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段古詩教學探步分析
一、藉助註釋,疏通詩句。
讀懂古詩,第一關便是文字關。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尤其是利用註解或工具書讀通詩句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一詩的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分小組互幫互學,藉助註解,疏通詩句,對實在不能理解的詞句做好記號以備討論;然後透過反饋,對遺民、胡塵等一些歷史文化意蘊較為濃重,學生普遍不解的語句進行集中討論、釋疑。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突出了釋義的重點,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二、善於聯絡,理解詩意。
現代解構主義的文字互文讀解理論認為,作品文字本身不是完全獨立的,它必定吸取、融化了別的文字內容,是一種轉化,因而文字的意義也就和別的文字構成了互文關係。承認詩歌間的聯絡,並很好地運用它,互相補充,互相印證,將會加深對詩意的理解。如教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南望王師
又一年一句時,我設疑:為什麼南宋朝廷不去解救那些飽受欺凌的遺民呢?他們在做什麼呢?學生沉默時,我加以點撥:能從《題臨安邸》一詩中找到原因嗎?學生恍然大悟,不禁吟誦起來: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從而體會到南望王師又一年這句詩的深刻意蘊。透過聯絡,新舊知識互相溝通,不僅有利於學生知識的系統化,也有利於學生讀解能力的提高。
三、情境渲染,感受詩情。
詩歌是情感的藝術。不能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只能算是學到了些皮毛。詩請的感受,很大程度決定於學生的`知識經驗、生活閱歷以及以此為基礎而展開的想象。俗話說情由境生,情境的創設,氣氛的渲染,可以啟用學生腦中的表象,活躍想象,從而拉近與古人之間的距離(直接形象的展示,更能打動學生)。多媒體教學為這一切提供了便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一詩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感情沉鬱,感受頗為不易。為此,教學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句時,我播放了殷承宗的鋼琴曲《黃河頌》的VCD片。那雄渾的音樂,那黃河奔騰的壯闊景象,以及黃河邊上山嶽聳峙的巍峨,讓學生感動。在這麼一種氛圍感染下,學生情感得到激發,詩句朗誦自然大氣磅礴。在教學遺民淚盡胡塵裡句時,我播放了阿炳的二胡曲《二泉印月》,並從旁低沉解說,讓學生閉目想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藉此啟用學生腦中相關表象,縮短了學生與詩人的時空距離,心靈差距。比如有的說:我彷彿看到了金兵正押著遺民修築城牆。有的說:我彷彿看到了金兵揮著皮鞭抽打著移民,生活多麼痛苦啊!還有的說:我彷彿看到了遺民們站在北風中,流著淚望著南方,可憐極了!在想象描述中,讀者與詩人的心貼得是多麼的近呀!
四、課外延伸,拓寬視野。
古人說得好腹有詩書氣自華,多讀詩歌對於提高人的氣質素養大有裨益。不過,光靠書本中區區幾首古詩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將學生引向課外閱讀,方為源頭活水滾滾來。陸游一生寫詩無數,再加上南宋時期,由於內憂外患,國勢飄搖,造就了無數愛國詩人,留下了許多愛國詩篇。因此,學了《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一詩之後,我佈置學生課外閱讀摘錄幾首陸游詩或南宋愛國詩,感受那個時代志士們忠懷憂國,關注國家命運的時代精神;利用語文活動課,學生朗誦古詩,簡介作者,淺析詩意,有針對性地挑選幾首師生共同深入討論。詩無達詁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學生從中獲得極大的樂趣。學生在此間所獲得的不僅僅是語言文字的訓練,或者是愛國情感的感染,而且更是詩人氣質,志士胸懷的薰陶,直入學生人格素質,這也是傳統詩教的本意所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