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詞的古詩教學案例

關於詞三首的古詩教學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八冊23課的第一課時。教學時,主要是引導學生藉助註釋、插圖,自主學習,正確理解詩意,在誦讀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優美的田園風光,體驗繁忙緊張的鄉村生活,激發學生對勞動人民的熱愛。

本案例研究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在課堂中關注個體差異,珍視學生獨特感受和體驗的同時對學生的價值取向,創意閱讀進行正確引導與評價,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正確導向。

本課執教老師是一名年輕老師。執教班級是四年級三班,共36名學生。該班是學校小班化教育的實驗班,學生們思維敏捷,能說會道,大膽發言。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獨立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3、藉助註釋、插圖,自主學習,正確理解詩意,在誦讀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優美的田園風光,體驗繁忙緊張的鄉村生活,激發學生對勞動人民的熱愛。

4、激發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養成主動積累的習慣。其中學習重點是:讀懂詩意,熟讀成誦;學習難點是: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二、教學過程描述

老師在學生讀通詩句的基礎上引領孩子疏通字詞,瞭解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意境:

1、師:從小學一年到現在我們學了很多古詩,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學習古詩的?首先要藉助註釋,疏通字詞, 接著讀通詩句,瞭解詩意,最後想想畫面,體會情感。下面我們藉助註釋,疏通字詞,瞭解詩意,如果還有不懂的地方請作上記號。

師:藉助註釋,你知道哪些詞和句的意思?

生:我理解山原、白滿川、子規、了的意思……

師:大家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嗎?

生:我不理解蠶桑。

師:誰理解了?

生:蠶子、桑葉、蠶桑樹…..

師:剛才我們藉助註釋知道了是結束的意思,再把蠶桑放進句中讀一讀——剛剛結束蠶子和桑葉又插秧,通嗎?蠶桑該做什麼講?

師點撥:看來理解古詩,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簡單的從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詩句中去讀。

師:鄉村人家多忙呀!難怪詩人說:“鄉村四月閒人少”,這裡的閒是什麼意思呢?你能組詞說一說嗎?

生:清閒、悠閒、空閒、休閒、閒暇……

師:哪些詞的解釋放在這最合適?你能說說原因嗎?

生:清閒的意思是沒有什麼事情做,所以放在這兒最合適

空閒的意思是人們沒有事情做,很無聊……

師:你們說得言之有理,老師總結一下你們的說法,其實你們都想說,鄉村每個人都很忙,沒有人閒著呀!由此可見,他們就是這樣勤勞,來,讓我們讚一讚勤勞的人吧!齊讀第二句詩。

2、這句寫人贊人,而第一句寫景,這句裡你們還有哪些詞理解有困難?

生:雨如煙是什麼意思?

師:剛才我們知道子規的意思是杜鵑鳥,讀讀第二行詩,你知道杜鵑鳥在什麼地方幹什麼嗎?

生:杜鵑鳥在雨中鳴叫

師:雨下得怎麼樣?像什麼?你能用上比喻和擬人手法說說嗎?

生:雨像煙霧一樣又輕又小。

濛濛細雨一直下著,讓天空濛蒙朧朧,像童話中的仙境。

那雨絲很細,細得像牛毛、花針、銀絲,我的眼前彷彿蒙上了一層輕紗。

雨絲輕得像煙霧在我眼前縈繞……

3、師:簡單疏通詩意後,我們感受到鄉村的景色很美,現在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詩句,品味其中的關鍵詞句,或許你對詩人筆下的鄉村四月有些新的認識。

師:在第一行詩中哪些詞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生:綠遍山原的“遍”

師引導:綠遍山原就像什麼?

生: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滿是的綠色,這綠色像給大地鋪上了一層碧綠的毛毯。

師:你抓住“遍”字想開去,一用上比喻句,畫面就變得更活了,更美了。誰還能用上比喻的手法說說你的眼前出現了什麼畫面?

生:此刻的山原已經變成了綠色的海洋,像綠墨水打翻了似的;

這綠色彷彿是山原的綠衣裳,讓山原充滿生機;

山原綠得彷彿是被綠油漆染過似的……

師:在大好的春光下,你都看到那些綠色?

生:到處都是綠色,深綠淺綠,耀眼的綠,灰暗的綠;或濃或淡的新綠……

綠得鮮亮、綠得耀眼,綠得充滿了生機。

師: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詞,聯絡生活的場景,選一行詩,寫寫鄉村四月是一幅什麼樣的畫面?用上學過得好詞佳句就更好了。

(放音樂自己寫,再交流)

師評:隨著你的描述,我彷彿看到看到一塊塊明鏡似的水田,泛著點點銀光,使鄉村得更純,如同無瑕的翡翠。你豐富的想象,讓我聽到了杜鵑鳥清脆的鳴聲,和著沙沙的雨聲,讓這幅畫卷充滿生機,這真是一首動聽和諧的春之曲呀!

4、師:鄉村四月有聲有色,有靜有動,色彩鮮亮,充滿生機,多美的田園風光!合上書,閉上眼,想象著畫面,讀出你的感受。(齊背)

師:春天是萬物復甦的時節,是農家耕種的時節,看著鄉村四月大好的春光,看著家家戶戶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話:“一年之計在於春”,你能體會鄉下人家此時的心情嗎?

生:他們很快樂。

師:為什麼快樂?

