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詩詞》兩課時教案

《詩詞五首》兩課時教案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對祖國古代文化的興趣。

2.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3.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瞭解我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的各自特點。

重點、難點

重點:

(1)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2)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瞭解我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的各自特點。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老驥(ji伏櫪(1i)逾牆走(yu)鄴城戍(shu)

老嫗(yu)幽咽(ye)翁媼(ao)

二、導人

這五首詩詞上起漢末,下至南宋。是我國古代詩歌寶庫中的璀璨的明珠,都是燴炙人口的名篇。

三、正課

(-)龜雖壽

1·朗讀這首詩

2.作家作品簡介;

本首詩選自《樂府詩集》,是《步出復門行》中最後一章。作者曹操,字孟德,沛國遊縣(今安徽省亳縣)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步出夏門行》用樂府舊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慷慨悲涼,對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也有所反映。《龜雖壽》表現了作者的雄心壯

志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3.評點: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意思是神靈的龜雖然是長壽的動物,但也有死亡的時候,騰蛇雖能興雲駕霧,最終也會死亡後化為灰塵。這兩句借神龜騰蛇起興,說明作者明知人的壽命終有期限,而任何英雄也難免要死,但他絲毫不因此而頹喪。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意思是千里馬老了,伏在馬槽裡,但它仍舊有馳聘千里的雄心。有雄心壯志的人雖到晚年,更應該“老當益壯”,不放棄自己的理想。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治之福,可得永年。

意思是人的壽命的長短,不完全決定於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保持長壽。對事在人為抱有信心和樂觀精神。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這是配樂時加上去的。

這首詩指出生命是有限而寶貴的,所以人們應當不斷地發揚積極

進取的朝氣建立功業。在結語中,作者還指出事在人為,命運可以改變。

這種積極奮發、老當益壯的精神是很可貴的。

(二)石壕吏

1.朗讀課文。

2.作家作品簡介

《石壕吏》選自《杜工部集》。758年,為平息安(祿山)史(思明)之亂,唐將郭子儀、李光粥等九位節度使,率兵二十萬圍攻安慶緒(安祿山的兒子)所佔的鄴郡(現河南省安陽縣)。勝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於史思明派來援軍,加上後軍內部矛盾重重,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在敵人兩面夾擊之下,後軍全線崩漬。郭子儀等退守河陽(現河南省孟.縣西),並四處抽丁補充兵力。杜甫這時剛好從洛陽回華州,途經新安、石壕、渲關等地,根據自己目睹的`事實,寫了一組詩《三史三別》,《石壕吏》就是其中的一篇。這首詩,敘述差變乘夜捉人,連衰年老婦也被抓服役的故事,對安史之亂中人民遭受的苦難表示深切的同情。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曾居長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故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官致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詩人。在文學史上,他把現實主義傳統推向了一個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階段,對後世文學創作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與李白齊名,世稱“李杜”。有《杜工部集》。

3.評點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開頭四句是全篇的第一部分,寫故事發生。四句各寫一人,各自身份、舉動和彼此關係,交代分明。“有吏夜捉人”,預示將有一場災難降臨。交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寫故事的展開。在差役怒呼、老婦苦蹄聲中,一個飽受戰禍的家庭的種種不幸,一步步展示出來。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第一層:從老婦自敘家事可知一家三男全部被徵,說明兵役之苛

酷;三男已死二男,可見戰爭之慘烈。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活著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遠地去了。可見戰爭使百姓民不聊生。老婦希望以自家處境來搏得縣吏的同情,高抬貴手。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完裙。

差史並不領會老婦人的哭訴,仍然通老婦家出差役。老婦人只得回答,家裡沒有男人了(隱去老翁),只有吃奶的孫子和餵奶的母親,寡媳

衣不蔽體,貧困可知,也見得戰爭破壞之嚴重。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差吏仍是追問不放。老婦自請赴役,仍從掩護老翁出發。力雖衰而請赴役,並請即刻動身,故作懇切,悽苦之情溢於言表。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騷亂終於停息,在死寂一般的深夜,仍聽到抽泣之聲,也許是寡媳.

