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之端午
“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的故事我們知道最多的就是因為屈原的政治理念遭到當時權貴的強烈反對,被流放後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記得很小的時候,家裡的長輩會在端午節用艾草泡水來洗臉,說是可以驅蟲,那時候只覺得很新鮮,很好玩,可是如今已看不見這種傳統的文化習俗了。小時候端午節這天家裡會備好我最愛吃的紅棗粽子,那已是小時候最簡單的'幸福了。
現如今,粽子隨時都可以吃到,味道也是五花八門,也不再期盼端午節、賽龍舟。傳統文化似乎在現代忙碌的生活節奏中慢慢淡去。可是近幾年,人們開始拾起很多被遺忘的傳統文化習俗,在端午節期間也可以看到賽龍舟、跳鍾馗的傳統活動,家家戶戶門口還是插著艾草以做驅蟲辟邪之效。傳統文化不能丟棄,這是中國文化的體現,同時也是中國優秀文化的傳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