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金融/投資/銀行/保險/財會

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產業結構的現狀分析論文

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產業結構的現狀分析論文

內容摘要:本文以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的產業結構為研究物件,以最具代表性的世界500強中的大型跨國公司為範例,對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的現狀及其對我國的影響進行分析,並在實證研究的基礎提出了利用跨國公司在華投資最佳化我國企業產業結構的措施。

關鍵詞:跨國公司投資結構產業結構

截至2003年低,投資我國的世界500強企業中,無論是從專案數量看,還是從投資規模和外方實際投資額看,日本跨國公司均佔有較大的比重。從專案數量看,500強中的日本公司,在我國投資的企業有838家,佔世界500強在我國投資企業總數的71%;500強中的美國公司在我國投資的企業有220家,佔世界500強在我國投資企業總數的18%;歐盟公司在我國投資的企業有109家,佔世界500強在我國投資企業總數的9%;其他國家在我國投資的企業很少,只有29家,佔世界500強在我國投資企業總數的2%。從投資規模看,日本公司在我國投資的規模為169.30億美元,佔世界500強在我國投資規模的56%;美國公司在我國投資的規模為65.22億美元,佔世界500強在我國投資規模的21%;歐盟公司在我國投資的規模為61.83億美元,佔世界500強在我國投資規模的20%;其他國家在我國的投資規模較小,只有9.36億美元,佔世界500強在我國投資規模的3%。

各行業跨國公司都看好中國市場,其投資的產業分佈表現為:以第二產業為主,一、三產業發展迅速。

世界500強在華投資的產業分佈

截至2003年底,500強投資總額在我國的產業分佈情況主要是:第二產業佔83.67%,第三產業佔15.84%。與大多在華投資的外資相同,工業是跨國公司投資的主要行業。農業,交通等基礎行業,由於資金投入大,投資利益率低,資金回收慢等原因,所以所佔比重不大。

從投資企業數看,在第二產業中,製造業比重為73.78%,佔有絕對優勢。在第三產業中,500強企業的投資則主要分佈在社會服務業上,比例為10.79%。可以預期隨著我國加入WTO後金融、保險、商業,資訊服務等行業進一步開放,投資也將不斷增加。

世界500強在華投資的行業分佈

從行業的角度來說,截至2003年底,大型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的行業分佈主要集中在製造業領域,專案數達900個,佔到所有投資專案總數的75%左右,其次是社會服務業,投資數為128個,佔總體的10%左右,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訊業,批發和零售貿易業也分別有58和49的投資專案數,而其他的諸如農林牧漁業,房地產業,採掘業等則呈個位數分佈。

500強投資行業集中在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業。第三產業和技術密集型產業之所以成為投資重點,是因為他們經營範圍廣,比傳統產業風險小,投資回收期短,有利於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隨著新技術革命的深入,高新技術領域中的跨國公司競爭將更加激烈,跨國公司只有具備超前意識,輸出較先進的技術成果,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從統計資料中可以發現,跨國公司對我國的投資大多數集中在那些集中度和規模效應較高的行業裡,按照聯合國貿易發展委員會根據技術水平劃分行業的標準,截止2004年底,在統計的1204家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的企業中,屬於低技術行業的有217家,屬於中等技術行業的有684家,高技術行業的有303家。

跨國公司投資對我國產業結構的正面影響

隨著我國利用外資規模的擴大和水平的提高,大型跨國公司在華投資數額大幅增加。跨國公司投資規模大,技術層次高,管理水平先進,具有資金技術和人才方面的絕對優勢。為了開發我國潛在的巨大市場,他們一般願意把資金投向我國急需發展的基礎工業和新興工業專案,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外商直接投資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產業分佈格局,對我國的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和產業技術進步具有積極的促進效應。

促進我國產業技術進步

跨國公司投資促進我國產業技術進步具體體現為以下幾方面:

跨國公司在華企業使用的技術不僅普遍高於我國同類行業的水平,而且有相當比例的跨國公司提供了填補我國空白的技術。跨國公司投資較多集中於技術含量較高的產業,從而直接促進我國產業技術進步。透過跨國公司投資促進我國企業技術水平的提高,有以下幾個特點:

降低產業技術研發的風險透過吸引跨國公司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將大大降低技術進步的風險。以前我國企業透過技術貿易方式引進的技術,往往由於資金供應不配套,忽視市場的開發,缺乏成熟的商業策略,成本居高不下等多方面的原因,使許多技術引進專案都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而由跨國公司投資引進的技術,隨著技術的轉移與其相關的資金供應,市場開拓和相應的商業計劃、管理知識,都會隨之整體進入,引進的技術將能夠更好地發揮其作用。

