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比例尺課文教學反思

比例尺課文教學反思

《比例尺》這一內容在教學中,我從教室黑板這一熟悉事物入手,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動手實踐,合作討論的氛圍中逐步發現、認識、瞭解“比例尺”的意義和方法,學生的學習效果比較好。我的感受也很深。

(一)讓數學在生活情境中建構

現代學習心理學認為,知識並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人“傳授”給學生,應由每個學生依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把數學還原於生活,讓學生感覺到數學的親切,體會到數學知識能切切實實地解決生活問題,這樣才能提升數學的內在魅力。這堂課中,我從教室黑板這一熟悉事物入手,讓學生根據教室黑板的長和寬,試著畫一畫教室黑板的平面圖,親身體驗設計師的感覺。在彙報交流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作品充分總結出比例尺的定義。這一系列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切實體會到了數學的應用價值,獲得了新知識的豐富意義,同時也完善了原有的認知結構。

(二)讓數學在學科整合中滋養

我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當我們把生活中某一方面的問題進行提煉與加工,上升為數學問題去研究的時候,這時我們所關注的僅僅是其數學方面的因素,而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擾。當我們認識清楚這個數學問題以後,又使其迴歸生活,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學過的各方面知識與技能解決問題,進一步發展、深化對這一問題的認識,實現認識上的第二次飛躍。在教學中,透過對“用比例尺1:1000畫出來的地圖和1:100畫出來的圖誰大?為什麼?”,再進一步研究“用1:10呢? 1:1、 2:1的.比例尺畫的平面圖和實際大小有何關係呢?我們會用這樣的比例尺畫地圖嗎?”這一系列問題層層遞進,使學生明白放大比例尺的意義。再透過認識機械圖紙、零件圖紙......拓寬學生的視野,深化對比例尺的認識,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審美能力。一節課下來,同學們不僅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鍛鍊,還深深體會到數學知識在實際應用中並不是孤立的,它總是與其他學科的知識結合在一起成為解決某一問題的手段。

本節課我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和思維方式積極地去探

索並解決問題,達到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探究性學習得以保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必要的知識準備,即學習任務要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在學習本課知識前,學生已掌握了分數乘除應用題等知識基礎以及分東西等生活經驗,這些知識準備是解決問題並使學習順利進行的基礎。二是教師提供了充分的解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學生自主探索知識是有一個過程的,教師要為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時間和探索的空間。在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充分信任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潛力,給學生以較多的時間探究知識,激發學生始終以積極的思維狀態參與知識的探究過程,鼓勵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途徑,有利於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形成。三是教師創設了貼近學生實際的數學情境,教師創設的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情境和應用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情境,都有豐富的顯示背景,有利於學生過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學生透過自主探究,利用原由知識和生活經驗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得出了五種不同的解題策略:方法一是用份數的思想來考慮,這種方法對學生來說很形象,有幾位學生還畫了圖;方法二是轉化為份數乘法應用題;方法三是用正比例的思想列方程來解;可見,學生在面對新的問題時,能透過自主探究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所獲得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多元的,教師教學中要信任學生,大膽地引導學生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