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兩首》教學後記:二度創作掀起課堂小高潮
說句實話,從教這麼多年來,我最怕教學古詩。雖然我本人比較喜愛古詩文,在大學裡對古典文學的賞析曾受到授課教授的嘉獎,但如何讓孩子們也能品味出詩的韻味,創造一種輕鬆活躍的課堂氛圍卻一直是我的苦惱。
今天又是學古詩,《宿新市徐公店》是宋朝楊萬里的名作,他以白描的手法從正側面描繪了暮春的.美麗,一句“飛入菜花無處尋”,極生動、傳神地勾畫出漫天的黃花,彌散著濃濃的晚春的美。全詩動靜結合,人與景輝映成趣,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詩是美極了,但如何使學生體會這種美,融入這種美卻是教學的難點。
在教學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自編、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劇。任務一佈置,一直略顯沉悶的課堂一下炸開了鍋,各個小組紛紛以自己的方式活動起來。
看,肖鸞儀這組在她的組織下,中規中矩地按課文內容表演著,四個小組成員一人表演一句,表演後還相互評議,評出最佳演員;陳晨這組為了增強可觀賞性,畫了一隻可愛的黃蝴蝶,由唐敏拿著在前面跑,陳晨則扮演追逐的小男孩,眼睛盯盯地望著蝴蝶,透過鏡片我也能看到他眼裡演繹的那份執著;譚子軒他們組站在椅子上來表演未成陰的樹,還把碎紙紛紛揚揚地灑落,表現落英繽紛;最有趣的是廖沐真,別看他平時說話有點前言不搭後語,這下卻找到了用武之地,他別出心裁,用一根橡皮筋把自己的頭髮紮起來,扮成古代孩子的模樣,拍著雙手追趕著蝴蝶,那如醉如痴的樣子把大家都逗得前仰後合……
看著孩子們津津有味地演繹著平時看似晦澀難懂的古詩,我不禁沉思:我們之所以總覺得古詩難教,是我們沒有找準一個突破口,沒有給孩子們一個適當的平臺讓他們施展,僅僅侷限於對每個字詞的機械的理解,自然氣氛難以調動。而本課我的這個編演情景劇的小環節的設計,給孩子們提供了“二度創作”的題材,不僅拓展延伸了文字,而且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掀起了課堂的小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