企業技術水平提升速度明顯提高跨國公司在剛剛進入我國市場時,出於對我國市場的需求和國內配套技術及技術人才的情況缺乏瞭解,所提供的技術和產品往往是試探性的。這些技術和產品可能僅僅是相對於我國的先進水平,並不是跨國公司所擁有的最先進技術或比較先進的技術。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瞭解特別是取得較好的經營業績後,多數企業都再次或者多次引進更先進的技術,甚至是最先進的技術。以摩托羅拉公司為例,剛進入我國市場時,產品和技術水平都不是最先進的,經過不斷增加投資和滾動式引進技術,到2002年底,摩托羅拉在中國的實際投資額已達34億美元,在中國的銷售額2000年高達40億美元,佔全公司全球總收入的10.6%。現在摩托羅拉經驗將部分本行業世界高精尖技術引入我國,在我國生產的手機的技術水平,已經等於或高於在美國的產品。

研發投資多且有增加趨勢跨國公司到我國投資技術資本密集型產業的同時,也開始在華設立R&D機構。跨國公司作為先進技術創新和擴散的主體,我國廣泛開展與其合作是獲取技術、提高技術水平的重要渠道。自1994年加拿大北方電訊公司在北京投資成立北京郵電大學——北方電訊電信發展研究中心以來,跨國公司在中國設立R&D機構的發展趨勢日益迅猛。統計資料顯示,到2002年底,跨國公司在華至少設立了96家規模較大的R&D機構。這96家跨國公司的R&D機構主要設在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其中北京有49家、上海27家、廣東(廣州、深圳)7家、江蘇(南京、蘇州)6家;西部的城市包括西安3家、成都1家。這96家跨國公司在華R&D機構從事IT行業(計算機、通訊、電訊)的為70家,佔總數的72.9%;其次為精細化工8家(佔8.3%)、生物醫藥8家(佔8.3%)、汽車7家(佔7.3%)。跨國公司在華R&D機構的研究領域主要以IT業為主,而IT業是21世紀的支柱產業。這會極大地促進中國的技術進步。

上述分析表明,跨國公司在華投資企業使用的技術不僅普遍高於我國同類企業的水平,而且有相當比例的跨國公司使用母公司的先進技術,填補了我國的技術空白,進而促進了我國的產業技術進步。

重視人力資源開發

由於跨國公司所具有的競爭優勢無法脫離其人力資源而完全物化在裝置和技術上,因此跨國公司海外投資專案要有效地運轉,必定要和當地人力資源的開發結合在一起。它們來華投資,為了使其技術、裝置能夠有效運轉和經營方針能有效貫徹,就必須在我國培養掌握其經營理念、經營管理知識和技術能力的人才。

在母公司或海外培訓基地進行培訓。透過這種培訓,跨國公司的全球戰略,經營理念,技術要求,管理特點,營銷方式等被它們的高階技術及管理人才所瞭解和掌握,開闊了其眼界。

在企業內部對員工進行多層次、針對性較強的培訓。跨國公司在人才培養上的信念是,公司的競爭優勢需要全體員工的行為才能體現出來,無法脫離其高素質的人力資源而體現在裝置和技術上。因此所有的管理理念,專有知識和訣竅都向子公司傳遞,這些跨國公司對員工培訓的內容豐富而實用,培訓工作的效率很高,不僅提高了本企業員工的素質,還為國內企業培訓員工提供了可供借鑑的現成的方式及教材。提升我國產業結構

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外商在我國重點投資的行業主要是服裝、鞋類、電子元器件、塑膠製品、皮革製品等勞動密集型加工工業,對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沒有明顯的帶動作用。90年代初期以後,大型跨國公司的投資專案,大多數進入我國產業結構中急需提升和大力發展的產業。從跨國公司在中國投資的行業來看,其資本和技術密集程度均要高於一般外商直接投資。有資料顯示,500強在紡織及服裝,食品及飲料行業中的投資專案數雖然較多,所佔比重分別為9%和8%,但投資規模所佔比重分別僅僅只有2%和4%。相反,他們投資在電子及通訊裝置,交通運輸裝置,非金屬礦物領域的專案雖然分別只佔10%,9%和2%,但其投資規模卻分別佔到20%,14%和4%。總之,由於技術先進的大型跨國公司紛紛來我國投資,對我國製造業的產業結構升級起到了舉足輕重的帶動作用。大型跨國公司在我國投資過程中,不僅能促進一些技術,資金密集行業的發展,而且推動著這些行業內部產品結構的升級。

最佳化我國產業的組織結構

跨國公司投資最佳化我國產業的`組織結構主要體現在跨國公司投資提高和加強了產業價值鏈的延伸和聯絡。跨國公司投資將會帶動其海外配套商來華投資,從而提升整個行業的水平。大型跨國公司多數是生產全球化程度很高的公司,在全球各地有多家技術水平相當,產品質量符合要求的協作企業,當跨國公司前來我國投資時,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當地化程度,就會帶動國外的協作企業到我國進行投資。一些大型外商投資企業在這方面已經發揮了顯著作用。

跨國公司對華投資帶來的負面影響

產生行業壟斷現象

據統計,外商投資企業產品佔全行業30%的有133個,佔50%的則有57個。跨國公司全面系統地進入中國市場,極大地擠壓了中國原有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的市場生存空間。與以上現象伴生而來的是中國的“以市場換技術”的方針遇到了困難。在跨國公司控股的企業中,中方難以接觸其核心技術,使外資企業的技術外溢效應有所下降。以上的現象均是與跨國公司大量來華投資有關。因此加強自身,增強實力,這是改變外商投資負面影響的可行切入點。

