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小學語文古詩文化閱讀實踐
淺論小學語文古詩文化閱讀實踐
近來,教育部頒佈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重點強調:小學語文學科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於“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方面要列入教學目標中,這對小學語文教學有著積極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本文針對在課程改革之後,小學語文古詩文化閱讀教學的實踐創新進行探討分析。
小學語文古詩文化閱讀實踐小學生古詩教學的意義在於,不僅僅是讓學生從小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更重要的是要透過古詩的學習,來使學生能夠較為正確地認識古代社會,瞭解古代傳統的文化理念,學習古代語言中有生命的東西,從而發展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同時增強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
一、小學語文古詩教學與傳統文化的關係
中國的古典詩歌是華夏民族文化遺產中的瑰寶。而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也是祖國未來發展的希望。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有意地培養學生們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養的同時,更要注重對引導他們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有深刻的認識與領悟。中國古典詩詞中蘊含著濃厚的傳統文化,對於初步接觸古代文化的小學生來說,就如同美味、豐盛的文化大餐,有著豐富的營養供給他們來汲取。
中國古典詩歌是古代作者智慧與文化精華的結晶,是才子佳人們充滿靈性的表達方式,故其文化意蘊無比深厚。小學生們正處在初步接觸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年齡段,以這些小學語文教材中精挑細選出來的經典古詩來為他們鋪墊出一條通往古典文化方向的大路,這必定能為孩子們語文能力的培養與傳統文化素養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石。
另外,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幾乎涵蓋了天地間的世事與萬物,所有能用語言或無法用語言直接來描述的事物皆在其中,這也是其奇妙和吸引力所在。透過古詩的學習來培養小學生們情感的薰陶、精神的提攜、品格的塑造是最好、最高效的一種方式。由於小學生正處於人生的初級階段,讓他們學習和背誦一些經典易懂的傳統古詩,用這些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來武裝涵養自己,對他們來說可謂是受益一生。
二、小學語文古詩閱讀教學實踐策略
1.課前預習,夯實基礎
小學生的閱讀教學離不開課前預習,而語文教學中的古詩文課程,更是需要學生做好課前預習的準備。因為古詩作者將個人情感全部寄予在他們的作品當中,並且寫作背景距今時代久遠,有些古詩中還有一些歷史典故,與現今學生生活和學習的環境相差很大,如果學生在學習之前不進行有效的課前預習,提前瞭解古詩作者創作作品的背景,對古詩的順利教學會起到很大的阻礙。另外,一般古詩語言簡短精煉、含蓄抽象,這也會對學生在理解古詩上有一定的障礙性。教師只有指導好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前預習,才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提升他們的古詩鑑賞能力。
例如,在講授宋代大詩人柳宗元的代表作品《江雪》一詩時,根據這篇廣為流傳的佳作的特點,從詩中的漁翁形象入手,要求學生去理解漁翁形象實則是詩人的化身,藉此表達詩人身處逆境卻不肯向惡勢力屈服的品質。在教學前,我佈置了課前的預習作業,要求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去了解這首古詩的`創作背景和詩人的人生經歷。在講授此詩的課堂上,學生們透過課前預習所掌握的資料,可以提出獨到的見解,從而針對古詩展開討論。圍繞古詩表達主旨,學生可以透過相互討論探究來自主理解古詩中詩人想要表達的含義。在這種主動性學習的課堂上,教師稍作引導,學生就能夠輕鬆地體會到詩人孤芳自賞的情緒和不願與當權者同流合汙的高潔情懷。
2.品悟詩句,分析探究
品悟詩句意在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要努力打破傳統的牽引式教學模式,減少或取消帶領學生逐字逐詞逐句重複性的朗讀,然後輔助教材進行串講詩意的教學模式。要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加強學生主觀性探究學習的實踐活動。這樣,學生在充分自學、自讀、自悟的過程中,能夠學會抓住重點詩句去反覆品讀,在主動探究分析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提高了學生對古詩的鑑賞能力。
例如,在教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古詩的時候,為了讓學生們能夠更切身地去體會詩人之間深厚的友誼,我抓住了“孤帆”這一詞設疑:詩人佇立在江邊,遙望著好友孟浩然的小船漸行漸遠,江面上白帆點點,許多船隻來來往往,為什麼詩人卻只是說“孤帆”呢?學生透過觀察課件中的插圖,反覆品味詩句,自主形成小組討論。透過討論分析,得出結論。從這個“孤”字中明白了詩人是將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載著好友離別的這一艘小船上,從而忽略了江面上過往的其他船隻,他把自己對友人離去的不捨之情託付給江水,目光隨舟而行,獨望友人漸行漸遠的背影。透過品讀這一詞彙,學生們就深刻體會到了詩人藉助作品所要表達的對友人離別無限的不捨之情。
3.重視朗讀,體會情感
重視朗讀的目的就是要重視每個學生用他們獨特的視角來體驗古詩。透過聲情並茂富有感情的朗讀詩歌,讓學生讀出詩中所要表達的感悟。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教師要成為帶領、組織學生朗讀的督促者,讓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循序漸進,讀出層次,品味內涵。反覆的朗讀古詩可以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對作品產生共鳴,引起他們的聯想,理解詩人作詩時的心境,體味更深層次中的內涵。
例如,在教授《七律?長征》的時候,我透過讓學生開放式的不斷朗讀詩歌,抓住詩中的重點詞彙,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想象紅軍在漫漫長征路上遇到的艱難險阻,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感受紅軍在長征途中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4.課外延伸,拓展積累
詩人在創作每一首古詩時,幾乎都會結合到一段歷史背景,或是其命運的轉變。那麼,如果單單只是透過一首詩就想要理解到詩人所表達的情感,那麼太過牽強,所以,課外延伸性閱讀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去理解古詩。因此教師在古詩的教學過程中,應抓住時機適當性為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延伸,拓展學生的誦讀面,加強積累。
例如,在教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後,我讓學生蒐集、積累有關送別的古詩,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元二使安西》等這些送別詩,讓學生更多地去體會每首詩中的送別之情。當學生有了一定量的古詩閱讀積累後,也可以跳出教材,不斷地向課外延伸學習。這樣,不僅可以加強他們的古詩積累量,還可以更好地提高他們對某一類(如送別類)古詩的理解。
三、結束語
總之,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燦爛文化的結晶,是我們的寶貴傳統。讓我們在古詩文化閱讀教學上獻言獻策,齊心協力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火炬一代一代傳遞下去。
參考文獻:
[2]週一貫.閱讀課堂教學設計論[M].寧波:寧波出版社,2000.
[3]陳向春.試談古典詩歌教學的新思路[J].長春大學學報,2005,(8).
[4]江平,朱松生.小學語文教學論[M].上海:上海三聯教材文庫,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