礎上,還要改革期末考試製度。在閉卷考試的基礎上,增加開卷考試內容,閉卷考試內容主要涉及基礎心理學知識,開卷部分則以綜合運用和案例分析為主。以此引導學生將基礎知識學習與實際分析運用結合起來,進而增強自身的心理學知識運用能力。

3結論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前心理學》教學,對於學生的成長和學習有著重要的輔助作用,做好《學前心理學》教學工作,需要更為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模式。這就要求各高校對傳統《學前心理學》教學模式加以改革,從根本上提高《學前心理學》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效率,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創新型專業人才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董金鳳,薛佔峰.高校教育中應用性文科課程教學與實訓模式探[J]職教論壇,2010,12-26

[2]鄭軍.《學前心理學》課程運用現場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2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