外方控制核心技術以至產品增值率低

世界跨國公司企業幾乎壟斷了全世界大約80%以上的高新技術,是當代主要科技成果的主要擁有者。吸引世界跨國公司企業前來投資,有利於貫徹用市場換技術的引資戰略,提高我國工業的技術和裝備水平。但是,用市場換技術客觀上難度很大,一是世界跨國公司企業技術轉移的內部化傾向嚴重。這些企業往往壟斷技術,不會把最先進的技術輸出,而是把低技術工序向外轉移。二是生產的高度自動化從裝備上保證了其核心技術不擴散,以致出現產品高科技,勞動簡單化的現象。三是消化吸引新技術及其裝備的人才相對缺乏。不過在市場競爭規律的制約下,世界跨國公司企業在中國投資的專案所採用的技術仍是比較先進的。

產業結構新的不合理變化生成新的結構性矛盾

至今,跨國公司來華投資的重點仍是製造業領域,不利於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我國早已形成的產業結構調整思路“第一產業為基礎,第二產業為支柱,重點發展第三產業”,我國重點發展的產業應是第三產業,但跨國公司出於諸多考慮而常常選擇投資製造業,而非別的行業,這有可能造成我國的產業結構畸形,產業發展不平衡,我國的產業結構戰略更無從實施。此外,由於絕大多數跨國公司不向中國轉讓先進技術,所以所謂“世界工廠”只是“世界加工廠”。外資的進入並未直接地帶動我國自主研發能力。

利用跨國公司投資最佳化我國產業結構的具體措施

20多年利用外商投資的實踐經驗,特別是近些年來外國跨國公司在我國投資的實踐經驗也表明:跨國公司投資的積極作用是不容忽視的,跨國公司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因此,吸引跨國公司前來投資,是我國加快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的必然選擇。

我國應充分利用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的正面效應,防止其負面效應,全面提升我國的產業結構,從而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為此,本文特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促使我國成為跨國公司重要生產基地

這就需要從制度和投資環境入手,進一步最佳化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的環境,努力保持中國作為跨國公司全球生產基地這一地位。在產業選擇上,除繼續鼓勵跨國公司在通訊技術,生物製藥,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的投資外,還應根據國家有關部門頒佈的鼓勵外商投資的產業目錄,使跨國公司儘可能在諸如石油,天然氣開發,汽車製造業,運輸業,零售業以及會計,審計等領域開展投資,以確保我國經濟在行業上能夠平衡發展。除此之外,我們還應大力培養高新技術領域中的優秀人才,努力吸引海外高科技人才回國,為跨國公司提供優質的人力資源,吸引跨國公司在華研發活動的開展。

積極引導跨國公司對華投資的產業結構和投資方向轉變

首先要鼓勵跨國公司在華的併購重組。當今跨國併購已成為國際投資中的一種潮流,順應這一潮流,我們也應當適當引導跨國公司在我國的併購活動。特別要鼓勵跨國公司對我國國有企業的併購,使國有資產從一些低效率的部門中退出,提高國有資產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配置效率。但也必須注重防止新的壟斷的形成,保持市場的有效競爭結構。

其次要擴大我國服務業對外資開放的領域。服務業是我國加入WTO後著重培養並需要開放的行業。我國在投資上准入的領域是電信、金融、商品流通等發達國家佔較大市場和競爭優勢而中國政策管制與保護比較嚴的部門。從實際來看,我國在這些行業不具優勢,但這些行業的開放潛力還是很大的。當然,上述領域特別是金融業的敏感性,對其開放既要積極還有慎重,在加強監管的基礎上積極謹慎地擴大上述行業的對外開放。

發展國內配套企業促進國內企業的技術升級

我國在加入WTO後,很多跨國公司已經把它的全球製造中心搬到或準備搬到我國,這是我國相對於其他需求外資國家的優勢。我國應按照產業和產品關聯的產業組織體系的要求,大、中小企業在市場原則下相互選擇,協調發展,儘快把為大企業加工服務的中小企業納入到大企業的生產群體,形成以市場、技術等因素構建起來的新型的大中小企業關係,以利於中小企業進一步提高技術水平和專業化程度,以較高效率發展關聯產品,增強對外資的吸引力。這對參與企業有相當的技術實力要求,必須選擇一批研發基礎好、產業關聯帶動性強的共性技術和核心技術,組織力量重點突破,儘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新技術產業,並用以改造傳統產業;同時,要加強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創新,促進國內企業的技術升級;加強基礎研究和戰略高技術研究,強化原始性創新,為產業技術創新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援和持續發展動力;鼓勵企業,科研機構,大學與國外合辦研發機構等合作,充分利用國際科技資源提高我國的自主技術創新能力,大幅度增加技術創新投入,調整投資結構,徹底改變目前97%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因缺乏中介投資而無法實現產業化的狀況。