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詩兩首教學後記
導語:在進行《兒童詩兩首》教學之後如何寫好教學後記?以下是小編為大家蒐集的文章,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鑑!
兒童詩兩首教學後記(一)
兒童詩的教學,將使學生更富情趣,對生活更加熱愛,對培養學生的創造品質有其獨到之處。詩歌教學課堂就是學生快樂的天地,更是一門陶冶人的藝術,它能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走進自信的大門,領略美麗的風景。
總覺得我們班學生語文基礎差,應變能力比較弱,所以上課時,我總不敢放手,不敢把課堂交給學生,不敢退到引導者的位置。我總扮演著灌輸式教學角色,一口一口地給學生餵食,生怕他們不會吃,吃不飽,消化不好。
這樣的教學方式,一堂語文課下來,不僅自己感覺疲憊,還束縛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力,讓他們變得更笨拙,在新鮮事物面前,反應更遲鈍,更讓人揪心。我雖心裡明白這些道理,可一旦真正要放手把課堂交給學生的時候,我又不能像先前想得那樣堅決了,開始猶豫動搖了,因為內心裡,實在懷疑學生的能力,實在不敢放手,就怕他們學不會。哎,當老師以後,真覺得自己時常在扮演爹媽的角色,想讓學生學會獨立,卻狠不下心來看他們學走路,怕他們跌著疼著,心裡有時真是非常矛盾焦急,卻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擔心自己處理不好放手跟不放手之間的關係,浪費了時間,耽誤了孩子們的學習。
輾轉反思之後,我決定加大放手的力度跟寬度,選擇一篇略讀課文,要求學生預習之後,自主探討解答。這篇略讀課文是《兒童詩兩首》,我交代了預習要求以後,準備聆聽他們的發言。
《兒童詩兩首》中,第一首詩是《我想》,這篇課文比較簡單,通俗易懂,理解起來應該不難,我懷揣著這樣的想法聆聽學生的發言。果然不出所料,學生們的反應積極熱烈,而且理解到位。當我丟擲“從這首詩裡,可以看出這個孩子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時,學生的發言更加積極到位,各抒己見,有理有據。第二首是《童年的水墨畫》,該標題下有三個小標題,是三首獨立的小詩,構成了一篇獨立的詩篇。第一小節的詩目是《街頭》,這首詩必須細讀才能品出味道,我擔心學生們抓不住重點,品不出味道。課堂上,見學生似乎摸不著頭腦,我心裡急了,幾乎要把答案公佈了。關鍵時刻,我忍住了,因為我看到後排的幾個學生顯得躍躍欲試。我趕緊提問,哎呀,真好,他們不僅回答正確,而且理解得比我想象得要到位,有趣味。接下來是《溪邊》,當我詢問:“為什麼人影會碎了?”的時候,鄭偉東居然會回答:“因為魚兒上鉤了。”我一聽這話,心裡高興極了,我沒想到他能這樣機敏。這首詩裡,並沒有直接說到“魚兒上鉤”的語句,能這樣回答,說明他思考了,理解了。最後一首是《江上》。一開始,學生們還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我讓他們小組自由討論發言後,再統一彙總上報。這樣的程式以後,學生們的問題少了,原先很多的問題他們都已經解決且非常明瞭。剩餘的問題,我依然讓學生自主探討解答,效果依然不錯。在他們顯得特別有阻礙的地方,我只要稍加點撥,學生便有恍然大悟的愉悅感,師生均受益匪淺。
透過這次的嘗試放手,我發現自己從前的憂慮有些杞人憂天,學生們其實是可以做到並做好的`,我不應該過度擔心以及懷疑他們的潛力跟能力。接下來,我應該更勇敢更放心地把課堂教學還給學生,讓他們更大更多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向課堂要效益,學好知識,用好知識。
兒童詩兩首教學後記(二)
本課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畫》這兩首兒童詩組成。一首寫出了兒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題目一樣,如水墨畫般勾勒了三個典型的兒童生活的剪影。其中《我想》這首詩極富韻律美,每一節的結構基本相同,讀起來琅琅上口,用詞也非常講究,如:安、接、裝、種、悠、長、望、飛等,這些表示動作的詞的使用,既準確又形象。課堂上,我先讓學生自由讀小詩,提問:你覺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裡?學生紛紛說出了自己覺得最美的願望,哪一個最令你神往?說出最喜歡的畫面。有的說“牽著萬縷陽光”運用了擬人的手法,讓人感覺春天的陽光是那樣地柔和,那樣地舒服,曬在身上暖洋洋的,與陽光共舞;有的說“長”看出春天萬物生長,草木蔥翠,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講到藍天是我的課堂的時候,我讓學生想象課堂上可能有些什麼?學生聯絡詩歌,發揮想象,與作者一道沉浸在一連串美妙的幻想中,他們說小鳥是我的同桌,白雲是我課桌,太陽是我的老師……誦讀是詩歌教學的主要方法,然後我讓學生誦讀,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感受意境,並邊讀邊想,詩人是怎樣表達自己的美好願望的?這首詩在表達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鑑的地方?當學完整首詩時,我給學生自由展示的空間,讓有興趣的同學也學著模仿《我想》的寫法創作一首兒童詩。
兒童時代是人一生中最富有想象力的,教師在課堂上就應該很好地乘著那想象的翅膀,給孩子展示自我的空間,去放飛他們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