在哭泣,也許是更多的人在哭泣。詩人第二天天明上路時,只跟老翁告別。一夜之間,經此鉅變,悽苦、悲憤,盡在不言中。

石壕村這一戶人家,三男被徵,兩男戰死,衰年老婦又被抓走服役,留下老翁、寡娘、幼孫三人,在兵荒馬亂中將何以度日?等待老嫗的又將是怎樣的命運呢?詩人的心,是與受苦受難的勞動大眾息息相通的。詩人抨擊石壕吏的兇暴氣焰和冷酷無情,對安史之亂中人民遭受的苦難表示深切的同情。

四、小結

這兩首詩,《龜雖壽》為樂府詩,《石壕吏》為歌行體古詩。《龜雖壽》抒發了作者積極奮發、老當益壯的豪情。《石壕吏》抨擊石壕吏的兇暴氣焰和冷酷無情,對安史之亂中人民遭受的苦難表示深切的同情。

五、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一、三。

2.選用課時作業最佳化設計

第一課時作業最佳化設計

默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猶得備晨炊。”並按要求答題。

1.“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運用什麼修辭手法?表現了什麼?

2“存者且輸生,死者長已矣”的意思是什麼?

3.請將左右兩邊相應的內容用橫線連起來:

①三男鄴城戍a.生活之貧困

②二男新戰死b.兵役之苛酷

③存者且偷生C.戰爭之慘烈

④出入無完裙d百姓之絕望

4.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第二課時

一、預習

背誦前兩首詩,朗讀後三首詩。

二、正課

(三)相見歡

1.朗讀這首詞。

2.作家作品簡介。

《相見歡》選自《南唐二主詞》,作者李煜(937-978),五代時南唐國主,世稱李後主。975亡國降宋,後被毒死。

相見歡,詞牌名,又作“烏夜啼”。這首詞是李煌降宋以後寫的,藉以表達他的亡國哀思。

3.點評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上片寫景,用寂寞清秋的夜色烘托一個皇帝變為囚徒孤寂愁苦的心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另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下片用一個具體的比喻,把離愁比喻成亂麻,剪不斷,理還亂。這離愁,不是一般的暫離故鄉,而是亡國之愁。作者由一個皇帝變成一個囚徒,屈辱的現實生活,迫使他體驗到一般人所嘗不到的生活滋味。這個比喻深刻地反映出作者切身感受的無可解脫的愁苦。

這首詞寫出一個亡國的皇帝成為囚徒後切身感受。黃昇《後來諸賢絕妙詞選》卷一題往:“此詞最悽惋,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

(四)《觀書有感》

1.朗讀這首詩,注意朗讀節奏、感情。

2作家作品簡介

這首詩選自《朱文公文集》,作者朱熹(1130-1200),字元晦,南來著名理學家。

3.點評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開句用一個比喻,把半畝方塘比喻成一面剛開啟的鏡子。突出水的清亮。第二句寫天光和雲影一齊映人水塘,不停地晃動,暗示活水不停地流動。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作者問水塘為什麼如此清澈,因為有源頭的活水不斷地流來。詩表面上寫水塘清因有活水來,實際上是比喻作文章如何來的新的材料、新的主題、新的構思、新的手法、新的語言,要靠平時不斷的積累。從生活中積累,從詩書中積累。只有不斷的積累沉澱,才能寫出好文章。設喻巧妙。

(五)清平樂

1.朗讀這首詩,注意朗讀節奏、感情。

2.作家作品簡介

《清平樂》選自《稼軒長短句》,作者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南宋偉大的愛國詞人。

3.點評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

寫農家房屋矮小及房屋旁溪邊的自然景色。如水墨畫,幾筆勾出農舍及周圍環境寧靜清幽。

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既然有環境描繪,必有人物點綴。作者從帶醉意吳吉入筆,寫出一對白髮翁姐說著柔媚的吳語互相打趣。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農家兒忙著各自的農活;最可愛的是頑皮、淘氣的小兒子,也在溪頭剝蓮蓬。一個臥字寫出小兒頑皮、淘氣的動作。

這首詞描繪了一幅農家耕樂團。刻畫了農家信然自樂的生活景象。

也表現作者對人民生活的關切。語言清新、活潑、流暢。

四、小結

《相見歡》是詞,寫出一個亡國的皇帝成為囚徒後切身感受的無可解脫的愁苦。《現書有感》用水塘清因有活水來比喻作文章要善於從生活中從書本中吸收營養。《清平樂》描繪農家治然自樂的生活景象,也表現作者對人民生活的關切。

五、作業

1.完成課後作業一、二。

2.選用課時作業最佳化設計

第二課時作業最佳化設計

(-)默寫《相見歡》《觀書有感》《清平樂》

(二)境空:

1.相見歡》中作者把離愁比喻成

2.《現書有感》把有活水才有清塘比喻成

3.《清平樂》描繪了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