生:為秋天的豐收,為過上好日子而快樂。

師:對,他們享受著大好的春光,憧憬著幸福的生活。春天,他們不僅播下的是種子,還有希望!他們春天播種希望,秋天豐收碩果,累,但快樂地享受生活。

5、師:詩人就這樣飽含讚美之情,寫下了這充滿活力的鄉村美景,放聲朗讀,讀出你心中的情感吧!(齊背全詩)

在孩子們的`朗朗書聲中,本堂課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三、思考題

學生的個性化見解越來越多,各有千秋,但有時學生說得寬泛,甚至還會遊離於文字以外,時效性的語文課堂不能為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不顧課文的思路,不顧全域性,東說一句西說一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所以在關注個體差異,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的同時,怎樣對學生的價值取向,創意閱讀進行正確引導與評價,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正確導向。

四、分析與研究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個性化閱讀教學第一就是學生自主閱讀,自讀自悟,只有讀懂文字,讀通文字才能有所感悟和思考。學生是閱讀的主體,應該讓學生以真正的“讀者”地位,能夠自主閱讀、直接閱讀,只有在課堂上給足時間讓學生閱讀課文,學生與文字的對話及自主閱讀才能夠體現。因此,我們的課堂重在給足學生讀書的時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悟得越多,積累的效果就會越好。

教師還應成為學生閱讀的導師,而不是居高臨下控制資訊的專制權威,並積極營造親密和諧的氣氛讓學生在民主平等的前提下,在充滿人情味的課堂氛圍中進行交流。

閱讀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學生是閱讀主體,在閱讀過程中,往往會使解讀課文各有千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對文字的理解,不要刻意尋求“統一答案”“標準答案”,為學生個性化閱讀創設空間,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例如:在這堂課中,從這一個“閒”字的理解,就充分體現了老師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的尊重,學生對文字的解讀也非常深入,理解、感受深刻,老師沒有用標準化的解讀去規範學生的閱讀和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就行

可是,在學生說得寬泛,甚至遊離於文字以外時,我們不能為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不顧課文的思路,不顧全域性,東說一句西說一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所以在關注個體差異,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的同時還要對學生的價值取向,創意閱讀進行正確引導與評價,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正確導向。

1、交流感悟體驗要以學生的讀書與思考為基礎: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如果學生只是粗粗地讀了一遍課文,句子都尚未讀通,教師就花很多時間讓學生說感悟,這樣做且不說收不到教學實效,還把浮躁的風氣帶到讀書活動中。因此,應讓學生在充分讀與思的基礎上說感悟說體驗。例如:在對“綠遍”的理解上,老師首先讓學生仔細品讀第一行,在學生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用上比喻的手法,說說綠得像什麼?有哪些綠色?在充分想象、充分說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寫下這時優美的畫卷,進而將自己的感受帶到讀書中展現出來。就這樣,讀書、感悟層層推進。

2、交流感悟體驗要有層次感,要突出重點:

讀課文時,學生的思維活動有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的深化過程,情感活動有一個入境入情到動情抒情的發展過程。多讀課文不是傻讀課文,而是讓閱讀層層推進,一遍有一遍的要求和質量。讀中說感悟與體驗的要求也隨之步步提高。如在品讀詩句的一開始,從教師與學生的對話中,我們不難看出,老師在學習中提出的要求具有很明確的層次感,在藉助註釋整體感知詩意的情況下,抓住關鍵字詞品讀詩句,瞭解詩意,進而體會作者的情感,有所感悟,三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

3、說感悟說體驗還要選擇重點,忌泛忌濫。課文的重點往往是全文的精華所在,是深入閱讀的切入口。它可以是一個片段,也可以是課文中的關鍵性詞句,即所謂的“文眼”“點睛之筆”。對課文的重點,首先要細細地讀,讀出課文的情味;繼而細細地思,思它在全文中的地位、作用,與整體的有機聯絡,體會字裡行間豐富的內涵。例如,這堂課中,教師抓住“遍”,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手法,將學生頭腦中的畫面再現,既體會了字裡行間豐富的內涵,又進行了語言訓練,一舉兩得。

4、為課堂教學的生成而預設:

生成是一種教學方式。“生成”強調的是教師、學生、文字三者之間的互動,即學生在原認識的基礎上,透過與教師、文字的對話交往,實現意義的獲得及自我主體的建構。“生成”者,當然首先是學生,同時也是教師與文字,三者透過對話,共同進入一個新境界。

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具有動態性與整體性,教師在課前是很難完全預設的。正如鍾啟泉說的那樣:“課堂教學應該關注在生長、成長中的人的整個生命。對智慧沒有挑戰性的課堂教學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沒有生命氣息的課堂也不具有生成性。從生命的高度來看,每一節課都是不可重複的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過程。”例如在這堂課中,老師引導學生透過組詞理解了“閒”的意思,讓學生明白了他們就是這樣勤勞。接著由 “一年之計在於春”這句詩,讓學生體會鄉下人家此時的心情。學生的回答是:(他們享受著大好的春光,憧憬著幸福的生活,累並快樂著。)在此基礎上,老師順學而導,說:對,在春天,他們不僅播下的是種子,還有希望!他們春天播種希望,秋天豐收碩果,累,但快樂地享受生活。

學生在原來認識的基礎上,透過與教師、文字的對話交往,獲得了新的自我體驗,進入一個新境界,使課堂真正成為了極富生命力的課堂。

五、感悟

閱讀教學中,只有在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的同時,對學生的價值取向,創意閱讀進行正確引導與評價,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正確導向,才能使語文課堂成為真正富有生命氣息的課堂,才能讓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真真正正地健康地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